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伊马替尼与顺铂联用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株及其裸鼠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晓明;朱廷准;曹鹏;王婷婷;梁国标;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与顺铂联合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细胞凋亡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ubG1法检测U87细胞株在伊马替尼及顺铂单药处理和联合处理时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观察不同治疗对U87荷瘤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及Q值;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评价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伊马替尼与顺铂联合处理对U87细胞凋亡诱导率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各单药处理组;联合治疗组与相同剂量的各单药治疗组比较,抑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为1.264;与顺铂高剂量组比较,抑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与顺铂联用有协同效应,二者联用可降低顺铂使用剂量,减轻对裸鼠的毒副作用。

    2013年09期 v.16 771-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感染性脑损伤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作用

    乔晓辉;王怀立;黄明海;

    目的探讨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时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表达规律及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感染性脑损伤组(LPS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LPS;EP治疗组(EP组,50例),颈外动脉注射LPS后即刻腹腔注射EP,于注射药物后6、12、24、48、72 h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HMGB1、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 LPS组外周血HMGB1、NSE水平显著增高,各时间点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干预后外周血HMGB1及NSE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LPS组及EP组HMGB1与NSE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外周血HMGB1的检测可较好地反映感染性脑损伤时HMGB1的表达规律;丙酮酸乙酯可能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而对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13年09期 v.16 774-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6 ]
  • 利奈唑胺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间的关系

    王天琳;郭代红;张鑫义;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大鼠血细胞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间的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利奈唑胺50、100、250 mg/kg组,连续给药15 d,监测血细胞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250 mg/kg利奈唑胺可引起大鼠血细胞减少,血清SOD、CAT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100、250mg/kg利奈唑胺可引起大鼠血清NADPH含量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利奈唑胺对大鼠血清GSH、GSH-Px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论高剂量利奈唑胺较长时程给药后可引起大鼠血细胞减少,其机制可能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生有关。

    2013年09期 v.16 77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1 ]
  • 生存素基因SNP与膀胱癌相关性研究

    黄勇;马敏;

    目的研究生存素基因SNP多态性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和选取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存素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研究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布情况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生存素基因在50例膀胱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为90%(45例),而对照组中仅有1例出现生存素基因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生存素基因的测序分析表明,出现4类SNP多态性基因,第A、B类型等位基因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浸润程度、病理分级和复发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素基因具有高表达的特征,共发现了4种类型的生存素基因SNP多态性位点,并且不同的等位基因类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2013年09期 v.16 78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索拉非尼应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效果及意义

    杨立学;薛峰;孙延富;王义;施纯朝;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肝癌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首次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TACE治疗后第4天服用索拉非尼,每次400 mg;对照组仅接受TACE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5.6%,疾病控制率为73.3%,均高于对照组的20.0%及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9%的患者甲胎蛋白浓度下降超过50%,而对照组为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EGF浓度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CO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泻、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降低了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且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09期 v.16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0 ]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观察

    刘妍雨;陈宏志;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应用于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的患者苏醒质量和丙泊酚用药量情况。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1例,年龄25~55岁,BMI<25 kg/m2,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R组(26例)和C组(25例)。R组术中维持以7.5~10μg/(kg·h)(以瑞芬太尼计算)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剂;C组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分别以7.5~10μg/(kg·h)和4~12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输注速度。两组均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均吸入66%笑气,新鲜气流量为2 L/min。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药量、手术结束停止麻醉药物后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患者送至术后恢复室(PACU)后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R组患者单位时间单位体重所用丙泊酚剂量较少,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患者送至术后恢复室(PACU)后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均少于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用于全身麻醉维持能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丙泊酚用量较少,苏醒快,苏醒质量较高。

    2013年09期 v.16 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6 ]
  • 右美托咪定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观察

    李桂芹;刘纪泽;刁玉刚;孙莹杰;赵石磊;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监测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ERCP术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R组,60例),DEX组(D组,60例)。R组入睡后瑞芬太尼0.04μg/(kg·min)恒速泵入,D组入睡后DEX 0.24μg/(kg·h)恒速泵入,两组患者均泵注丙泊酚4~6 mg/(kg·h)。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入睡后手术开始前(T1)、内镜置入后(T2)、十二指肠球部切开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5 min(T5)时患者SBP、DBP、HR、RR、SpO2、BIS值;观察患者呼吸抑制(<8 bpm)、低氧血症(<93%)、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及清醒后伤口疼痛不适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0时各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与T0时,R组和D组SBP、DBP、HR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R组和D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SBP、DBP、HR下降比D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发生率较D组高(P<0.05)。R组术后患者自述不适感明显较D组高(P<0.05)。结论 DEX用于ERCP术可维持患者稳定的循环状态,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很少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无明显呼吸抑制,可维持良好的氧和状态;呛咳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少。

