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药物治疗后树突细胞的变化

    李爽;顾敏;刘卓刚;郝良纯;王弘;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伊马替尼、羟基脲3种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治疗后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9例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含量。结果羟基脲组外周血树突细胞含量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5)。伊马替尼组和TNF-α组外周血树突细胞含量比羟基脲组明显增加(P<0.05),但和正常人相似(P>0.05)。伊马替尼和TNF-α两组之间树突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DC含量明显减少,抗肿瘤作用下降。而伊马替尼和IFN-α可促使体内DC的增殖,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两者间促使DC增殖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2013年04期 v.16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3 ]
  • 糖基化终末产物调节氧化应激影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普罗布考保护作用

    王哲;王秋实;刘晓玉;张殿宝;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脐血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05进行表型鉴定。将MSCs分为白蛋白(BSA)对照组、糖基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BSA)浓度效应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应用WS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应用二氯醋酸荧光素探针和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流式细胞鉴定显示,脐血MSCs不表达CD34、CD45,表达CD105。与对照组相比,AGE-BSA组增殖能力下降,ROS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下降。与AGE-BSA组相比,普罗布考在10、20、50、100μmol/L范围内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ROS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结论 AGEs能够调节氧化应激,抑制脐血MSCs增殖。普罗布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OS生成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保护脐血MSCs增殖能力。

    2013年04期 v.16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7 ]
  • 蜂胶黄酮对环磷酰胺诱导HL77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良;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EPF)对环磷酰胺(CTX)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L7702细胞按一定密度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培养24 h后,向各孔中分别加入CTX(4 ng/L)、CTX(4 ng/L)+EPF(20、30、40 ng/L),继续培养24 h,进行WST-1、AO/EB双染、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染色。采用小鼠随机分组,试验组每天给予EPF 100、200、400 mg/mL灌胃,0.5 mL/支,连续给药10 d,同时注射CTX0.15 g/kg,共3 d。取血清检测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活性及尿素氮(BUN)含量。结果 EPF与CTX共处理HL7702细胞生长抑制明显改善,当EPF浓度达到40 ng/mL时,促进生长作用呈现正比例曲线特征。试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绝大多数细胞形态饱满,几乎没有死亡细胞。CTX单独处理的HL7702细胞组24 h晚期凋亡细胞占30.2%,CTX与EPF共处理细胞组凋亡细胞分别占19.2%、13.1%、7.1%。结论 EPF对CTX诱导的HL7702凋亡作用具有拮抗作用,可缓解CTX引起的毒性。

    2013年04期 v.16 27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2 ]
  • 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

    王超;张毅;何平;

    目的研究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吉马酮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吉马酮作用细胞后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吉马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吉马酮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率与药物呈剂量效应关系;电子显微镜下经吉马酮处理后的细胞可见染色质浓聚、染色质边集等典型的凋亡改变,而空白对照组没有变化。结论吉马酮可以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2013年04期 v.16 280-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0 ]
  • 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张国君;刘卓刚;张哲;

    目的探讨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24细胞贴壁培养于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1640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处理组加入浓度为50、100、200、500 nM pp242;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1640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pp242对T24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法检测pp242处理后的T24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膀胱癌治疗药物。

    2013年04期 v.16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分析

    宗煜;倪绍祥;张宪庆;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1例未经化疗或者放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方法进行3~5个疗程的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稳定11例,肿瘤增长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8.09%。总的临床收益率为71.4%。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18例),其他为感觉性神经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腹泻。毒副反应主要以1级和2级为主。经过2年随访,死亡18例,存活3例。结论奥沙利铂经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3年04期 v.16 284-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5 ]
  • ~(131)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刘勇;周珍;彭小春;

    目的探讨131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80例DTC患者随机分为抑制组与替代组,每组40例,均实施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均给予131I+优甲乐治疗,抑制组优甲乐给予抑制剂量(2.5μg/kg),替代组优甲乐给予替代剂量(2.0μg/kg),同时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甲功及骨代谢情况。结果抑制组FT3、FT4均显著高于替代组与对照组(P<0.01),且TSH显著低于替代组与对照组(P<0.01);三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患者术后131I+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骨代谢影响较小。

