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谈

  •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张幸国;赵青威;李盈;马葵芬;

    目的通过尝试在本院药剂科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营造员工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本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2008年7月起,我科设立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率先在本科室的门诊药房和制剂室尝试推行QCC活动,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6个月为1个品管圈活动周期,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结果门诊药房的滴水圈通过QCC开展,使门诊处方调配内差件数由改善前的22.6件/周降至9.25件/周;制剂室的大雁圈将万元制剂的一次性耗材成本降低了20.83%。结论在药剂科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提高了药剂科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了药剂科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执行力。

    2009年04期 v.12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7 ] |[阅读次数:172 ]

论著

  • 氟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大鼠5-羟色胺转载体表达的影响

    朱少平;毛志福;黄杰;王君钰;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5-羟色胺转载体(5-HTT)表达的影响。方法6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M+F组:大鼠首先给予MCT(40 mg/kg)皮下注射和氟伐他汀(1 mg/kg)灌胃,每日各1次,连续2周。第3~6周继续按氟伐他汀初始给药方案灌胃,不再进行MCT皮下注射。②MCT组:实验前2周给予MCT(40 mg/kg)1次/d皮下注射,第3~6周末给予同氟伐他汀等体积的0.9%盐水灌胃;③Saline组:分别于实验前2周及第3~6周给予等体积的盐水皮下注射和灌胃。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参数和5-HTT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MCT组大鼠于实验第2周末即出现显著的肺动脉高压伴5-HTT蛋白水平异常增高,且在观察期间逐渐增高。M+F组大鼠第6周末出现肺动脉压异常增高,但未伴5-HTT表达增高。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抑制5-HTT表达上调,该作用可能与其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抑制作用有关。

    2009年04期 v.12 236-23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脊髓P物质表达的影响

    陈华;吕金;张锦;孟凌新;崔健君;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脊髓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n=3):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1次/d,连续7 d。用药7 d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P物质的含量。结果C组P物质表达明显低于B组(P<0.05)和KM组(P<0.01);KM组P物质表达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的抗伤害性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脊髓背角P物质的含量有关;脊髓背角P物质含量减少,可能介导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痛敏持续状态。

    2009年04期 v.12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国内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Meta分析

    曲香;官文征;王华;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与传统药物治疗18岁以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检索国内有关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儿童ADHD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查阅到国内相关临床研究13篇,最终进入评价的临床研究4篇,患儿174例。合并分析表明,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与传统治疗药物比较,可显著降低患儿ADHD-RS量表的评分(P<0.01),平均减分值之差(95%CI)为[-7.85(-9.07,-6.64)]。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看,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在改善18岁以下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但由于样本数较少,该药与传统治疗药物的疗效对比仍需大规模、高质量、随访结局统一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2009年04期 v.12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2 ]
  • 乌索酸诱导K562/DNR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迟昨非;杨威;吴斌;廖爱军;李迎春;张嵘;张新刚;王慧涵;刘卓刚;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乌索酸对柔红霉素(DNR)诱导的K562耐药细胞株(K562/DNR)有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摸索出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为乌索酸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WST-8分析,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乌索酸对K562/DNR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乌索酸诱导K562/DNR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乌索酸对K562/DNR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作用亦显著,并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乌索酸对于K562/DNR细胞具有确切的抗肿瘤活性。

    2009年04期 v.12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策略

    王智明;陈晓霞;徐丹丹;罗贤生;孟娟;李兴;王琳;吴琴;王云英;黄姿英;黎丽琼;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2例PB-SCT患者采用充分水化、碱化,加强利尿,应用美司钠及抗病毒药,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例出现迟发性HC,经水化、碱化、利尿及抗病毒联合治疗后痊愈。结论充分水化、碱化,加强利尿,使用美司钠及抗病毒药预防及治疗HC具有明显的疗效。

    2009年04期 v.12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7 ]
  • 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

    白一彤;陈少夫;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53例,分为单用生长抑素组、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观察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血糖、血钙恢复时间及腹痛、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指标差异。结果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以上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单用生长抑素组,P<0.05。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P<0.05),而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较单独应用生长抑素效果好。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组白细胞恢复时间较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组短,而两组在血清淀粉酶、血糖、血钙恢复时间及腹痛、上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指标上无明显差异。

