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丹蒌片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高婷婷;范静;尹诗萌;杨柏松;

    目的 研究丹蒌片调控线粒体自噬-NLRP3炎症小体轴对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模型组、丹蒌片组及盐酸氟西汀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UMS刺激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并在CUMS模型基础上,丹蒌片组和盐酸氟西汀组于造模第22天分别按10 mL/kg灌胃给予丹蒌片(0.5 g/kg)和盐酸氟西汀(1.8 mg/kg),每日1次,连续7 d进行药物干预。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行为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A)及白介素-1β(IL-1β)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1、IL-1β、IL-18)及自噬标志物(p62、LC3II/I、Beclin-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UMS模型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血清IL-1β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5-HT、NA水平下降(P<0.01)。进一步研究结果提示,CUMS模型组NLRP3、Cleaved caspase-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6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而自噬激活标志物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CUMS组相比,丹蒌片组和盐酸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率显著提高(P<0.05),并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降低(P<0.05),而5-HT、NA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有所上升(P<0.01),而Beclin-1和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丹蒌片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异常活化及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神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CU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2025年09期 v.28 6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皮酚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周峰;郭亚秋;杨璐瑶;庞昀婷;李亚楠;孟凡青;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术建立小鼠NP模型。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P模型组、NP+丹皮酚组、NP+丹皮酚+脊髓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n factor,MIF)激动剂(MIF20)组(NP+丹皮酚+MIF20组),每组10只。NP+丹皮酚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14 d给予丹皮酚(100 mg/kg,2次/d)灌胃。NP+丹皮酚+MIF20组在NP+丹皮酚组给药基础上,尾静脉注射MIF20(0.15μg/kg)。对照组和NP模型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基线)及术后第14天,分别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小鼠机械性痛阈,采用热刺痛仪测定热痛潜伏期,以评估小鼠痛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腰段(L4~L5)脊髓组织中MIF、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胱天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 1,Caspase-1)、Gasdemin D-N端片段(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NLRP3和GSDMD的荧光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P模型组小鼠术后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5),热痛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脊髓组织中MI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及p-NF-κB/NF-κ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NP模型组相比,NP+丹皮酚组小鼠机械性痛阈显著升高(P<0.05),热痛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脊髓MIF、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及p-NF-κB/NF-κB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NP+丹皮酚组,NP+丹皮酚+MIF20组小鼠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P<0.05),热痛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脊髓MIF、NLRP3、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及p-NF-κB/NF-κ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皮酚可通过抑制脊髓MIF表达及其下游NF-κB/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激活,减轻神经元焦亡,从而改善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2025年09期 v.28 646-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欧当归内酯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黄丽丽;沈梦雅;罗广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欧当归内酯A(Levistilide A,LA)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关键靶点和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 Mapper数据库获取LA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IRI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Draw Venn Diagram在线软件获得“LA-CIRI”的交集靶点,并制作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和微生信在线分析工具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LA与筛选出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LA通过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β)等蛋白的表达,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等信号通路,干预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凋亡等生物过程,起到较好的抗CIRI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A与预测的核心靶点之间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LA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治疗CIRI。

    2025年09期 v.28 652-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呋喹替尼致肿瘤患者蛋白尿发生率和总体风险的Meta分析

    杭莹莹;徐玺荃;白璐;钱军;

    目的 系统性探讨肿瘤患者使用呋喹替尼治疗期间蛋白尿的发生风险与发生率。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肿瘤”“呋喹替尼”为中文检索词,“Neoplasm”“Fruquintinib”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间截至2025年2月,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单臂试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通过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统计蛋白尿发生率、相对风险(R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6项单臂临床试验和5项RCT,均属于高质量的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呋喹替尼增加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全级别蛋白尿发生率为38.4%(95%CI:24.1%~53.7%),高级别蛋白尿发生率为2.3%(95%CI:0.9%~4.2%)。呋喹替尼与全级别、高级别蛋白尿的风险增加相关,RR分别为3.39(95%CI:2.34~4.90)、3.62(95%CI:1.28~10.26)。结论 呋喹替尼增加了肿瘤患者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和发生率,且主要以低级别为主,提示临床须加强监测与管理。

    2025年09期 v.28 658-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类鼻疽继发感染性动脉瘤病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田娜妮;牛敦;朱琳;

