论著

  • 基于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三种丹参酚酸类成分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赵月;孙佳慧;姜爽;刘艳;嘎力巴;李棋;魏凡舒;杨春娟;刘高峰;

    目的 研究丹酚酸B、丹酚酸A和迷迭香酸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研究依据和参考。方法 药效学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丹酚酸B组、丹酚酸A组、迷迭香酸组、华法林对照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含丹酚酸成分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14 d,在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在0、4、8、12、24、36、48、72、96、120、144 h采血,用血凝分析仪测定相关凝血时间参数。药动学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华法林对照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连续14 d分别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在0.5、1、1.5、2、4、8、12、24、36、48、72、96、120、144 h采血;血浆蛋白结合率实验是将大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不同剂量(低、中、高)的各丹酚酸成分分别与华法林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连续8 d分别腹腔注射各丹酚酸成分,第8天灌胃给予华法林后1.5 h采血。采用UPLC-MS/MS测定华法林对映体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测定药动学参数。结果 药效学研究表明,单独应用丹酚酸B和丹酚酸A并不影响凝血时间,但联合华法林后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显著变化(P>0.05);迷迭香酸单独或联合华法林,均可延长PT、APTT和INR值(P<0.05)。药动学研究表明,丹酚酸B联合华法林后,R-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34.17%、53.44%和60.14%(P<0.01),t_(1/2)延长28.37%(P<0.01),CL/F降低35.48%(P<0.01),S-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11.11%、22.13%和24.05%(P<0.05),t_(1/2)延长14.26%(P<0.05),CL/F降低19.44%(P<0.05);丹酚酸A联合华法林后,R-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19.59%、49.98%和53.31%(P<0.01),t_(1/2)延长17.29%(P<0.05),CL/F降低34.19%(P<0.01),而S-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迷迭香酸联合华法林后,R-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32.38%、67.52%和81.04%(P<0.01),t_(1/2)延长37.99%(P<0.01),CL/F降低42.58%(P<0.01),S-华法林的C_(max)、AUC_(0-t)、AUC_(0-∞)分别升高29.68%、58.08%和67.26%(P<0.01),t_(1/2)延长23.71%(P<0.01),CL/F降低39.81%(P<0.01)。此外,三种酚酸类成分均可降低华法林血浆蛋白结合率(P<0.05),使其游离浓度增加。结论 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可同时抑制S-华法林和R-华法林代谢,丹酚酸A可抑制R-华法林代谢。三种丹酚酸成分可通过抑制华法林代谢和竞争血浆蛋白结合,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华法林与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联合应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024年03期 v.27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

    武翔;刁玉刚;赵石磊;程旭丽;曹惠鹃;

    目的 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mixed venous blood, 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头雄性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EGDT组,每组8头。全麻后行双侧股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右侧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并行膀胱切开引流术。静脉注射脂多糖(LPS),起始速度为0.625μg/(kg·h),每10 min倍增泵入量,至最终速度5μg/(kg·h),维持至MAP<65 mmHg及SvO_2<65%,停止泵入LPS,脓毒性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将实验动物置于冰柜低温(-5℃)环境中。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置,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方法复苏,EGDT组行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复苏。在泵注LPS前(T_(-1))、造模成功(T_0)、治疗1 h(T_1)、治疗2 h(T_2)、治疗3 h(T_3)、治疗4 h(T_4)、治疗5 h(T_5)、治疗6 h(T_6)共8个时点,记录各时点实验动物体温,采集股静脉血样,检测乳酸(La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前脑啡肽(Pro-enkephalin, pro-ENK)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及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1~5 h均升高,乳酸在治疗1~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3~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4 h、5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2~5 h均升高,乳酸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2~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4 h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5℃)环境下采用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猪组织氧供需失衡状态,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24年03期 v.27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安全性比较:基于FAERS数据库不良事件分析

    何佳蔚;包尔皓;陈晓娅;姚静;

    目的 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探讨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差异。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11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报告的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女性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在18~64岁年龄组中的报告频率更高。累及系统器官分布方面,盐酸舍曲林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相似,但在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毒性方面存在差异,盐酸舍曲林的生殖器感觉减退信号更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则更影响溢乳。在检测到的前10个报告信号中,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无效、恶心、头晕、头痛、焦虑的信号在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中均有生成,盐酸舍曲林组中发生自杀意念、药物相互作用、震颤、焦虑等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中更可能发生产品替换问题、妊娠期胎儿暴露、药物相互作用,提示二者的高频不良事件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盐酸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相同的部分高频不良事件、相似的全身器官分布和相似的总体安全性,但在精神病类和各类检查方面存在差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出现心电图QT间期延长不良信号强,用药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减少晕厥、心脏骤停或死亡的风险。盐酸舍曲林出现自杀想法的信号强度高,应重视患者在治疗期间持续出现自杀想法。

    2024年03期 v.27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IL-6、TNF-α对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研究

    黄宏琳;李金藩;黄琴;林淑斌;苏德泉;

