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氟西汀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朱少平;赵金平;毛志福;黄杰;王君钰;周雪峰;徐明;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氟西汀对PASMC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细胞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②5-HT组: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其中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5-HT的培养液100μL;③Flu组: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其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Flu的培养液100μL;④5-HT+Flu组: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其中加入培养液100μL(其中5-HT终浓度为5μg/mL,Flu终浓度为10μg/mL)。4组细胞均在常规条件下培养,分别于实验第24、48及72小时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A490),并采用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方法测定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细胞周期分布的特点。结果 PASMC离体干预实验结果表明,5-HT+Flu组细胞随着氟西汀浓度增高或时间延长,A490较对照组逐渐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氟西汀作用于PASMC 72 h后,细胞周期分布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下降,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结论氟西汀可有效拮抗5-HT刺激所致的PASMC增殖,且这一作用可能与氟西汀阻碍PASMC向DNA合成期转化有关。

    2011年01期 v.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槐杞黄对哮喘大鼠BALF中IL-5及INF-γ的影响

    张琴珍;尚云晓;

    目的观察槐杞黄对大鼠哮喘模型BALF中IL-5及INF-γ的影响。方法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地塞米松组(D组)、地塞米松+槐杞黄组(H组),复制哮喘模型。用细胞计数板计算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卵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和BALF中白介素-5(IL-5)、INF-γ的水平。结果 A组血清OVA-IgE、BALF中EOS数和IL-5水平高于N组(P<0.05);D组和H组各指标较A组下降(P<0.05);H组各指标较D组下降(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ALF中INF-γ的水平低于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H组各指标较A组回升(P<0.05);H组较D组进一步回升(P<0.05),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辅助治疗可以抑制哮喘大鼠OVA-IgE和IL-5合成,促进INF-γ合成,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发挥其抗EOS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2011年01期 v.1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59 ]
  • 三氧化二砷抑制重组白细胞介素13促成纤维细胞胶原的表达

    肖莉;王煜;张凌志;李振华;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泌胶原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成纤维细胞,细胞分组为DMEM对照组、rIL-13(80 ng/mL)组及rIL-13加不同浓度As2O3(2μmol/L和4μmol/L)组。24 h和48 h后,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用细胞抑制率表示;各组药物作用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CoI I)的表达。结果 As2O3可显著抑制3T3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各组均可检测到Ⅰ型胶原表达。其中,rIL-13(80 ng/mL)组Ⅰ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细胞;rIL-13加不同浓度As2O3(2μmol/L和4μmol/L)组成纤维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量显著低于rIL-13组(P<0.01),但4μmol/LAs2O3+rIL-13组与2μmol/L As2O3+rIL-13组相比,细胞分泌I型胶原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2O3对白细胞介素13促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I型胶原有抑制作用。

    2011年01期 v.1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5-Aza-CdR与低浓度CDDP联合用药对胃癌细胞系生长及DAPK1的影响

    王贺玲;张健;李岩;王学清;

    目的研究5-Aza-CdR与低浓度CDDP联合用药对胃癌细胞系生长及DAPK1的影响。方法选择CDDP(1×10-6 mol/L)与1×10-6 mol/L的5-Aza-CdR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与SCG7901细胞,5-Aza-CdR与CDDP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DAPK1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胃癌细胞在药物联合作用组生长增殖活性明显被抑制。联合用药组DAPK-1基因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5-Aza-CdR与CDDP联用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2011年01期 v.1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98 ]
  • 地氟醚与丙泊酚的不同配伍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董有静;王俊星;章晓慧;

    目的探讨地氟醚与丙泊酚的不同配伍在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左侧开胸切除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P组)、地氟醚-丙泊酚组(DP组)和地氟醚组(D组),分别于平卧位双肺通气15min(T0),右侧卧位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60 min(T4)、90 min(T5)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LV(T0)时,Qs/Q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期间(T2~T5)Qs/Qt与TLV(T0)时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且D组明显高于P组和DP组(P<0.05),P组与D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OLV各时的PaO2较TLV时下降(P<0.05),但仍在安全范围内。结论临床剂量[3 mg/(kg.h)]丙泊酚复合低浓度地氟醚(<0.83MAC)对OLV的患者更安全有效。