    目的 总结类鼻疽继发感染性动脉瘤的病例特点,为临床治疗及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类鼻疽继发感染性动脉瘤的病例,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63例,结合本院1例共6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特点。结果 61例报告了性别,男性51例,平均年龄(61.54±8.63)岁,44例(68.7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背痛,动脉瘤主要累及腹主动脉及肾动脉,39例提及感染指标,34例伴有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不同程度升高;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联合抗感染为主,抗感染药物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唑敏感性均较好,但逐渐出现耐药菌株。类鼻疽继发的感染性动脉瘤抗感染疗程较长,部分患者终身服用抗菌药物。13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皮肤附件损害。治疗后,17例(26.56%)死亡,16例(25.00%)出现并发症。结论 类鼻疽继发的感染性动脉瘤发病率低,死亡率高,充分治疗后仍有复发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应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2025年09期 v.28 66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KAP调查及其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

    李冰;陈立新;卜丽;

    目的 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调查,从而指导老年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以辽宁省金秋医院2024年5—12月收治的≥60岁老年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现场发放“中国居民用药行为风险KAP调查问卷”,调查其用药KAP现状。采用最优尺度多因素回归分析,考察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537份。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分别为(70.80±17.22)、(62.11±13.00)、(29.37±10.66)分。最优尺度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医疗保险状况是用药KAP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居住地、医疗保险状况、职业是用药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居住地、医疗保险状况是用药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月收入、医疗保险状况、职业是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素养的总体水平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用药安全隐患。应根据老年住院患者在药物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风险点来开展合理用药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2025年09期 v.28 67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学

  • 咳喘药学门诊出诊药师对COPD患者的药学服务成效及必备技能探讨

    胡馨;樊新星;李伦瑾;汪洁;刘潇;王鸣鸣;杨志勇;

    目的 评估我院咳喘药学门诊出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的成效,探讨出诊药师的必备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我院咳喘药学门诊接受药学服务的患者信息,以就诊例数最多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前后的吸入制剂操作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COPD患者的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评估药学服务成效。分析我院咳喘药学门诊就诊患者用药咨询问题的类型和占比,制定相应的药学服务路径,总结药学服务过程中出诊药师必备技能。结果 共713例患者接受咳喘药学门诊的药学服务,COPD患者就诊例次最多(514例,占72.09%)。COPD患者接受药学服务1个月后,吸入制剂操作评分由(6.12±1.38)分上升到(8.18±1.01)分,MMAS-8评分由(5.19±1.12)分上升到(7.59±1.05)分,CAT评分由(15.95±6.48)分下降到(12.74±4.83)分,接受药学服务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患者的常见咨询问题中,关于吸入制剂的使用咨询最多(551例,占57.76%)。我院咳喘药学门诊出诊药师的必备技能有四项:能提出个体化的吸入制剂的选择意见和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具备扎实的药学和医学知识储备,能解决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能识别和处理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结论 药师通过咳喘药学门诊为COPD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吸入装置使用的正确性及用药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

    2025年09期 v.28 67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Lemierre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杨同斐;张丹;李黎;史先鹏;

    目的 探讨Lemierre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诊断为Lemierre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协助医生制定抗感染及抗凝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 患者感染指标显著改善,体温及意识恢复,出院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Lemierre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提升了治疗安全性与疗效。

    2025年09期 v.28 68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安全用药

  • 放线菌素D相关性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胡天骄;孙尧;周莉;李健;李涛;徐进;袁丽华;何璐璐;

    目的 探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相关性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例ACT-D化疗后发生HSO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 4例患儿均为肾母细胞瘤,男女比例1∶1,发病年龄2岁11个月至5岁3个月。所有患儿均在ACT-D化疗后(中位时间7.5 d)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D-二聚体升高及腹腔积液等表现,符合HSOS诊断标准。治疗上均未行血浆置换,采取停用化疗药物、抗感染、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中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及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措施后,全部患儿均康复。其中2例后续继续使用ACT-D治疗,未再发生HSOS。结论 ACT-D相关HSOS早期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及时停药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部分患儿后续仍可安全使用ACT-D化疗。

    2025年09期 v.28 686-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老年慢病患者横纹肌溶解症的多重诱因分析

    左敏;聂爱蕊;孙洁;韩璐;朱青霞;