    2009年04期 v.12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5 ]
  • 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顽固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林海;林志辉;陈贻胜;潘秀珍;

    目的观察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顽固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6 h仍出血不止的89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5):继续采用常规剂量生长抑素(250μg/h)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治疗组(n=44):采用大剂量生长抑素(500μg/h)静脉微量泵泵入维持注射,连用5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36%,对照组有效率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治疗组(11.36%)低于对照组(15.5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加大剂量,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2009年04期 v.12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7 ]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肺水肿

    李志家;梁克;杨涛;刘菁;文永虹;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治疗各种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经常规药物治疗,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观察经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SaO2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较通气前明显减慢,平均动脉压下降,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下降,肺动脉压(PAP)下降,动脉血气中pH、PaO2、SaO2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甲泼尼龙能迅速纠正低氧血压,改善心功能,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抢救成功率。

    2009年04期 v.12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药学研究

  • 硝苯地平缓释液体填充硬胶囊的研制

    卞志家;李桂龙;王成港;王春龙;董鸿业;

    目的优化硝苯地平缓释液体填充硬胶囊处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处方筛选,确定影响硝苯地平释放度的3个因素分别为S-40、硬脂酸、淀粉含量。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对其影响因素的最佳配比进行筛选。结果优选后的最佳处方是每千个硝苯地平胶囊含量20 g、S-40含量320 g、硬脂酸含量20g,淀粉含量20 g。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备500粒Nif液体缓释硬胶囊,测定其释放度,释放符合要求并较好地解决了Nif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2009年04期 v.12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6 ]
  • HPLC法测定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中有关物质含量

    张贵民;刘杰;李铁健;刘延奎;崔志红;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中有关物质[Δ-2-7-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Δ-2-7-ADCA)、苯乙酸、扩环酸]。方法色谱柱:Hypersil ODS柱(250 mm×4.6mm,10μm);流速:2.0 mL/min;柱温:30℃。DAD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μL。梯度洗脱:流动相A: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0);流动相B:乙腈。结果Δ-2-7-ADCA、苯乙酸和扩环酸相对于7-ADCA的响应因子为0.56、0.83和1.1;7-ADCA的线性范围为0.59~5.88μg/mL(r=0.999 7),最低检测浓度:0.12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稳定,可用于7-ADCA中有关物质含量的测定。

    2009年04期 v.12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呋喃西林溶液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高黎黎;高玉松;魏贺梅;王鲁平;

    目的制备呋喃西林溶液,对该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考察温度、光线、灭菌条件及贮存时间对呋喃西林溶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呋喃西林溶液经40℃加热10 d,溶液黄色略加深,相对含量为99.06%;60℃加热10 d,溶液黄色加深,相对含量为91.83%;经强光照射,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至橙红色,5 d相对含量为80.84%。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溶液的颜色、澄明度无明显变化,相对含量下降<3%,热压灭菌后其颜色加深,相对含量下降在10%以内。室温留样6个月,外观、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温度、光线、灭菌条件及贮存时间对呋喃西林溶液的质量均有影响。呋喃西林溶液不宜长期受高热;应避免阳光直射、强日光灯照射;宜选用流通蒸汽灭菌法;若采用热压灭菌应严格操作。呋喃西林溶液有效期确定为6个月。

    2009年04期 v.12 259-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1 ]
  • 巴洛沙星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邓行文;吴建英;

    目的制备巴洛沙星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巴洛沙星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λ=294 nm处测定巴洛沙星的含量。结果巴洛沙星凝胶的pH值为6.0~7.0;线性范围为1~10 mg/L;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41%(n=9)。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易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2009年04期 v.12 2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短篇报道

临床药学

  • 药师参与全胃肠外营养液审方的体会

    杨元勋;张晶晶;徐小燕;李良贵;

    目的通过对我院应用TPN液情况分析,了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的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我院15 875例静脉营养液配方,并结合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营养液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尤其对于胃肠道手术术后的患者,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结论TPN液可以有效保护与支持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TPN液配方应以个体化调整为基础,在TPN药师的专业指导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室内配置,能起到更安全、更有效的营养支持作用。