    2011年01期 v.1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7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比较

    王前;王天龙;田丽娟;许亚超;王克杰;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丙泊酚比较。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两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5μg/(kg.min)。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3、5 min)、切皮、切皮后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1 min及插管后3 min、5 min,两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3 min、5 min及手术切皮时,P组HR显著下降(P<0.05)。P组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率高于E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E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苏醒时间延长,临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2011年01期 v.1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9 ]
  • 氯沙坦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严跃红;黄爱群;陈益民;荆晓莉;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强的松联合氯沙坦,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sAlb)、24 h尿蛋白定量(24hu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比重(SG)。结果经治疗,两组sAlb水平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up、uNAG、uRBP等指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24hup、uNAG、uRBP水平下降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011年01期 v.1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8 ]
  • 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赵宏宇;关洪波;赵敏;肖莉;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组(联合组,A组,27例)及更昔洛韦组(对照组,B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A组患者头痛、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的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但两组死亡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良好。

    2011年01期 v.1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5 ]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陆卫东;文婕;祝炜;李微;陈维杰;张毅琴;沈瑾;殷少军;

    目的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试验设计方法,对60例老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500 mg)静脉滴注,1次/d,3~5 d,继以可乐必妥500 mg口服,1次/d,5~10 d,总疗程8~15 d。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其中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有效率为100%,胸片阴影改善好转率为90%,降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100%。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多见,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均系轻度改变,并呈一过性,无需处理。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序贯给药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

    2011年01期 v.1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读者·作者·编者

药学研究

  • 盐酸洛美沙星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郑雪静;赵庆春;颜鸣;郑永昌;程刚;

    目的研究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盐酸洛美沙星的含量。结果盐酸洛美沙星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04 5、0.321 0、0.183 9、0.129 2 h-1;在不同药物浓度1.5、15、150μg/mL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92 7、0.219 2、0.230 9 h-1;在不同pH值(6.29、6.79和7.4)时的吸收速率为0.163 1、0.181 9、0.160 2 h-1。结论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2011年01期 v.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2 ]
  • 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张宁;吕慧怡;邓卅;范青;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测定该药在肝移植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以沉淀-萃取法处理全血样品,采用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柱,柱温为50℃,乙腈-甲醇-水(7.5:62.5:3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以32-去甲基雷帕霉素为内标,在276 nm波长处,检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并应用此方法测定5例肝移植患者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结果全血中西罗莫司浓度在2.0~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9.1%(n=5)。5例肝移植患者的Cmax为(12.66±4.1)ng/mL,t1/2为(19.2±11.2)h,tmax为(1.8±0.3)h。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肝移植患者的西罗莫司临床药物监测。

    2011年01期 v.1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2 ]
  • 联苯苄唑乳膏体外经皮透过评价试验

    郜琪臻;刘慧;赵亚囡;丁平田;

    目的通过离体透过性试验,评估受试联苯苄唑乳膏透过安全性的大小。方法以小型猪全皮皮肤为模型,应用改良的Franz立式扩散池,分别采用生理盐水、PEG400:生理盐水(1:2)混合液为接受液,于1、2、3、4、6、8、10 h定时取样,利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对照联苯苄唑乳膏样品和受试样品在生理盐水接受液的条件下,均不能透过离体的小型猪皮肤。在PEG400:生理盐水(1:2)接收液条件下,有微量透过,10 h的累积透过量受试联苯苄唑乳膏为(0.286±0.100)μg/cm2,对照联苯苄唑乳膏为(0.269±0.033)μg/cm2,二者经皮透过曲线基本一致。结论受试联苯苄唑乳膏和对照联苯苄唑乳膏在药物透过安全性大小上具有一致性。

