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 脂蛋白(a)—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新靶点

    常程;张大庆;

    脂蛋白(a)[Lp(a)]是肝脏合成的独立脂蛋白,与其他脂蛋白无相互转化,其血浆浓度主要由个体遗传因素决定。虽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血脂管理的核心靶标,但大量研究表明,LDL-C在ASCVD风险防控中具有局限性。LDL-C达标之后,ASCVD患者仍具有较高剩余风险,其中Lp(a)是主要的血脂相关剩余风险。近50年来,Lp(a)的生理功能、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机制以及Lp(a)相关的风险阈值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Lp(a)正逐渐成为ASCVD防控的下一个靶标。本文将系统阐述有关Lp(a)的代谢特征、参与ASCVD及瓣膜钙化等疾病的潜在机制,以及Lp(a)靶向干预药物,如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和小分子抑制剂等研究进展,旨在全面评估Lp(a)在ASCVD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价值,以提升广大临床医生对Lp(a)的整体认识。

    2025年06期 v.28 40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

  • 真实世界下直接口服抗凝药药物相关问题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刘丽娜;宋奇修;张伦;杨翠;

    目的 探索住院患者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 DRPs)的影响因素,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并验证DOACs的DRPs风险预测模型,为防止该类患者DRPs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中国药物相关问题分类系统(V1.0)》,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使用DOACs的患者1 212例,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971)和测试集(n=241),通过Lasso回归筛选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进行校准度检验。结果 1 212例病例纳入研究,发生DRPs 713次,涉及616例(50.83%)患者。训练集(n=971)模型区分度为AUC=0.685(95%CI:0.651~0.718),测试集模型区分度为AUC=0.730(95%CI:0.666~0.794)。训练集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3.802,P=0.055,测试集χ~2=6.217,P=0.515,反应预测模型良好,实际观察和列线图预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住院患者DOACs的DRPs影响因素列线图能较好帮助识别其发生风险,为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进一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28 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脂必泰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孙媛媛;邢川;田芷竹;杨榕;

    目的 探讨脂必泰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的MAFLD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应用脂必泰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代谢、糖代谢、肝脏彩超影像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脂肪肝严重程度、肝功能、血脂及糖代谢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62.5±21.5)U/L vs.(90.0±19.5)U/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6)mmol/L vs.(3.2±0.5)mmol/L,P<0.01]低于对照组,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率(30.30%vs. 9.09%,P<0.05)及临床症状改善率(90.91%vs. 69.70%,P<0.05)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vs. 6.06%,P>0.05)。结论 脂必泰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MAFLD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6期 v.28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郑紫晨;侍志斌;邱泉泉;巩涵崴;谢梦娇;贾梦醒;

    目的 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复合竖脊肌旁臀上皮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superior cluneal nerve block,P-SCB)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4年6-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全麻诱导前于患侧行S-FICB,观察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行患侧P-SCB联合S-FICB。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静息及运动(髋关节被动抬高45°)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自拔管后开始计算),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15,QoR-15)量表评分,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6 h下肢肌力分级,术后6 h运动阻滞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6 h及12 h的静息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0.75)分vs.(2.51±0.95)分,(2.32±0.85)分vs.(2.80±1.03)分,(1.83±0.89)分vs.(2.24±0.92)分,P<0.05]。运动状态下,观察组在术后2 h、6 h及12 h的NR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4.24±1.20)分vs.(4.83±1.20)分,(3.73±1.27)分vs.(4.34±1.13)分,(3.07±1.25)分vs.(3.63±1.02)分,P<0.05]。两组在术后30 min、24 h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4 h内的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41.07±6.39) mg vs.(46.32±5.92) mg],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更长[91.02±18.77) min vs.(65.71±15.52) min],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更低(4.9%vs. 19.5%),QoR-15评分更高[(129.39±10.70)分vs.(121.00±12.7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6 h下肢肌力分级、运动阻滞评分以及术后住院天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竖脊肌旁臀上皮神经阻滞能够显著提升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不影响患者下肢的肌肉力量,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的有效麻醉方法。

    2025年06期 v.28 417-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日间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许兆柱;曹惠鹃;韩晓航;马欣怡;孙莹杰;

