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文靖;陈苏宁;李慎贤;吴艳慧;
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及胃痛消痞方组,夹尾法将实验组造成FD大鼠模型后,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方案,利用ELISA检测血清CCK、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肠组织中CCK、VIP阳性纤维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CCK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均减少(P<0.01),胃痛消痞方组CCK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增加(P<0.01),胃痛消痞方组VIP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FD发病可能与CCK减少、VIP增加等胃肠激素紊乱有关。胃痛消痞方通过调节血清CCK、VIP含量及两者在胃肠组织中的表达,改善胃肠运动功能,从而治疗肝郁脾虚型FD,且疗效优于西沙必利。
2012年08期 v.15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51 ] - 裴旭东;翟玉峰;张怀宏;
目的探讨甘草酸苷对大鼠急性肝衰竭(AHF)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AHF组)、治疗组(甘草酸苷组),静脉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 mg/kg,2次,每次间隔24 h,复制AHF动物模型。治疗组动物除予TAA外,于实验前3 d至实验结束分别静滴甘草酸苷注射液2 mL/100 g,对照组和AHF组同时皮下注射0.9%氯化钠液1 mL/100 g。AHF组、治疗组于第2次注射TAA后24 h,随机各取8只,治疗中分时段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肝功能、PTA、血清内毒素及多种炎性因子水平。2周后,取肝组织,用10%甲醛液固定,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PCNA)。结果与AHF组、对照组相比,治疗中,治疗组血清ALT水平降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比例)降低,而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值较高(P<0.01);治疗后各时相点,治疗组TNF-α水平较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及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草酸苷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肝组织PCNA表达有关。
2012年08期 v.15 464-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2 ] - 张国斌;尹江峰;王强;刘君波;
目的初步研究三黄颗粒退黄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小鼠胆汁瘀积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灌胃(ig)给药10 d。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 ANIT 70 mg/kg,之后继续ig给药,48 h后断头取血,检测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TB)、碱性磷酸酶(ALP),并剖腹取肝脏,称取肝脏重量,计算其肝指数;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ig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2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2%CCl4油溶液0.1 mL/kg,24 h后断头取血,测ALT、AST,并计算其肝指数。结果在ANIT所致胆汁瘀积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ANIT致小鼠肝指数、ALT、AST、STB、ALP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在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对CCl4致小鼠肝指数、ALT、AST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三黄颗粒的退黄作用与其保肝利胆作用有关。
2012年08期 v.15 467-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陆卫东;殷少军;祝炜;李瑾;李微;樊美红;张毅琴;林桦;董福轮;
目的观察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胸腺肽干预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间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D3、CD4及CD4/CD8升高,CD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程度降低(P<0.01)。结论胸腺肽α1预防和治疗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2012年08期 v.15 470-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 张剑;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产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和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麻醉中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如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 h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稳定剖宫产产妇的术中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的疼痛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8期 v.15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8 ] - 田文珺;张鑫;马晨光;吴秀英;
目的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腰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S组:0.5%等比重布比卡因1.1 mL(6.6 mg)+5μg舒芬太尼(0.1 mL)+生理盐水0.3 mL,共1.5 mL;C组:0.5%等比重布比卡因1.1 mL(6.6 mg)+生理盐水0.4 mL,共1.5 mL。记录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达到最高平面时间、术后的镇痛效果、新生儿产后脐血血气及术中和术后的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蛛网膜下腔给药后3~5 min MAP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达到最高平面时间均较C组早,阻滞及术后镇痛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各项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的情况,对照组术后2例出现恶心,1例发生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6例(20%)出现皮肤一过性轻度瘙痒。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5μg)应用于剖宫产腰麻可增强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
2012年08期 v.15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2 ] - 张若兰;
目的探讨并评价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微循环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1.5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牙龈出血4例,对照组3例,两组均未见颅内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术后观察组凝血因子TF与vWF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T与AFT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争取更多时间,以防止大量心肌细胞发生永久性坏死,有效解除心肌微循环障碍,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
2012年08期 v.15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1 ] - 冯雁;逯锦涛;王卫民;李兵;刘志峰;谢杰;杨磊;魏晓磊;
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抢救措施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74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进行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镇静等常规抢救治疗,A组(69例)采取常规抢救,维持血压>100/60 mmHg;B组(105例)进行早期集束化抢救治疗。20~30 min内给予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注射冲击量1.5μg/kg,60 s匀速静脉注射,之后0.007 5μg/(kg.min)维持静脉注射48 h,维持血压>100/60 mmHg;给予机械通气,维持氧饱和度90%以上。观察抢救2、24 h的成功率和24 h死亡率。结果 A组与B组患者2、24 h抢救成功率和24 h死亡率分别为81.16%vs.91.51%、89.86%vs.96.23%、7.25%vs.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抢救措施可以改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2012年08期 v.15 479-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6 ] - 吕蒙;李铁刚;
目的研究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能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50例进行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加用胺碘酮维持静脉滴注24 h,监测各组介入治疗后24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4 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6.0%,室速的发生率为16.0%,室颤的发生率为12.0%,病死率为8.0%;治疗组各项指标分别为36.0%、8.0%、4.0%、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能显著减少AMI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恶性程度。
2012年08期 v.15 4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2 ] - 宛丰;黄梅;吕衍文;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药物组40例在常规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和2周外周血hs-CRP、IL-1、IL-6和TNF-α的含量,记录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药物组治疗1周、2周时,外周血hs-CRP、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药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1、IL-6和TNF-α水平,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最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2年08期 v.15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8 ] - 王梅芳;刘猛;