    2011年01期 v.14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2 ]
  • 3'单肟靛玉红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许利刚;张书刚;张仕林;张颖冬;

    目的研究3'单肟靛玉红(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液中IMX的含量;分别研究静脉注射、腹腔注射2种给药途径后,IMX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3P87药物代谢动力学程序,计算出主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一步观察静脉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主要器官心、肺、肾、脑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鼠尾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体内吸收快、分布快、药物起效快,在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静脉注射10 mg/kg IMX,于不同时间处死,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IMX的含量,结果发现,IMX在心脏组织中含量较高,在1 h达峰值;脑组织、肺组织中IMX含量在0.5 h即达峰值;肾脏组织中IMX含量在3 h达峰值。IMX主要分布在体循环和血流丰富的脏器中。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IMX的浓度,操作简便、省时,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静脉注射IMX,药物代谢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IMX在鼠血中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IMX主要分布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分布速率较快。IMX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2011年01期 v.1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1 ]
  • HPLC法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中聚合物

    赵晓冬;傅蓉;王全一;李彦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的二聚物。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12%醋酸溶液: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50:900)];B相[12%醋酸溶液: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400:550)]。梯度洗脱(A相起始比例为85%,保持8.5 min,30 min内下降至0,保持该比例15 min),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氨苄西林在0.675~5.4 mg/mL范围内与氨苄西林二聚物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分离舒巴坦、氨苄西林、氨苄西林二聚物及其他杂质,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中氨苄西林二聚物的检测。

    2011年01期 v.1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4 ]
  • 在体微透析结合HPLC测定小鼠纹状体细胞外尿嘧啶含量

    王天琳;吴春福;

    目的利用在体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检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外尿嘧啶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反向VertiSep GES-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钠(2:98),调pH值为3~4,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0~5℃。结果尿嘧啶的保留时间约为4.5 min,且在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4)。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方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脑微透析样品中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2011年01期 v.14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HPLC法测定妇炎舒丸中芍药苷含量

    齐晓飞;张伏;张璐;赵晓冬;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炎舒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o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在0.395 2~4.742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60%,RSD为0.14%(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药品成分的含量测定。

    2011年01期 v.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6 ]
  • pH值对84消毒液的稳定性和消毒剂浓度试纸所示浓度的影响

    臧治满;邹振兴;梁卉;

    目的考察溶液酸碱度对84消毒液的有效氯稳定性和消毒剂浓度试纸所示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盐酸溶液调节1%84消毒液的酸碱度后,碘量法测定45 d内不同pH值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并观察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对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的所示浓度。结果酸碱度对84消毒剂的稳定性影响很大,pH值越高,消毒剂越稳定;酸碱度对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的测定准确性影响较大,对于临床常用浓度(1000 mg/L),pH值越高,消毒剂浓度试纸所示浓度越低,仅在pH值为9~10时示值准确;消毒剂浓度稀释至500mg/L以下后,消毒剂浓度试纸所示浓度才达到准确。结论 pH>13时,84消毒液最稳定;酸碱度影响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的测定准确性;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的使用说明需要修正。

    2011年01期 v.14 45-4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4 ]

短篇报道

  • 静脉注射注射用奈达铂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宁殿乾;宁素香;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0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右肺鳞状细胞癌,给予注射用奈达铂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5滴/min,进行化疗。在静滴注射用奈达铂5 min时,患者突然大

    2011年01期 v.1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2 ]
  • 重复用药导致严重皮疹一例

    陈丽;赵志刚;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既往体健,无过敏史,无其他病史。患者主因发热(体温38.5℃),无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自行服用下列药物:①日夜百服咛日片1片;②泰诺片1片;③泰诺林1片。几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约48 h后,下巴、眼睛周边出

    2011年01期 v.1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普伐他汀致皮疹一例

    李坚;赵淑清;