    目的 观察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日间人工流产术的镇静镇痛效果、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22年4-6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自愿要求麻醉下择期终止妊娠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阿芬太尼)和观察组(环泊酚+阿芬太尼),每组60例。两组均经外周静脉缓慢注射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5μg/kg,然后观察组给予环泊酚注射液0.4 mg/kg诱导和0.2 mg/kg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2 mg/kg诱导和1 mg/kg维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意识消失时(T_1)、扩张宫颈时(T_2)、麻醉苏醒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停药至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及术后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的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T_0相比,对照组T_1、T_2时点MAP、SpO_2降低,HR减慢(P<0.05),T_3时点HR减慢(P<0.05);与T_0相比,观察组T_1时点MAP下降,HR减慢(P<0.05);T_2、T_3时点HR减慢(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AP、SpO_2在T_1、T_2时点升高(P<0.05),HR在T_1~T_3时点加快(P<0.05);观察组的静脉注射痛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苏醒后30 min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日间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注射痛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低。

    2025年06期 v.28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索肺癌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生物标志物

    刘彩婷;李东锋;费晶;李晗婧;李静;

    目的 探索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202例肺癌患者,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irAEs的毒谱特点,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irAE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 本研究中,75例(37.13%)患者发生irAEs,最为常见的irAEs为甲状腺功能异常(41.30%)和皮疹(28.00%);轻、重度irAEs的发生率分别为27.72%、9.41%;发生irAEs的中位时间为107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OR=1.89,95%CI:1.19~3.02,P=0.007)与irAEs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OR=0.67,95%CI:0.12~0.97,P=0.002)、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OR=0.67,95%CI:0.49~0.91,P=0.012)与irAEs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患者irAEs发生率高,ANC、ALB、PNI可能是预测肺癌患者发生irAEs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06期 v.28 426-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日本JADER数据库的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相关颌骨骨坏死的药物警戒分析

    白荷荷;韩小年;王金萍;聂晓静;

    目的 评估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相关颌骨骨坏死(ONJ)的风险特征、发生时间及预后差异,为临床优化抗骨吸收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日本不良事件报告(JADER)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至2024年11月唑来膦酸作为可疑药物的报告及2012年4月至2024年11月地舒单抗作为可疑药物的报告,依据监管活动医学词典中的首选术语对“颌骨骨坏死”进行编码,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计算不同疾病诊断背景下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相关ONJ的信号强度,利用威布尔形状参数(WSP)检验分析ONJ的发生时间。结果 JADER数据库检索到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相关ONJ报告分别为1 697例和1 4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P=0.007)、年龄(P<0.001)、疾病诊断(P<0.001)及结局(P=0.028)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骨转移、骨质疏松症、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浆细胞骨髓瘤等不同疾病诊断背景下,两种药物均检测到与ONJ相关的强阳性信号,且信号强度因疾病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于浆细胞骨髓瘤时信号最强,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的ROR值分别为179.68(95%CI:134.92~239.28)和108.18(95%CI:73.15~159.99);而用于骨质疏松症时,信号最弱,ROR值分别为10.36(95%CI:7.65~14.03)和7.07(95%CI:6.20~8.08)。发生时间分析显示,唑来膦酸相关ONJ的发生时间较地舒单抗延迟62 d(566 d vs. 504 d,P=0.180),但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唑来膦酸组中位时间显著长于地舒单抗组(1 236 d vs. 471.5 d,P=0.001)。威布尔分布提示两药ONJ风险多呈“磨损失效型”(β>1),治疗3年内风险递增。结论 唑来膦酸与地舒单抗均与ONJ强相关,风险层级因疾病而异。临床需根据肿瘤类型(如前列腺癌优选唑来膦酸,骨转移慎用地舒单抗)及治疗时序(前3年强化监测)制定个体化方案,并警惕唑来膦酸序贯治疗史对地舒单抗风险的叠加效应。

    2025年06期 v.28 43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1例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患者使用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治疗的案例分析

    王倩;张光辉;王卫;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CKD-a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长期并发症,其特征为全身性或局部皮肤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瘙痒的常见药物存在局限性。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是一种新型的外周κ阿片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接受血液透析的CKD-aP患者。本文报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瘙痒患者,经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治疗后获得临床持续缓解,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2025年06期 v.28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主导的心力衰竭患者指南导向药物治疗管理与评价

    谢婧雯;尹微;江翊国;李彩云;黄立峰;

    目的 介绍我院临床药师主导下的心力衰竭患者全程化药学监护模式,评价该模式下患者指南导向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8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共计44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临床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监护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金三角”和“新四联”药物使用和目标靶剂量达标情况。结果 出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金三角”和“新四联”的使用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金三角”使用率为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31.82%,P<0.05);试验组“新四联”使用率为59.09%,明显高于对照组(13.64%,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和β受体阻滞剂(BB)的最大剂量仅为50%目标靶剂量,无人用到100%目标靶剂量。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的ARNI目标靶剂量50%达标率由出院时的35.29%提高至58.82%,且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P<0.05)。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心力衰竭患者全程化药学监护模式可提高HFrEF患者“金三角”、“新四联”使用率,提高出院后3个月时ARNI目标靶剂量50%达标率,但距离规范化的指南导向药物治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5年06期 v.28 442-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肾功能亢进患者个体化治疗药学服务