    2013年04期 v.16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青蓝;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76例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采用IFN-α、IL-2交替治疗;实验组38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总控制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皮疹/脱皮等;实验组的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能更好地控制癌变,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04期 v.16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6 ]
  •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李英昭;张秋萍;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FBG、HbA1c、TG、UAER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前列地尔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13年04期 v.16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0 ]
  • 长春西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罗宇家;刘峰;王艳军;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伴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40例,静脉注射长春西汀20 mg/d。给药前及给药15 d后检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40例T2DM患者的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3年04期 v.16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7 ]
  • 532激光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吴小军;高丰;殷晖;潘颖喆;

    目的探讨532激光联合应用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532激光光凝治疗的病例79例(79眼),并按要求用药复查且资料完整,其中治疗组43例(43眼),激光后联合应用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36眼),激光后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包括视力、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5.1%vs.47.2%,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75.0%,P<0.05)。结论 532激光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能够更好地促进积血吸收,改善眼底微循环,减少副作用,提高视功能。

    2013年04期 v.16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9 ]
  • 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黄明;陈艳红;孙莹杰;周锦;张铁铮;

    目的评价国产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2组:试验组(国产丙泊酚组)和对照组(竟安组)各40例。靶控输注丙泊酚,设定血浆靶浓度3μg/mL,至受试者意识消失,然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8 ng/mL和肌松药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每5分钟记录血压、心率、BIS。同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后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为3μg/mL时的BIS值、辅助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麻醉维持期是否知晓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期间两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最低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BIS值、意识消失后血浆3μg/mL时BIS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率均为0。试验组辅用阿托品或麻黄碱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但使用总剂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痛、兴奋多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丙泊酚注射液在麻醉深度、意识消失时间、麻醉知晓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与进口丙泊酚注射液(竟安)相当,用于临床麻醉安全有效。

    2013年04期 v.16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3 ]
  • 帕瑞昔布钠对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陈晓光;侯轶楠;李平;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腰椎内固定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A组,生理盐水稀释为2 mL)或生理盐水2 mL(B组)。术毕即开始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A)。采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及术后2、4、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患者24 h、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于腰椎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可以增强舒芬太尼PCA镇痛效果。

    2013年04期 v.16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5 ]
  • 0.125%罗哌卡因和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比较

    郭善斌;田悦;

    目的比较0.125%罗哌卡因和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择期行TURP术的患者56例,ASA分级Ⅰ~Ⅲ。随机分成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组(L组)。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R组配方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L组配方为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记录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使用、患者恢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时VAS评分均高于同一时点安静时评分(P<0.05)。两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后静注吗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恢复和对镇痛的整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P术后应用0.125%罗哌卡因或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μg/mL行硬膜外镇痛均能获得满意效果,无明显毒副作用。

    2013年04期 v.16 30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5 ]
  • 注射用生脉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

    陈光;丁晓飞;吴英良;

    目的考察注射用生脉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测量大鼠血压、全血乳酸(LD)、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对大鼠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用生脉显著升高感染性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全血LD、血浆NO和MDA含量,提高血浆的SOD活力;且注射用生脉可减轻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的损伤。结论注射用生脉对感染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

    2013年04期 v.16 304-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 立普妥联合甘乐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生化及肝脏超声的影响

    石振东;赵凤娥;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甘乐)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生化及肝脏超声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我院NAFLD患者106例,口服立普妥(10 mg,每晚1次)、甘乐(40 mg,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G、TC、ALT、AST及肝脏超声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TG、TC、ALT、AST及肝脏超声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立普妥联合甘乐可使老年NAFLD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肝脏超声影像显著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3年04期 v.16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5 ]
  •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比较

    李东;马德强;柯昌征;张银华;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6例给予恩替卡韦(ETV)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ADV)10 mg,1次/d口服。观察两组的肝肾功能、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ALT、HBV-DNA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HBeAg阴转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HBV-DNA高度应答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ETV更适用于HBV-DNA明显升高者,对HBV复制所致的重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2013年04期 v.16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7 ]
  • 奈拉滨治疗2例成人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并文献复习

    于锦香;李艳;王晓雪;王萍萍;蔡大利;