    本文报道了一例50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高脂血症口服普伐他汀20 mg,合并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d。半年后发现右腰部及双下肢瘙痒,出现白色散在小水疱。2个月后就诊,停普伐他汀,改用普罗布考500 mg,2次/d,1个月后好转。

    2011年01期 v.14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 ]
  • 氨基己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四例

    周宇;

    <正>1病例资料患者1,男,70岁。因前列腺Ⅱ度增生,于2010年3月12日行前列腺Ⅱ度增生术。术后给予氨基己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1913,批号:0910271,下同)4.0 g静脉滴注,8 min后患者出现烦躁,立即测血压为70/40 mmHg、心率50次/

    2011年01期 v.14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临床药学

  •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研究

    韩崇悦;杨丽;

    目的探索药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效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利用药学知识,结合药学服务实践,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的研究,通过特色窗口服务和系列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和宣传资料等形式,探索药师的服务模式。结果医院窗口药学服务可使患者掌握药物的用法和剂量,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通过社区健康讲座发现,患者非常需要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调查问卷显示,患者获得知识最多的途径是宣传资料。结论药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控制血糖都有很大的帮助。

    2011年01期 v.1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49 ]
  • 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用药情况分析

    杨元勋;钱正刚;李刚;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高血压住院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调查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统计分析降压药物的使用及治疗方案。结果 516例患者中,单一药物使用率约44.4%,ARB和CCB为主要单用药;大部分患者降压治疗为2种药物及2种药物以上联合降压(55.6%),ARB+CCB为主导用药。结论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基本符合JNC-Ⅶ高血压治疗指南,用药基本合理。

    2011年01期 v.14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5 ]
  • 肠道门诊处方用药调查分析

    王海莲;沈江华;崔琪;

    目的了解我院肠道门诊处方用药现状,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4-9月肠道门诊处方,对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口服补液盐的应用以及微生态的使用做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的使用率为73.5%,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为16.4%,微生态制剂使用率为79.8%。结论抗生素用于腹泻治疗时存在滥用情况,口服补液盐的使用与WHO推荐标准有一定差距,微生态制剂过度使用。

    2011年01期 v.1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8 ]

安全用药

  • 剂量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唐吉;朱立勤;蒋萍;余更生;陈璇;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同一种药物的多种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与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殊人群用药时,常常出现与用药剂量相关的治疗矛盾,药物剂量的调整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

    2011年01期 v.1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4 ]
  • 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

    赵喜荣;王军成;郝晓菁;安爱军;韩冬;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443份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对其中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2007年40例,2008年18例,2009年5例。男30例,女33例。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87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糖代谢紊乱等方面,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者46例,很可能者15例,可能者2例。ADR轻度58例,中重度需要对症治疗5例,不良反应结果治愈60例(95.24%),好转3例(4.76%)。结论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2011年01期 v.1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少见不良反应

    崔文君;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硝苯地平缓释片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本品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全身水肿、牙龈增生、大量夜尿、尿失禁、眼结膜出血、肝损害、黄疸、嗅觉丧失、耳鸣、双下肢麻木等。

    2011年01期 v.14 59-6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8 ]

综述

  • 肺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概述

    李全斌;

    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肺靶向制剂研究情况的报道,并进行归纳整理。肺靶向载药系统的实际应用开发与基础研究尚存在一定距离;肺靶向制剂的靶向机制、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数据为将来研制治疗肺部疾病的靶向新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1年01期 v.1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6 ]
  • 肺动脉高压的免疫调节治疗

    刘明伟;李岚;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免疫因素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抑制疗法为肺动脉高压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机体免疫紊乱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机制及其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011年01期 v.1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9 ]
  •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药物治疗

    陈菡;党大胜;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救治不利时可危及生命。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菌群感染正确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本文对抗菌药物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2011年01期 v.1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1 ]