    2013年09期 v.16 790-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0 ]
  • 依达拉奉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王彬;邢伟萍;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00例,年龄60~70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100):对照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S组)。S组于麻醉诱导前将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2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右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后60 min(T2)、手术开始后120 min(T3)、术毕时(T4)采集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球部血,测血气分析,计算脑血流量/脑氧耗(CBF/CMRO2)、脑氧耗/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及乳酸生成量(ADVL);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HR、SpO2、MAP。术前及术后24 h、72 h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 (CAM),记录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T2~T4时点CBF/CMRO2升高、CMRO2/CMRGlu升高、ADVL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脑氧代谢,从而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2013年09期 v.16 79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9 ]
  • 剖宫产脊麻后预防性静注麻黄碱对胎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

    郭杰;张丽红;吴晓蕾;董有静;

    目的观察剖宫产脊麻后预防性静脉注射麻黄碱对胎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择期于脊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60例)和对照组(N组,60例)。所有产妇均选择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1.3 mL。产妇平卧后E组即刻给予麻黄碱10 mg,N组相应给予等容生理盐水。记录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观察产妇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气并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E组收缩压最低值显著高于N组(P<0.05),心率最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E组胎儿脐动脉血气PO2高于N组(P<0.05),PCO2、p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碱预防性给药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脊麻后低血压,减少产妇不适并提高胎儿脐动脉氧分压。

    2013年09期 v.16 796-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王雄伟;陈晖;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右美托咪定(DEX)在心脏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1例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单纯泵注REM麻醉;B组36例,泵注REM+DEX麻醉。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T1~T5期B组Ramsay评分高于A组(P<0.05);T1~T5期B组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均低于A组(P<0.05);T1~T4期B组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 REM+DEX在心脏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明显减轻应激反应。

    2013年09期 v.16 799-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65 ]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夏昌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气管插管全麻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评价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3、5 min两组患者SBP、DBP、MBP以及HR的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各时段SBP、DBP、MBP、HR相比,观察组均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时、插管后1/3 min与诱导前相比,SBP、DBP、HR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麻醉后各时段MBP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段SBP、DBP、MBP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与诱导前相比,HR在麻醉后各时段均明显降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是高血压患者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09期 v.16 8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6 ]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分析

    周程;朱华东;陶红蕾;马婷婷;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88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每组44例。于给药后10、30、60、90 min,通过改良警觉/镇静观测评分法,观察和比较两组QAA/S评分;并对两组遗忘程度、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于给药后30、60 min,QAA/S评分明显降低,而遗忘程度显著提高,体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

    2013年09期 v.16 804-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

    房先杰;彭艳红;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3组。A、B两组均为全凭静脉麻醉。A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后以0.4μg/(kg·h)泵入右美托咪定,持续20 min;B组无特殊处理;C组:全凭静脉麻醉复合七氟烷(2%~3%)吸入麻醉组。观察并记录术毕即刻、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三组患儿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拔管即刻HR较术毕即刻升高(P<0.05);拔管即刻B组、C组高于A组(P<0.05)。三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C组(P<0.05);拔管时间高于B组、C组(P<0.05);三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毕到离开手术室时间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拔管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延长拔管时间,但不延长离开手术室的时间。

    2013年09期 v.16 806-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3 ]
  • 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周冰宣;林涛;王青;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M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并评价其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依次为(5.10±0.76)mg/L、(7.73±1.04)ng/L、(1.17±0.13)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能有效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3年09期 v.16 80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8 ]
  • 右美托咪定联合倍他乐克拮抗交感活性亢进的临床研究

    方志成;郑翔;盛春风;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倍他乐克对交感活性亢进的抑制作用。方法 97例交感电风暴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倍他乐克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组(M+D组),持续心电监护评估交感电风暴发生,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评估交感活性,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以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EVLWI)及血浆脑型利钠肽(BNP)评估心功能。结果与其他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交感电风暴发生率最低(P<0.05),血浆NE、E明显下降(P<0.05),交感活性最低,血流动力学CO、CI、EVLWI及血浆BNP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恢复最好。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倍他乐克可有效地抑制交感活性,治疗交感电风暴效果最佳。