    目的观察奈拉滨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奈拉滨1 500 mg/(m2.d)静滴2 h(第1、3、5天),21 d为1个疗程。1例复发性T-ALL给予2个疗程,1例难治性T-ALL给予1个疗程。结果 1例复发T-ALL在第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象恢复(CRi),继续应用奈拉滨1个疗程后获CR。但4个月后疾病再次复发。8个月后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另1例难治性T-ALL应用1个疗程后无治疗反应,停用奈拉滨,应用其他联合化疗后获CR,已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情稳定。2例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Ⅰ~Ⅱ级神经系统毒性,Ⅰ级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轻度肝功异常。无奈拉滨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奈拉滨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T-ALL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2013年04期 v.16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3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分析、药品检验以及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内容。我刊主要栏目

    2013年04期 v.16 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更换电子邮箱通知

    <正>~~

    2013年04期 v.16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正>收录我刊的国内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我刊的国外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波兰《哥白尼索引》等。

    2013年04期 v.16 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药物研究

  • HPLC法测定丹膝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李翔;刘皈阳;马建丽;周亮;王芳;

    目的建立测定丹膝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在0.020 50~0.820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1.33%(n=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膝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

    2013年04期 v.16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樟脑搽剂中苯酚的含量

    谷娜;郭胜才;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樟脑搽剂中苯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Eclips XDB-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苯酚的线性范围为4.51~112.8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9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2013年04期 v.16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0 ]
  • 正交试验优选五倍子软膏处方

    王磊;程岚;杨跃辉;

    目的优选五倍子软膏剂的最佳处方。方法以软膏的外观性状、稳定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以蜂蜡用量、乳化剂用量、主要的加入方式为可变因素,并测定流变学参数。结果优化处方A2B3C2,即蜂蜡2%,span-80 4%,加药方式为药物加入油相。结论该软膏处方设计合理,制剂稳定性较好。

    2013年04期 v.16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临床药学

  •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陈勇;

    目的利用HIS系统进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监测。方法对各项抗菌药物用药指标进行分析,合理设计报表,通过HIS系统取得各项数据,可以得到相关的指标数值。结果通过HIS系统报表形式能快速、准确、方便地取得各项抗菌药物的监测数据。

    2013年04期 v.16 32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2010年我院结核病区基本药物应用分析

    张永香;张强;卢乙众;邓智建;刘新民;王业民;刘小红;

    目的了解我院结核病区基本药物的应用情况,为2012年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以下简称2009版目录),统计我院结核病区2010年药物销售数据,应用金额排序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结核病区应用了160种基本药物(西药+中成药),占2009版目录基本药物总数量(307种)的52.12%;其销售金额(西药+中成药)为430.58万元,占结核病区药品总收入(2 266.06万元)的19%。结论我院结核病区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种数低于河南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90%),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符合省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12%)。

    2013年04期 v.16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综述

  • 药物对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路德利;赵曦;刘丽红;

    近年来,随着动脉硬化检测仪的问世,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被认为是可以准确检测动脉硬化的无创性指标之一。临床实践表明,降压药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使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降低,改善动脉弹性;降脂药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辅助降压、降低cfPWV、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即具有独立于"降脂"之外的非降脂作用。因此,凡能够降低血压或降低血脂的药物均能使cfPWV降低,改善动脉弹性。因而,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cfPWV既是判定大动脉弹性的金标准,也可作为评估药物疗效的金指标。

    2013年04期 v.16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2 ]
  • 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刘慧敏;朱雪松;陈富超;李春雷;黄麟杰;李鹏;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传统的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便,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以期寻找到方便、顺应性好、损伤小的给药方式。本文对近年来胰岛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2013年04期 v.16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
  • 太子参药理研究新进展

    汪剑飞;

    太子参具有抗应激、抗疲劳、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资料,对太子参药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太子参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04期 v.16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2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7 ] |[阅读次数:172 ]

短篇论著

  • 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应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严鸿翔;占宏卓;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肺功能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1%vs.86.7%,P<0.05);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013年04期 v.16 335-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35 ]
  • 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辅助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

    张强;何忠;谭明旗;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2次/d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用药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2013年04期 v.16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6 ]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

    汤海玲;曹园园;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A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AH患儿12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所有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16周,对照组同期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持续天数、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腺样体/鼻咽比值(A/N比值)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6周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后咳嗽持续天数、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评分及A/N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用于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咳嗽持续的天数,改善睡眠障碍症状,缩小腺样体体积。

    2013年04期 v.16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2 ]
  • 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郧;卢小伟;赵文成;马珍珍;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PE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心电图检查观察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APE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4期 v.16 34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阿替普酶用于中高危肺栓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王丹;赵娜;戴珩;

