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丙戊酸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蒋凤琴;袁玉梅;汪荣华;姚冲;曹恒斌;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联合顺铂(DDP)对人肝癌细胞HepG2、BEC7404、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三组浓度的VPA与DDP单药及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BEC7404、SMMC7721,24、48、72 h后,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用MTT法分析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IR),计算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抑制率q值,考察联合使用是否为协同作用。结果 72 h后,各用药组细胞数目减少十分明显,其中VPA+DDP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更为显著,其细胞形态发生较大改变。采用MTT比色法显示,对照组细胞生长率明显高于各实验组,联合用药组对细胞增殖IR更为显著,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各组对细胞增殖IR明显增加。根据q值结果,在VPA较高浓度(≥100μg/mL)时,联合用药组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 VPA能增强DDP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在VPA较高浓度时,两药具有协同优势。

    2013年12期 v.16 1121-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8 ]
  • 姜黄素对人鼻咽癌株CNE-2Z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王桂秋;

    目的探讨姜黄素(CU)对人鼻咽癌株CNE-2Z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NE-2Z细胞在梯度浓度CU(0、20、40、80μmol/L)干预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CNE-2Z抑制增殖的作用,ELISA法检测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水平,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0μmol/L)比较,CU干预后明显抑制CNE-2Z的细胞增殖(P<0.01),同时减少内源性的8-OHdG生成(P<0.01)。此外,CU干预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下调p-PI3K和p-Akt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2013年12期 v.16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5 ]
  • 白藜芦醇联合5-氟尿嘧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李冬梅;张淑珍;车薇;张红果;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MTT法检测Res合用5-Fu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接种S180肉瘤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Res组(20mg/kg)、5-Fu组(20 mg/kg)、Res合用5-Fu组(Res 20 mg/kg+5-Fu 20 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0 d后,各组称体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胸腺指数。结果 Res合用5-Fu对淋巴细胞增殖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P<0.01),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Res合用5-Fu组的瘤重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抑瘤率达到41%,明显大于单用Res或5-Fu。Res合用5-Fu可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对5-Fu所致的免疫低下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Res合用5-Fu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两者有协同作用。

    2013年12期 v.16 1130-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9 ]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3DCRT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胡慧;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3DCRT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3DCRT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放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率、急性放射性肺炎、食道炎及骨髓反应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的胸痛、血痰、气短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0%、70.0%、75.0%、85.0%,对照组分别为30.0%、25.0%、20.0%、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0%、10.0%,对照组分别为20.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3D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放疗疗效,在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骨髓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2期 v.16 113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0 ]
  •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评价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张潇;赵庆春;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根据不同的化疗方案,选择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DP组23例,TP组19例,统计分析临床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DP组有效率为43.5%,TP组有效率为1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TP组的成本有效率比分别为410.45、86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疾病方面,DP方案更加经济有效;在控制疾病方面,TP方案更加经济有效。

    2013年12期 v.16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9 ]
  • 急诊COPD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家庭序贯性治疗

    李铁刚;付雷;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医疗相关费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出院后是否在家继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分为2组: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家庭氧疗组),随访两组再入院住院率、插管率及死亡率,出院后6个月、1年、2年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和生活满意度评分,以及2年内的医疗费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应用家庭型无创通气患者的再住院率、插管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PO2升高,PCO2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FEV1%、FEV1/FVC、呼吸困难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COPD合并呼衰患者稳定期应用家庭无创呼吸机可以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家庭无创呼吸机值得在COPD患者中推广。

    2013年12期 v.16 1139-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8 ]
  •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唐亮;屈晨;张曼;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方法将145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受试组,73例)和B组(对照组,72例)。A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70 U/kg,B组术中推注普通肝素100 U/kg。比较两组射血分数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胸痛(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血管病变指数等临床特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住院及随访期间再发胸痛:A组2例,B组8例。两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射血分数分别为47.0%±6.4%、56.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疗效显著。

    2013年12期 v.16 114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3 ]
  • 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中药单方或复方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中药消质剂包括:克痢痧、三黄片、止痢灵、盐酸小檗碱、千里光、黄芩等。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为20.91(15.06,29.02)。但总体上中药消质剂消质作用低于化学消质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复方中药消质剂消质效果优于非复方中药消质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质剂是消除大肠埃希菌R质粒影响的一个方向,采用复方是提高效果的有效方法。

    2013年12期 v.16 1147-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0 ]
  • 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吕清;朱凌音;陆红;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相比,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OR氧氟沙星OR喹诺酮"、"幽门螺杆菌OR Hp"、"补救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结合检索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查询相关文献,文献检索至2012年6月。纳入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结果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5篇,其中2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等级为B级,3项研究的质量为C级。共纳入432例患者,左氧氟沙星组221例,常规疗法组211例。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显示,无论按ITT分析还是按PP分析,含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均高于常规四联疗法(P<0.000 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补救治疗Hp优于常规四联疗法,且前者不良反应率较低。然而,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临床试验和病例数太少,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2013年12期 v.16 1151-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8 ]
  • 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柴军;龙波;韩宁;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与曲马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年龄2~7岁、ASAⅠ~Ⅱ级。根据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的药物分为4组,每组20例,曲马多组(T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K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曲马多1mg/kg和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盐水5 mL)。记录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T5)、10 min(T10)的躁动评分,入PACU后记录疼痛和镇静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间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10 2个时点的躁动发生率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躁动发生率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后患儿疼痛评分排序:C组>T组>T+K组,C组>K组>T+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疼痛评分高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和T+K组明显高于C组和K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曲马多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降低术后躁动的效果更显著。