    2013年09期 v.16 811-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三联药物治疗Hp相关DU后继续PPI抗酸治疗系统评价

    关焯梅;庄淦升;陈美玲;曾颖;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三联药物治疗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抗酸治疗。方法在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Hp感染相关DU三联药物治疗和三联药物治疗后继续接受PPI抗酸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按Meta分析要求处理有关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共有5篇文献入选,结果显示:治疗后DU愈合率总样本数为1 657,其中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828,P=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14,95%CI[0.86,1.51];治疗后Hp根除率总样本数为1 209,其中治疗组为604,对照组为605,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19,95%CI[0.89,1.59]。结论三联药物治疗后再接受奥美拉唑抗酸治疗能提高Hp感染相关DU的治愈率,但优势不明显。因此,在治疗Hp感染相关DU时接受了三联疗法后,不需再接受PPI抗酸治疗。

    2013年09期 v.16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 糖网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研究

    张喜芬;赵保礼;杨立波;田野;郭文胜;刘晓飞;

    目的初步评价糖网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 ,2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糖网康胶囊和羟苯磺酸钙胶囊,疗程均为12周。结果试验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3.7%,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分别为44.4%和6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网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2013年09期 v.16 818-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0 ]
  • 小剂量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分析

    蔡喆;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氮平与劳拉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采用劳拉西泮治疗,B组37例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周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优良率高于A组(P<0.05);治疗1周、2周后,B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A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优于劳拉西泮,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2013年09期 v.16 82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7 ]
  • 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邱波;梁卫东;张士奇;李洋;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20例HBV-GN且达到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1 mg/(kg·d)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后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DNA定量、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蛋白尿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其中5例HBV-DNA转阴,4例HBeAg转阴,所有患者HBV-DNA定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病毒复制增加。结论醋酸泼尼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HBV-GN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乙肝病毒复制。

    2013年09期 v.16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97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更换电子邮箱通知

    <正>~~

    2013年09期 v.16 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正>收录我刊的国内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我刊的国外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波兰《哥白尼索引》等。

    2013年09期 v.1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投稿须知

    <正>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即作者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还有的作者将他人的文章抄袭后,修改主要数据而变为自己的文章。本刊对上述论文均做退稿处理。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稿件刊登周期,自2013年起,我刊实行网上投稿,不再接受其他方式投稿,投稿网址:http://lylc.cbpt.cnki.net/,请作者投稿时,按提示步骤操作,并及时查

    2013年09期 v.16 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分析、药品检验以及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内容。我刊主要栏目

    2013年09期 v.16 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0.853。在全国199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169位,综合排名第697位;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4位,综合排名第12位,各项指标比去年明显提高。

    2013年09期 v.16 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药学研究

  • HPLC法测定丹膝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

    李翔;刘皈阳;马建丽;周亮;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丹膝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甲醇-1.0%醋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321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为30℃。结果阿魏酸在0.312 8~15.64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1%,RSD为1.72%。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膝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

    2013年09期 v.16 826-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 富马酸泰诺福韦酯合成工艺改进

    万晓辉;石昕;

    目的探寻简单易操作的富马酸泰诺福韦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R)-1,2-丙二醇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和氮烃化、氧烃化、水解、成酯和成盐5步合成富马酸泰诺福韦酯。将亚磷酸二乙酯与多聚甲醛反应,然后用对甲苯磺酰氯进行酰化,制备甲苯磺酰氧甲基膦酸二乙酯。结果改进后的合成路线更短,反应条件温和,总收率达到27.1%。结论改进后的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2013年09期 v.16 828-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 响应面法优化凤尾草总黄酮提取工艺

    朱红红;盛玉青;

    目的优化凤尾草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65%乙醇,液料比35∶1,超声时间34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凤尾草总黄酮提取率为9.55%,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超声提取方法简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无需加热,是一种较理想的提取凤尾草总黄酮的方法 。

    2013年09期 v.16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5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咪康唑栓的含量

    王一淞;杨松涛;吕佳;赵琳;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硝酸咪康唑栓中硝酸咪康唑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1.5%醋酸铵溶液(40∶4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硝酸咪康唑进样量在0.502 5~8.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9.46%,RSD为0.72%。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硝酸咪康唑含量的测定。

    2013年09期 v.16 833-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4 ]

临床药学

  • 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药学监护

    侯冠昕;王丹蕾;党大胜;逯艳姝;史国兵;赵庆春;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特殊生理状态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及角度,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肾移植术后14年合并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从药物选择、相互作用、代谢、排泄等方面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为医师的药物治疗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结果通过本次药学监护,对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同时使用抗免疫排斥方案的患者的用药方案有了新的认识,在药师的积极参与下患者平安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个体化水平。