药物与临床

  • 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联合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矫德馨;贾鑑慧;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与适形放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每组46例。放疗总剂量为60~66 Gy/30次,放疗开始即给予DP方案化疗,21 d为1周期,共2个周期。单放组行适形放疗。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近期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54.3%;放化组和单放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78.2%、61.4%、42.3%和63.1%、48.2%、22.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1%、56.5%、34.8%和47.8%、23.9%、15.2%,放化组疗效优于单放组。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食道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2011年01期 v.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2 ]
  • 盐酸米托蒽醌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

    于舒洋;

    目的对比盐酸米托蒽醌与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膀胱癌经尿道电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盐酸米托蒽醌,另一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各组均灌注3~42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盐酸米托蒽醌组复发率为12%,不良反应率为8%,卡介苗组复发率为20%,不良反应率为64%;两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卡介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盐酸米托蒽醌(P<0.01)。结论盐酸米托蒽醌及卡介苗均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但盐酸米托蒽醌膀胱灌注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疗药物。

    2011年01期 v.1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7 ]
  • 术前应用吉非替尼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孙艳彬;杨春鹿;刘宏旭;许顺;

    目的探讨术前试验性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辅助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评估肿瘤反应性。方法报道2例我科术前应用吉非替尼辅助用药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应用吉非替尼后,患者肺部病灶及淋巴结明显缩小,周围浸润明显减轻,有利于术中分离,完整切除病灶。结论吉非替尼对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可作为术前新辅助试验性用药,安全有效。

    2011年01期 v.1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2 ]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中药治疗白塞病的疗效

    林志翔;姜元芹;戴益琛;戴禄寿;陈章兴;孙华瑜;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9月起,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白塞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9例,给予沙利度胺,100mg/次,每晚1次,并给予对症治疗;低剂量组19例,均给予沙利度胺50 mg/次,每晚1次,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20mg/次,2次/d。疗程半年。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用药安全情况等。结果低剂量组除1例出现不良反应未坚持治疗外,余18例患者治疗半年后,多个主要观察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且疗效优于高剂量组,总有效率94.4%,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减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困倦、头晕、口干和便秘。结论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配合治疗下,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白塞病患者,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

    2011年01期 v.1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5 ]
  • Histoacryl组织胶水在会阴侧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

    李妍妍;戴丽;佟敏;

    目的探讨Histoacryl组织胶水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进行会阴侧切口缝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无菌合成可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和观察组(40例,经上述常规缝合后涂抹Histoacryl组织胶水)。观察两组患者在产后3 d内会阴侧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产后活动引起的疼痛及恶露排出、尿液刺激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stoacryl组织胶水可以在切口上形成保护膜,有效隔离恶露及尿液侵入,缓解疼痛,加速切口愈合。

    2011年01期 v.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7 ]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

    吉世军;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患者于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ACS患者血脂并改善其预后。

    2011年01期 v.14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6 ]
  • 依达拉奉与纤溶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林治鑫;汤新强;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纤溶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60例,采用依达拉奉与纤溶酶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纤溶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8.03,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纤溶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2011年01期 v.1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9 ]

药房·药事管理

  • 医院药学网站的构建与推广

    程娟娟;

    目的加强医院药学网站建设,推进药学服务发展。方法解析医院药学网站现状,通过调整定位、内容及有效推广,扩大药学网站影响力。结果医院药学网站为临床工作提供药学信息支持,增加了医、护、患、药间的沟通,促进了合理用药。结论医院药学网站是医院药学的重要载体,发展前景广阔。

    2011年01期 v.14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药剂科如何应对收取药事服务费所面临的挑战

    姜晓梅;汤新强;

    药事服务费的设立,会使我国的药师在医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药师的服务如何才能被认可,对药师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药剂科如何应对收取药事服务费所带来的挑战是目前医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针对我院实际,对此进行了探讨。

    2011年01期 v.14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简介

    <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前身是由英国苏格兰教会于1883年在沈阳兴建的东北地区第一所西医院——盛京施医院:1 948年被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3年恢复

    2011年01期 v.14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