    目的 探讨IL-6和TNF-α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者冠脉损害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住院治疗的191例川崎病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冠脉损害的诊断标准分为伴冠脉损害组和不伴冠脉损害组,分别为80例和111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的应用价值。结果 191例患儿中,80例发生冠脉损害,发生率为41.88%。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贫血(χ~2=3.187,P=0.043)、IL-6(χ~2=4.379,P=0.031)和TNF-α(χ~2=4.889,P=0.020)和冠脉损害有关系。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OR=1.012,95%CI:1.005~1.020,P=0.041)、TNF-α(OR=1.017,95%CI:0.990~1.046,P=0.023)均为KD患儿发生冠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IL-6、TNF-α判断川崎病发生冠脉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3和0.502,两者联合时的AUC为0.678(95%CI:0.602~0.754),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48.6%,预测价值大。结论 IL-6、TNF-α水平升高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IL-6联合TNF-α对KD合并冠脉损害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03期 v.27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MMP9、FeNO以及血清IgE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马秋实;李彤;王娜;

    目的 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作为急性组,按照病情程度分成轻度组(n=32)、中度组(n=38)和重度组(n=28),按照2∶1的比例选出49例同期在门诊治疗的处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儿童作为缓解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他们进行FeNO、MMP9和血清IgE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检测。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FeNO、MMP9及血清IgE和肺功能之间的联系,并对三者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组、缓解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病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FeNO、MMP9、血清IgE分别为(59.95±12.65)ppb、(4.87±1.44)pg/ml、(330.63±74.88)IU/ml,缓解组分别为(25.23±8.23)ppb、(1.21±0.02)pg/ml、(152.23±32.12)IU/ml,均高于对照组的(12.43±4.09)ppb、(0.53±0.24)pg/ml、(126.34±57.33)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缓解期FVC、FEV_1、FEV_1/FVC%、P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度组FeNO、MMP9、血清IgE水平分别为(49.23±6.23)ppb、(1.21±0.02)pg/ml、(282.61±59.83)IU/ml,重度组分别为(67.43±10.09)ppb、(0.53±0.24)pg/ml、(356.49±70.82)IU/ml,均高于轻度组的(34.62±10.65)ppb、(4.87±1.44)pg/ml,(189.21±14.33)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组中FeNO、MMP9和血清IgE水平均较低,而在中度组中这些指标均较高,其中FVC、FEV_1、FEV_1/FVC%和PEF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以及MMP9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FeNO、MMP9以及血清IgE水平与FVC、FEV_1、FEV_1/FVC%、PEF均呈负相关(P<0.05)。MMP9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当达到最大约登指数时,对应的截断值为1.1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3,敏感度和特异性也分别达到了90.13%和86.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血清中的FeNO、MMP9以及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随肺部功能恶化程度加重而上升,可能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2024年03期 v.27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右美托咪定对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金春姬;王镜涵;孙璐怡;宁玮一;陈晓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未用右美托咪定,n=47)、按需给药组(使用次数≤3次,n=68)、规律给药组(使用次数≥5次,总剂量≥1 000μg/ml,n=35)。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HRV指标[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高于50 ms的占比(Percentage of adjacent NN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illiseconds, PNN50)、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RR-intervals differences, rMSSD)]等。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PNN50、SDNN、SDANN、rMS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周PNN50、rMS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术后1周SDNN、SDAN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需给药组、规律给药组的术后1组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规律给药组的术后1周rMSSD、PNN50均低于按需给药组(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总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稳态影响不大;右美托咪定可使二尖瓣置换术后PNN50、rMSSD降低,按需给药组患者心脏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稳定。MVR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应按需给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减少对患者心脏迷走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

    2024年03期 v.27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远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蒋玲玲;陈齐;宋永生;刘晓芬;张杨;张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患者术后远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LPN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肾动脉阻断前30 min给予DEX负荷量0.6 mg/kg,之后改为维持剂量0.5μg/(kg·h)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相同剂量和时间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即刻(T_1)、肾动脉阻断即刻(T_2)、肾动脉开放即刻(T_3)和拔管即刻(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监测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6个月~(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肌酐(SCr),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基于SCr的估计GFR(eGFRcr)、基于SCr和Cys-C的估计GFR(eGFRcr-cys)和基于Cys-C的估计GFR(eGFRcys)。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和48 h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含量。结果 T_1、T_4时,右美托咪定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T_2时,MAP高于对照组(P<0.05);T_1时,右美托咪定组HR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48 h,右美托咪定组血清NGAL和尿KIM-1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个月,右美托咪定组手术侧~(99m)Tc-DTPA GFR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侧~(99m)Tc-DTPA GFR和总~(99m)Tc-DTPA GF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右美托咪定组eGFRcr-cys和eGFRcys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eGFR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对LPN术后远期肾功能产生保护作用,是防治LPN术后慢性肾脏病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治疗药物。