    2013年09期 v.16 836-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劳力性热射病患者行CRRT过程中合并感染的药学监护

    付曼曼;党大胜;邹蕾;史国兵;赵庆春;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过程中合并感染后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的确定。方法总结、分析1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行CRRT过程中合并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入院后诊断为劳力性热射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积极给予液体复苏、CRRT、抗感染等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血培养先后回报鲍曼不动杆菌、MRSA感染,经过多次抗菌药物方案的调整及菌群失调的治疗,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正确的药物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对于挽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及影响其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2013年09期 v.16 839-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2 ]
  • 非洲门诊抗菌药品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王慧媛;田德蔷;赵志刚;赵陶丽;

    目的了解并分析非洲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几内亚驻地门诊2011年7-12月期间所有患者处方(不包括急诊)。结果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中,单用占63.67%,两药联用占26.00%,三药联用占8.67%,四药联用占1.67%。抗菌药物采用静脉输液(占59.33%)比例高于口服给药(占23.00%)。头孢菌素类(占43.67%)和喹诺酮类(占15.00%)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结论在非洲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使用率高、静脉输液量大等问题需要解决。

    2013年09期 v.16 842-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短篇报道

  • 一例口服甲硝唑致血管性水肿病例分析

    段生朝;杨艳波;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自述1 d前因牙龈肿痛,口服甲硝唑(康美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 g/片,100片/瓶,批号:120329-1)4片,约40 min后,自觉阴茎龟头包皮有痒感,阴囊局部灼热感,6 h后自觉上唇有麻木、胀感。查体:患者上唇轻度水肿,水肿部位皮肤呈淡红色,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无压痛,阴茎龟头包皮下缘水肿,阴囊左侧上部有一2cm×3 cm水肿区,水肿部位较周围皮肤颜色深,有触痛,无破溃。全身无发热,无淤点、淤斑及皮疹,淋巴结无肿大。既往史:患者自述6年前自服甲

    2013年09期 v.16 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氟康唑致急性肝损害一例

    徐锦龙;胡东军;陈武;马卫成;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因"肺部感染、脑动脉硬化、假性球麻痹、垂体瘤、颈动脉硬化",于2012年3月14日因氧合下降入住ICU,入ICU后予生命体征监测、机械通气、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商品名:克沙,湖南湘药,批号:100909-8,规格:4.0 g)4.0 g ivgtt q8h抗感染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商品名:沐舒坦,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号:127233,规格:2 mL∶15 mg)祛痰,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阿斯利康公司,批号:1106A07,规格:20 mg)护胃、护肝扩容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2013年09期 v.16 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综述

  • 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安全用药

    裴丽;罗艳;李翔;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外有关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肝功能损害、感染、胃肠道反应、肺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肺毒性、肝脏毒性可致命。结论临床医药人员应重视硫唑嘌呤引起的ADR,观察患者用药表现,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2013年09期 v.16 845-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41 ]
  •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替代给药方案

    肖宇博;葛卫红;

    随着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在抗菌药物领域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通过增加给药频率、延长输注及持续输注的替代给药方案能够明显改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性质,并逐渐取代其传统给药方案。本文就头孢吡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替代给药方案的建立做一综述。

    2013年09期 v.16 848-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5 ]

短篇论著

  • 匹伐他汀对高龄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调脂作用

    闫晓莹;李卓;

    目的观察匹伐他汀对高龄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调脂效果。方法患者给予匹伐他汀钙片2 mg每晚睡前服用,观察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和胱抑素C(CsyC)。结果①匹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患者TC由(5.85±0.89)mmol/L降至(4.33±0.82)mmol/L(P<0.01);LDL-C由(3.35±0.80)mmol/L降至(2.34±0.78)mmol/L(P<0.01);②3、6个月时LDL-C达到治疗标准(<2.60 mmol/L);③ALT、AST、CK、LDH、BUN、Cr、CsyC无明显变化。结论①匹伐他汀对高龄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明显的调脂效果,明显降低TC和LDL-C;②服用匹伐他汀3个月后,LDL-C可以达到2型糖尿病患者LDL-C要求的标准;③匹伐他汀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肝肾功能。

    2013年09期 v.16 853-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 EB病毒抗体测定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价值分析