    目的 探讨老年慢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多重诱因及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1例老年慢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发生RM的典型案例,系统性分析药物相互作用、饮食因素及基础疾病等潜在风险,通过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他汀类药物相关RM的危险因素,构建多维度防控策略。结果 该病例在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并实施对症治疗后好转。深入分析显示,本例RM的发生归因于三重危险因素叠加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OATP1B1/B3转运体竞争性抑制阿托伐他汀代谢、食用过量柑橘影响药物清除、高龄合并肝硬化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基础。结论 该老年慢病患者发生他汀类药物相关RM是多重危险因素叠加所致,其中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易被临床忽视,传统认知中“非禁忌”的柑橘在过量摄入时同样构成风险。对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老年慢病患者,应建立药物相互作用筛查-膳食风险量化-代谢功能评估的多维防控策略,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监护方案提供新依据。

    2025年09期 v.28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1例注射用磷霉素钠致急性心力衰竭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宁俊红;蔡汝倩;潘佳倩;王金圆;王先利;

    本文报道1例注射用磷霉素钠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同时查阅相关文献,探讨磷霉素钠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和预防措施。通过梳理本例患者病史、住院期间用药、实验室检查数据,并采用诺氏不良反应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磷霉素钠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不良反应相关性判断为“很可能”(6分)。对磷霉素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治疗多以停药、补钾和利尿为主。临床使用磷霉素钠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电解质,一旦出现电解质紊乱,应快速及时处置,防止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

    2025年09期 v.28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致剥脱性皮炎的病例分析

    饶晶晶;冯彩霞;张威;

    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伏立康唑致剥脱性皮炎的诊治过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查阅相关文献,采用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协助临床判断导致剥脱性皮炎的可疑药物为伏立康唑,处理不良反应并进行药学监护,患者停药后逐渐好转。

    2025年09期 v.28 69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投稿须知

    <正>作者投稿请登录编辑部网上采编系统(http://lylc.cbpt.cnki.net/),注册并登录后投稿。作者可在此网址查看稿件处理情况。投稿的同时上传“版权转让确认书”(作者请在网上投稿平台中下载,打印后,所有作者均须亲笔签名)及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并在文后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个人简介、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科研课题和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论文,须附批文扫描件或复印件,项目须与稿件内容相关,且作者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作者应在文中说明此研究是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附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以及临床试验注册号。

    2025年09期 v.28 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正声明

    <正>近日,编辑部接到多起作者反映被骗电话:有的诈骗分子伪装成本刊编辑,通过添加作者微信,收取作者费用,承诺能提前发表文章骗取钱财。有的通过假网站向作者征稿,并制作假杂志骗取作者的钱财。本刊严正声明:1.在线系统投稿为本刊唯一的投稿方式,并且编辑部不会委托任何机构征集稿件,除了正刊,编辑部从不出版增刊。2.编辑部所有信息均由投稿平台或编辑部邮箱发出,与作者确认任何信息均使用办公电话。本刊不会以个人名义联系作者,要求作者添加微信。

    2025年09期 v.28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007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1-1516/R,邮发代号:8-36。

    2025年09期 v.28 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姜黄素在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秀秀;程爱民;杨睿;夏天;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姜黄、郁金等植物根茎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姜黄素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易获取且成本低等优点,在肿瘤领域被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姜黄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微环境、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抑制铜通路、诱导铁死亡等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以及改善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为姜黄素的后续临床前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8 702-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电双频指数在瑞马唑仑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江宇;杜建龙;宗酉明;

    麻醉深度的判断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目前量化麻醉深度的主流监测手段。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类镇静药。目前大多数研究选择BIS监测瑞马唑仑的麻醉深度,但临床应用中,BIS数值的变化和临床表现有时并不一致,其受瑞马唑仑药物特性、频谱干扰、全麻中其他药物、BIS算法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BIS监测瑞马唑仑麻醉深度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监测方法综合分析。

    2025年09期 v.28 710-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房·药事管理

  • 基于循证医学的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评估及分级管理策略

    赵丹;程军;郭星;

    目的 分析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建立分级管理制度,为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随机抽取2024年10 000张门诊处方,筛选出涉及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并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结合Micromedex数据库的Thomson分级系统进行循证医学评价。结果 3 152张处方(31.52%)涉及超说明书用药,其中1 149张处方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占11.49%。超说明书用药主要集中在超适应证(78.33%)、超适应人群用药(21.67%)和超给药途径用药(13.67%)。18项超说明书用药项目被纳入医院管理目录,包括同意使用(5项)、限制使用(12项)以及特殊使用(1项)。结论 循证医学评价和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儿科门诊的超说明书用药,减少医疗风险,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025年09期 v.28 715-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3)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指导;(4)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5)新药应用的临床进展研究;(6)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用药的作用。

    2025年09期 v.28 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