    姜静静;娄月芬;

    目的 总结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肾功能亢进患者抗感染治疗的经验。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罕见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肾功能亢进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致病菌特点和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协助万古霉素个体化剂量调整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个体化治疗,患者体温、感染指标恢复正常,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优化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年06期 v.28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毒症休克合并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抗菌药物用药监护

    于英英;朱辉;刘珊珊;何福;过晓雯;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合并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治疗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1例脓毒症休克合并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宏基因检测、血药浓度及临床表现,从个体化精准用药出发,为临床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精准选用抗菌药物,调整用药方案,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病情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和自身掌握的药学技能,可以协助临床制定更规范、合理、有效、精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为病情复杂的患儿提供个体化治疗。

    2025年06期 v.28 45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安全用药

  • 利奈唑胺致儿童黑毛舌、牙齿变色1例

    王广燕;刘畅;刘璐;申红霞;王金菊;

    报道1例口服利奈唑胺导致的儿童患者黑毛舌、牙齿变色的病例,并分析其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和转归,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儿童使用利奈唑胺安全性的认识,促进利奈唑胺的安全使用。

    2025年06期 v.28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达普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鲁远;罗琰琨;

    达普司他(Daprodustat,DAP)是一种新型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可以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从而增加HIF所调控靶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发挥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影响铁代谢等作用。达普司他的适应证主要为血液透析和非血液透析依赖性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性贫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达普司他为肾性贫血患者群体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但其尚未在我国上市,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本文对达普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年06期 v.28 459-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症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智;王倩;孔祥辅;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显著波动、失眠或嗜睡,多发生于产后1周内,可持续至产褥期甚至更久,严重损害母婴健康及家庭功能。艾司氯胺酮作为新型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兼具麻醉与快速抗抑郁作用,其通过独特机制显著改善难治性抑郁症状,已成为抑郁症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汇总了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症中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28 4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积雪草酸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俞倩云;俞鑫伟;莫伟强;严婷婷;

    器官纤维化主要以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异常聚积和过度沉积为特征,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下降,最终引发器官衰竭。积雪草酸是一种从积雪草等植物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控纤维化信号通路及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药理活性。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和调节关键信号通路(如TGF-β/Smad)发挥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本文总结了积雪草酸在肝脏、肾脏、心脏、肺部等多个器官的抗纤维化效应,探讨积雪草酸抑制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5年06期 v.28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房·药事管理

  •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某医院他汀类降脂药使用的影响

    李新伟;李艳阳;庞尚一;牟钰洁;

    目的 分析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他汀类降脂药使用情况的影响,为优化临床用药策略及药品管理流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航天总医院在集采前(2018年6-12月)和集采后(2019-2024年同期)他汀类降脂药使用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评估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费用总额、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等核心指标。结果 集采政策执行后,包含集采中选药品品种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DDDs增幅较大,总金额大幅降低,同时DDDc明显下降。结论 集采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用药费用,并显著提升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2025年06期 v.28 472-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的统计分析

    张涛;王瑜;吴仁政;何璐璐;杨晗;金朝辉;

    目的 对临床上常见的抗抑郁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相关信息标注进行统计分析,为规范、合理使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常见的抗抑郁药纸质版说明书以及“用药助手”“药智网”中的说明书,对儿童用药信息标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收集抗抑郁药说明书156份,153份有【儿童用药】项标注,仅3份无【儿童用药】项标注。其中108份有具体指导意见,45份无具体指导意见。依据相关说明书撰写指南分析,抗抑郁药说明书中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项标注缺失率较高。儿童用药标注指导意见标注位置不统一,在不同项目下的指导意见或标注内容不一致。共有19个品种129份说明书标注不统一,标注主要分布于说明书中警示语、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儿童用药等项目下。结论 抗抑郁药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标注信息部分内容简单或无具体用药指导意见,标注表述不统一,给实际用药造成一定困惑,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抗抑郁药品说明书的规范书写和管理,保障儿童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025年06期 v.28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3)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指导;(4)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5)新药应用的临床进展研究;(6)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用药的作用。

    2025年06期 v.28 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