    吴琼;于涛;陈楚雯;王华;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儿32例,采用免疫捕获法对其检测抗VCA-IgM/IgG抗体、抗EA-IgG抗体及抗NA-IgG抗体。结果 32例患儿中,抗EBV-VCA-IgM阳性20例(占62.5%),抗EBV-VCA-IgM阴性12例(占37.5%)。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EBV 4种抗体检测能为临床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供信息,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2013年09期 v.16 855-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姚汉清;王正东;姜正华;朱湘平;黄谦;

    目的探讨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易瑞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生存期。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和随访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瑞沙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09期 v.16 857-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4 ]
  • 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应晓珍;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采用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NSCLC患者,随访1年,观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结果其中CR0例,PR 10例(10.42%),SD 50例(52.08%),PD 36例(37.50%),RR为10.42%,DCR为62.50%。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给予化疗,进展后再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者PFS为4.4个月;未间隔化疗直接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者PFS为3.3个月。SD组以厄洛替尼治疗,RR、PFS分别为23.96%(23/96)、3.2个月,DCR为88.54%(85/96),非SD组DCR为52.08%(50/96),前者DCR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NSCLC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率,尤其是可提高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疾病控制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2013年09期 v.16 859-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 尿激酶注射液治疗PICC血栓性堵塞溶栓的疗效

    马丽君;王平;

    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注射液治疗PICC血栓性堵塞溶栓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选择病例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5 000 U/mL尿激酶盐水溶液溶栓,对照组用100 U/mL肝素盐水溶液溶栓,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4%vs.82.98%,P<0.05)。结论尿激酶盐水溶液治疗PICC导管血栓性堵塞溶栓的疗效显著。

    2013年09期 v.16 861-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8 ]
  • 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任彤;丁建强;朱军;刘杰;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饭后给予迈之灵片300 mg,早、晚各1次;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3次/d。试验组70例,饭后加服塞来昔布200 mg,1次/d;对照组78例,饭后加服双氯酚酸钠75 m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8.57%、88.46%(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0.81)vs.(2.01±0.7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vs.28.21%,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LDH安全、有效。

    2013年09期 v.16 863-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16 ]
  • 庆大霉素灌洗VSD负压引流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张欣;李萍;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灌洗VSD负压引流在治疗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VSD敷料覆盖伤口局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采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3 000 mL进行低速灌洗,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52例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发生堵管,冲洗后恢复通畅,其余均未发生引流管堵塞。全部患者于手术室拆除VSD膜时,肉眼见创面之间的肉芽生长良好,无感染灶。结论采用庆大霉素持续灌洗VSD负压引流,配合全方位的护理,在治疗软组织缺损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9期 v.16 86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3 ]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

    李邦夫;

    目的对比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5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给予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vs.72.22%,P<0.05);治疗后两组胃液pH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pH值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第1、2、3、4、5天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性出血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年09期 v.16 867-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19 ]
  •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小血管炎的疗效观察

    许化恒;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和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原发小血管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5例原发小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霉酚酸酯组(MMF组)12例,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组(CTX组)13例。比较两组病情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肾功能变化、复发情况等。结果 MMF组患者缓解率、肾功能恢复率、ANCA变化转阴率均明显优于CTX组(P<0.05);M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TX组(25.0%vs.38.6%,P<0.05)。结论与传统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相比,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原发小血管炎,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肾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

    2013年09期 v.16 870-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乳果糖在孕妇便秘中的疗效观察

    王晓英;王敏;梁淑文;屈昌民;李连勇;宫淑娟;翟静妤;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孕妇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54例孕妇便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27例)给予乳果糖溶液口服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心理、饮食干预。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乳果糖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vs.74.1%,P<0.05)。研究组干预期间出现腹泻1例,腹胀1例,均较轻微,经调整乳果糖用量后好转,未影响治疗过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乳果糖在治疗孕妇便秘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09期 v.16 872-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1 ]

药房·药事管理

  • Beers标准回顾性评价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

    王烨;李影影;蔡郁;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方法以Beers判断标准(2012版)为依据,对我院350份65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病例进行评价,分析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平均用药数量16种,64例(18.3%)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12例(3.4%)存在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以保证老年人合理用药。

    2013年09期 v.16 874-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39 ]
  • 老年患者用药差错的分析与防范

    元华龙;白向荣;李晓玲;王育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用药差错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用药差错的环节,对收集到的典型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相互配合,严格监控用药的各个环节,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用药错误。结论严格防范用药差错,可促进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13年09期 v.16 87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8 ]

药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