    2009年04期 v.12 26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消化系统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李雄方;

    目的纠正消化系统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方法整理、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处方。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①超量用药;②服药间隔时间不合理;③不合理重复用药;④药物之间有不良相互作用;⑤对药物的禁忌认识不够,选用药物错误;⑥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消化系统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多,合理用药应是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协助合作的过程,应积极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2009年04期 v.12 26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1 ]
  • 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李承军;张晓斐;

    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1月7 597张门急诊处方,根据文献资料等标准,判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04张,不合格率为2.68%。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是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依次为药物配伍不合理及择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提倡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加强用药指导,促进合理用药。

    2009年04期 v.12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1 ]
  • 我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

    周敏;江漫;沈玉静;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服务质量。方法随机抽取门诊药房2007年8月-2008年6月咨询记录,对咨询的药物类型、咨询的内容和咨询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咨询的药物类型排序前3位依次为:皮肤科用药(33.0%)、抗感染药物(15.2%)、心脑血管系统药物(11.2%);咨询内容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依次为:用法用量(35.2%)、作用与用途(22.1%)、不良反应(15.8%)。结论专设药物咨询窗口,可以拓宽药剂科的业务工作,加强药师业务学习,更好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2009年04期 v.12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 痰热清注射液临床应用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董敏;宋兆立;

    为提高痰热清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临床使用痰热清注射液中载体溶液品种及溶液用量的选择,与常用药物配伍后对其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容易与痰热清注射液产生配伍禁忌的药物品种,预防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置等,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2009年04期 v.12 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59 ]

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刘洋;吴荣;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经过多年努力,NSCLC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NSCLC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2009年04期 v.12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7 ]
  • 癌症化疗止吐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王琳;刘翔宇;刘雅茹;何钦成;孟繁浩;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是癌症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影响化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述了CINV的分类、产生机制,重点对相关止吐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2009年04期 v.12 276-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51 ]
  • 中药化学成分及提取物在抗肿瘤中的作用

    邵俭;毕彦忠;徐兆森;

    中药抗肿瘤作用具有多环节性、广谱性的特点,可抑制肿瘤转移,增强免疫力。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笔者对近5年中药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2009年04期 v.12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8 ]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董玲玲;崔雪阳;孙志军;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扩张动脉和静脉,利尿排钠,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对抗肾上腺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降低血浆醛固酮和内皮素,抗心脏重塑。近年来,多个前瞻性临床试验证明了重组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2009年04期 v.12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8 ]
  • 归脾汤的临床应用

    张建红;

    归脾汤(GPT)以黄芪、龙眼肉为君药,人参、白术为臣,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加用姜、枣调和脾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GPT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功效、机制进行了综述。

    2009年04期 v.12 284-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7 ]

安全用药

  • 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用药情况分析

    姚洁;

    目的了解本社区老年患者的用药现状、用药需求及联合用药情况等。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全年门诊处方数据,应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60岁老年门诊处方数及门诊用药情况,即药物品种、用药平均品种数、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品种数、药物使用频度、所患疾病。结果本社区老年就诊处方率为60.7%,每次就诊处方联合用药品种数为2.27种,老年患者针剂使用比例为10.1%,中成药使用比例为62.5%,老年患者用药主要以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用药为主,其中又以心血管用药为主。结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老年人用药,应掌握一定原则,尽量减少反应及耐药性等现象的发生。

    2009年04期 v.12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门诊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分析

    魏嫣颜;杨军;闫素英;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以WHO推荐的DDD和DUI为指标,对我院2008年门诊患者的498张麻醉性镇痛处方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处方使用频率分别为硫酸吗啡控缓释片67.47%,芬太尼透皮贴16.87%,磷酸可待因13.65%,复方桔梗片1.21%,盐酸吗啡注射液0.4%;硫酸吗啡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的DUI均>1,盐酸吗啡注射液、复方桔梗片的DUI=1,硫酸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吗啡口服剂型、芬太尼透皮贴已经成为缓释癌症疼痛的首选。