    2024年03期 v.27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郑青麒;林全阳;马保新;林文新;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择期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后抑郁(PPD)发生率的影响,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纳布啡组(EN组)和纳布啡组(N组),每组30例。所有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EN组镇痛方案:艾司氯胺酮0.5 mg/kg+纳布啡1.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 N组镇痛方案:纳布啡2.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PCIA总用量;记录产前1 d以及术后第3天、第5天、第14天、第28天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和产后抑郁发生率;记录其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EN组术后8 h、12 h、24 h、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低于N组(P<0.05),PCIA总用量少于N组(P<0.05);EN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14天EPDS得分以及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N组(P<0.05);EN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哺乳时间较N组缩短,48 h哺乳总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静息和运动时疼痛,降低术后14 d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利于产妇早期康复和母乳喂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4年03期 v.27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药学

  • 药师参与西罗莫司治疗淋巴管畸形患儿的药学实践

    余舒莹;过晓雯;

    目的 为西罗莫司在儿童淋巴管畸形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药师参与1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药物治疗过程,监测分析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协助临床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对患儿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西罗莫司对本例淋巴管畸形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结合患儿病史、用药变化及肝功能转归情况,排除西罗莫司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结论 药师利用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和自身掌握的药学技能,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和肝功能等指标,协助临床更规范、合理、有效地使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淋巴管畸形。

    2024年03期 v.27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安全用药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文献病例分析

    姜莉;贾倩;厉彦山;王莉莉;李红;李尊忠;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靶向B淋巴细胞生物制剂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5月),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贝利尤单抗或利妥昔单抗用药情况(用法用量、单用或联用、联用方案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转归等,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到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14例,发病年龄(50.71±11.45)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24例,发病年龄(30.67±14.93)岁。纳入有详细病例报道的患者共7例,7例患者均未合并HIV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确诊,均未行脑组织活检。临床表现:癫痫5例,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3例,构音障碍或失语2例,头痛2例,昏迷1例,血压升高4例。最终7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 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多发生在疾病活动期且合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容易与神经精神狼疮混淆,导致病情延误,提示在使用靶向B细胞生物制剂治疗时,应评估SLE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2024年03期 v.27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1例胺碘酮致谵妄的病例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孔令君;曹艳花;沈承武;

    1例91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突发阵发性房颤在急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进行转复,入院2 d后再次发生房颤,心率达110次/min,给予胺碘酮300 mg, 0.5 mg/(kg·min)静脉泵入,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次日晚,出现入睡困难,并胡言乱语。患者此前意识清醒,无任何精神病史,脑部检查无异常。精神科医师诊断为谵妄状态。考虑为胺碘酮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停用胺碘酮,其他药物正常使用,其谵妄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减少,1个月后再次入院,无谵妄症状。

    2024年03期 v.27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新型镇静药瑞马唑仑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袁君晓寒;白晓峰;张霞;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苯二氮艹卓类镇静药,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复苏快,作用持续时间可预测,且可被氟马西尼逆转。瑞马唑仑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体内分布容积小,清除率高,半衰期短,连续输注后几乎无蓄积,主要在肝脏通过酯酶水解分裂生成无活性代谢产物CNS7054后经尿液排泄,与经CYP450酶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小。本文对瑞马唑仑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概况进行系统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7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伏硫西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秦杰;彭淼;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作为一种常见、难治性的慢性疼痛,极易伴发情绪障碍而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伏硫西汀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多模态抗抑郁药,作为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能调节剂,通过5-HT转运体介导的5-HT再摄取,拮抗5-HT_3、5-HT_(1D)和5-HT_7血清素受体,激活5-HT_(1A)和5-HT_(1B)受体而发挥其药理活性。研究表明,伏硫西汀对疼痛、超敏反应和情绪障碍有效。在临床研究中,伏硫西汀10~20 mg/d的剂量在灼口综合征的短期和长期治疗中均有效。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其临床反应和缓解率更高,可接受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作用潜伏期更低。本文对伏硫西汀治疗NP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伏硫西汀在NP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27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万勃;李英;梅冬;冯博;王晓玲;于锋;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早期转移及骨髓转移,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以及13-顺式维甲酸的治疗外,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抗治疗也被纳入国内外NB多模式治疗共识中。尽管如此,高危NB患儿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因此,越来越多的针对NB细胞及其免疫微环境的新免疫疗法正在积极研究中,有望给NB患儿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本文对目前临床采用的抗GD2疗法和研究中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2024年03期 v.27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GLP-1RAs在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代谢紊乱中的研究进展

    尚翔;果伟;潘姝曼;周婧琪;孙晓鸣;

    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APs)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风险明显升高。然而,针对AAPs相关代谢紊乱的干预措施有限。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的减重作用已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得到认可,且此类药物用于治疗AAPs导致的代谢紊乱的研究也愈加广泛,这可能具有显著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GLP-1RAs治疗AAPs相关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年03期 v.27 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短篇报道

  • 利妥昔单抗致尿蛋白升高1例

    王敬敬;王淑梅;谢彩鹏;唐崑;

    1例50岁女性患者为治疗磷酸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用药1 d后检测24 h尿蛋白较前显著升高,18 d后复测24 h尿蛋白定量降至用药前水平。后续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出现上述同样情况,考虑为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尿蛋白升高不除外与该药物从尿液丢失有关。本文分析1例应用利妥昔单抗导致尿蛋白升高的不良反应,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2024年03期 v.27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4年03期 v.27 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