目的观察大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律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黄。疗程为3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改良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hs-CRP、Hb、Alb、TR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水平降低,Hb、Alb、TRF水平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改良SGA评分、BMI、MAMC、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改良SGA评分下降,BMI、MAMC、TSF指标升高(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2012年08期 v.15 48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9 ] - 裴先锋;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0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弥可保治疗,实验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P<0.05)。治疗后,对照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弥可保治疗DPN,能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2年08期 v.15 48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2 ] - 孟晓林;马东亚;王春;白亮;李扬;陈诚;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肽、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骨矿含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臂近端骨密度(PBD)、近端骨矿含量(PBMC)、远端骨密度(DBD)和远端骨矿含量(DB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确切。
2012年08期 v.15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9 ] - 王凌云;徐秀月;姜秀春;王宝光;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 100 mg/次,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的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完全反应1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66.7%,持续反应率达33.3%,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RTX治疗难治性ITP有效,其作为脾切除前可供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案,值得推荐。
2012年08期 v.15 49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6 ] -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系统评价膀胱冲洗对预防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含膀胱冲洗对预防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1 2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未进行膀胱冲洗组感染数与膀胱冲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为0.76[0.50,1.15]。结论膀胱冲洗不能预防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
2012年08期 v.15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61 ]
- 张洪涛;叶涛;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和冠周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70例牙周炎及冠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口服替硝唑片,观察组予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牙周炎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周炎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及冠周炎具有良好的效果,明显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并且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8期 v.15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0 ] - 刘丽君;关丽丽;
目的探讨苏肽生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面神经炎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苏肽生2 mL臀部肌肉注射,1次/d,2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2肌肉注射,500μg/次,1次/d,14 d后改用口服维生素B12,10 mg/次,3次/d,21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P<0.005)。结论苏肽生注射液治疗面神经损伤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2012年08期 v.15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邵薇薇;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将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病变复发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联合治疗比单纯应用宫颈电环切除术效果更好。
2012年08期 v.15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8 ] - 蔡明;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促进患者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肢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骨肽注射液,对照组口服三七片,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7%,观察组为9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1±2.1)周,观察组为(8.9±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肽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确切的疗效,并且用药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2年08期 v.15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9 ] - 汪洪;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入泼尼松龙及氧氟沙星滴耳液(0.3%)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286例(322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观察组向鼓室内注入0.5 mL泼尼松龙及0.5 mL 0.3%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混合液。对照组患者仅给予0.5 mL泼尼松龙。两组均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次数。结果观察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98.1%vs.90.1%,χ2=7.66,P<0.01)。观察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χ2=104.53,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见中耳感染及鼓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使用泼尼松龙与0.3%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年08期 v.15 527-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6 ] - 张鑫;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气道净化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慢支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抗生素+盐酸氨溴索30 mg,2次/d静点,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用药辅助治疗慢支急性发作可明显化痰、祛痰,改善呼吸,缩短病程,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2012年08期 v.15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6 ] - 王微;朱莹;刁宏宇;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诺顿评分,评价皮肤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将其中80例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红花乙醇按摩,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受压处皮肤,不给予按摩,观察两组预防压疮效果。结果观察组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预防压疮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压疮效果确切,同时节省护理人力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12年08期 v.15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1 ] - 秦志山;刘红波;魏文泰;陈莉;
目的总结复方硝酸甘油膏治疗早期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的26例应用复方硝酸甘油膏治疗的早期肛裂患者及2002年7月-2005年9月收治的24例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的早期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复发率为11.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复发率为2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硝酸甘油膏治疗早期肛裂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且无肛门失禁的危险。
2012年08期 v.15 5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