    2009年04期 v.12 28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1 ]

药敏分析

  • 259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李润萍;王铁声;王有才;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259株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的痰液中分布率较高(83.8%)。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以内科和儿科为主(43.3%、30.9%)。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6.6%)。2008年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较前两年明显增加。结论应加强我院对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避免暴发流行。

    2009年04期 v.12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9 ]

药物与临床

  • 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杜灵枝;

    目的研究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和单独应用来氟米特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晨僵、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患者总体病情改善及类风湿因子等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X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降低炎性指标,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009年04期 v.12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2 ]
  • 双醋瑞因治疗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解志钢;张宁;

    目的评价双醋瑞因(安必丁)治疗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的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不能耐受NSAIDs药物不良反应的OA患者30例,口服双醋瑞因50mg,每日2次,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地行走20米疼痛、关节压痛度、下肢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平地行走20米疼痛、关节压痛度、下肢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不能耐受NSAIDs药物不良反应的OA患者,双醋瑞因安全有效。

    2009年04期 v.12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0 ]
  • 舒芬太尼-丙泊酚与麻黄碱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谢辉;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麻黄碱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胃镜检查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芬太尼-丙泊酚组;Ⅱ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Ⅲ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黄碱组。观察各组血压、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3组中,Ⅱ、Ⅲ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少于Ⅰ组(P<0.05)。Ⅲ组的血压变化小于Ⅰ、Ⅱ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与麻黄碱用于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苏醒时间短、离院时间早,对循环系统影响小的麻醉方法。

    2009年04期 v.12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9 ]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

    王海鹰;魏霞;相世霞;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2009年04期 v.12 29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1 ]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

    刘彦君;张晓萍;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分析方法,60例患者每日晨服厄贝沙坦75 mg,6个月后,超声观察患者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LVDd)及左室重度指数(LVMI)。结果治疗前、后高血压及左室肥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可显著逆转左室肥厚。

    2009年04期 v.12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12 ]
  •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孙洪;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体检查出的无症状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0例,给予口服辛伐他汀10 mg/d,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8周、12周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9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且治疗12周与治疗4周、8周比较,P均<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辛伐他汀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2009年04期 v.12 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渤海水母蛰伤临床治疗体会

    王洪伟;林峰;贾金莹;董杰;

    水母蛰伤主要是海滨旅游、海洋打捞及海上体育项目等活动中常见疾病,近年来,渤海水母蛰伤事件频繁发生,本文对收治的48例水母蛰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进行分析与总结。

    2009年04期 v.12 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伊曲康唑凝胶剂的研制及在儿童甲癣的初步应用

    郭志丹;丁云岗;

    目的研制伊曲康唑凝胶剂并观察其治疗儿童甲癣的疗效。方法卡伯姆加入适量甘油研匀后,加入蒸馏水,制成4%胶液,放置过夜。伊曲康唑胶囊内药倒入适量95%乙醇研匀后,再加入到卡伯姆胶液中。将三乙醇胺加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加入到卡伯姆胶液中,搅拌直至呈凝胶状。将噻酮加入适量丙二醇研匀后,加到凝胶中。最后加蒸馏水至70 g,即制成白色细腻均匀的伊曲康唑凝胶剂。按要求将伊曲康唑凝胶剂外用治疗甲癣患儿。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伊曲康唑胶囊可以制备成伊曲康唑凝胶剂,并能有效治疗儿童甲癣。

    2009年04期 v.12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药房·药事管理

  •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之药房管理

    罗翠霞;梁小帆;

    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是临床试验各个环节遵循GCP的具体保证,是GCP原则的进一步细化。为保证临床试验按照GCP规范实施,临床试验药房应制订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在规范的试验过程中,不断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整体水平。

    2009年04期 v.12 30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5 ]
  • 我院门诊药房管理实践与体会

    高锦娟;纪莎;黄巧平;

    为了加强门诊药房规范管理,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笔者对药房管理的实践与体会进行总结。门诊药房应有计划地加强药学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药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完善药品管理措施;收入分配按绩效考核进行。提高患者、医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009年04期 v.12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读者·作者·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