    目的观察肺栓塞中高危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相关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栓塞中高危且接受阿替普酶溶栓的患者39例,观察在溶栓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积极干预,完成溶栓治疗共38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例出现便潜血阳性,但无柏油样便及血便;3例出现动脉采血局部血肿;1例出现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用50 mg阿替普酶2 h缓慢推注治疗溶栓过程中,严密的观察与监护、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及防治出血等并发症是溶栓成功的关键。

    2013年04期 v.16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6 ]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代洪波;林虹;张艳;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5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与单独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

    2013年04期 v.16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0 ]
  • 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严崴巍;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②实验组40例,采用宫瘤消胶囊+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指标水平和孕酮(P)指标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更好地促进肌瘤瘤体吸收,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性激素正常水平。

    2013年04期 v.16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50 ]
  • 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刘春霞;胡金环;

    目的观察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10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采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采用硫酸亚铁片联合维生素C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孕妇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对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达98%;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等轻微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17例恶心、呕吐等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均有效,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疗效优于硫酸亚铁片联合维生素C。

    2013年04期 v.16 348-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0 ]
  •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邢雨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40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1(36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2(32例)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有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

    2013年04期 v.16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4 ]
  • 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

    郝清川;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常规治疗+盐酸纳洛酮治疗)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ET水平、GCS评分情况以及EEG检测异常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前部动脉血流情况、大脑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对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颅内压、减少病死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04期 v.16 35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7 ]

药房·药事管理

  • 以品管圈为载体创建优质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

    郭红;姜德春;王海莲;王雅薇;任雷涛;刘荣;李通;

    目的以品管圈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室员工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规范优质门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整理、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调配组的调配差错条数、发药组不合格处方审核张数、咨询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例数。结果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干预后,调配差错率降低65.8%,不合理处方审出量提高22.8%,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率提高39.6%。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药师调配、发药、药物咨询与指导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了优质门诊药学服务的模式。

    2013年04期 v.16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63 ]
  • 从罗格列酮案例看FDA药品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应用

    赵东升;王强;杨凌;

    目的通过罗格列酮案例分析FDA药品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应用。方法于2012年12月查阅FDA网站关于罗格列酮风险管理相关信息,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FDA在药品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重视药品风险沟通,基于实证理念及REMS的应用。结论学习和运用风险管理和循证理念是我国药品监管的当务之急。

    2013年04期 v.16 356-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徐文芳;王华飞;肖廷英;贾萍;

    目的总结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处方的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门诊药房共72例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及发生原因。结果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药品数量差错为25例,占34.7%;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不同剂型差错为14例,占19.5%;用法用量差错为13例,占18.1%;药品名称相似或包装相似而错发的为9例,占12.5%;用药禁忌差错为5例,占6.9%;其他差错为6例,占8.2%。导致发生差错的原因有:药师方面原因49例,占68.1%;医师方面原因13例,占18.1%;患者方面的原因有8例,占11.1%;环境方面的原因有2例,占2.8%。结论加强管理,提高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注重工作的每一环节,杜绝门诊药房处方的调剂差错。

    2013年04期 v.16 358-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157 ]

短篇报道

  • 脑苷肌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三例

    邵建屏;朱华;许建国;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87岁,因"急起右肢无力半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8℃,P 78次/minR 18次/min,Bp 180/90 mmHg。院内头颅MRI:脑白质变性,脑萎缩。入院诊断:1.左侧脑梗死,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治疗。患者在连续输注脑苷肌肽注射液4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第12天且刚结束输注脑苷肌肽注射液换为醒脑静注射液

    2013年04期 v.16 36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2 ]
  • 口服抗结核药致药物超敏综合征一例

    赵小红;杨红玲;赵红;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结核性胸膜炎1个月,发热、皮疹3 d,高热、皮疹加重2 h入院。1个月前,患者因结核性胸膜炎口服异烟肼,0.3 g,1次/d;利福喷丁,0.45 g,2次/d;吡嗪酰胺,0.5 g,3次/d;乙胺丁醇,0.75 g,1次/d。3 d前,患者因发热,颜面部、躯干、四肢散在性红色斑片状皮疹,在门诊接受抗过敏治疗。2 h前,因高热40℃,皮疹加重,入院治疗。入院检查,T 39℃,P 92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Hg,神志清,精神

    2013年04期 v.16 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