    2013年12期 v.16 1155-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9 ]
  •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侯俊青;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麻醉期间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后静卧5 min(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扁桃体切除时(T3)、术毕拿出开口器(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FLACC镇痛评分,并对其中评分≥6分者给予镇痛治疗,对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诱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间点,两组患儿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儿T1、T2、T3时的MAP及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观察组患儿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LAC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时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时,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无1例给予镇痛,对照组4例给予镇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快且质量较好。

    2013年12期 v.16 1159-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8 ]
  • 右美托咪定对Bankart肩袖修复术麻醉苏醒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黄礼兵;徐钢;季淑娟;崔苏扬;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Bankart肩袖修复术麻醉苏醒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Bankart肩袖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EX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然后以0.2μg/(kg·h)持续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前(T0)和负荷剂量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以及拔管后5 min(T4)的HR和MAP;评估术后1、2、4、8、12、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首次要求镇痛时间、24 h舒芬太尼总用量、PCA按压次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EX组T1~T4各时点HR和MAP显著降低(P<0.05);DEX组患者1、2、4、8 h 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1、2、4 h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DEX组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PCA按压次数显著减少,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延长(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Bankart肩袖修复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麻醉恢复无明显影响。

    2013年12期 v.16 1162-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4 ]
  •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毛晓波;胡胜君;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28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63例,仅使用罗哌卡因。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心率、血压变化、疼痛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30 min后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为(4.4±1.7)分,对照组为(7.8±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9.7±0.6)vs.(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可更好地控制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6 116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44 ]
  • 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王秀珍;成建庆;葛叶盈;袁力勇;

    目的评估麻醉前静脉注射(iv)帕瑞昔布(PAR)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AR组)及生理盐水安慰剂组(PLA组),每组40例。PAR组给予PAR 40 mg iv,PLA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 iv,15 min后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4 h、12 h、24 h疼痛VAS评分,术后首次要求iv哌替啶镇痛的人数、时间及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①PAR组患者术后即刻、4 h、12 h、24 h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AR组患者术后首次需iv哌替啶的时间明显晚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组中需要iv哌替啶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R组患者iv哌替啶次数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iv PAR 40 mg能有效抑制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超前镇痛效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3年12期 v.16 1169-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磷酸钠盐口服液在结直肠癌手术肠道清洁中的效果分析

    杨卫锋;

    目的比较口服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与磷酸钠盐口服液在结直肠癌手术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术前3 d起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 d进流质饮食。PEG组采用PEG电解质散,1 L/h,每次1 L。磷酸钠盐组每次取45 mL磷酸钠盐溶液,以750 mL温凉开水稀释后服用。分别在检查前10、4 h时各服药1次。由内镜医师在在结肠镜检查时,根据肠腔内粪便量、形态及肠黏膜清晰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等,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前后血电解质情况。结果 PEG组清肠效果优良率为97.67%,磷酸钠盐组优良率为83.72%,PEG组清肠效果优于磷酸钠盐组(P<0.05)。PE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磷酸钠盐组(P<0.05),肠鸣音出现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磷酸钠盐明显缩短(P<0.05),PEG组腹泻次数明显低于磷酸钠盐组(P<0.05)。PEG组清洁肠道后各项电解质水平与清洁肠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而磷酸钠盐组血氯、钠、磷较灌肠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采用PEG电解质散口服作为结直肠癌手术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优于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而且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更为优良的术前肠道准备用药。

    2013年12期 v.16 1172-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7 ]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余祝;罗利飞;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次,3次/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PCT和DA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安全有效,可调节肠道菌群分布,能保护和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2013年12期 v.16 1176-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5 ]
  • 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王忠和;陈建朋;胡湘福;尤胜张;叶星海;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乳酸清除率及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积极控制感染病灶、给予氧气吸入等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48 h时的MAP、CVP、乳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每小时尿量(U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P、CVP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 h、24 h、48 h时,观察组MAP、CVP及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肾灌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 h、24 h、48 h时,观察组UV、Ccr、FEH2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儿茶酚胺类缩血管药物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可更好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肾血流灌注,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3年12期 v.16 1179-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1 ]

药学研究

  • 配伍对清热合剂中黄芩苷含量影响的研究

    袁汀;康美男;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组成对清热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黄芩苷含量。采用Aglilent-Zorbax-Extend-C18色谱柱(25 mm×4.6 mm,5μm),(0.4%)磷酸-甲醇(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结果黄芩苷在0.001~0.016 mg(r=0.999 7)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各因素对清热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观分析各因素对检测指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茵陈>葛根>贯众>大青叶。结论清热合剂中黄芩苷含量受配伍影响。

    2013年12期 v.16 1182-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 正交试验优选咽炎宁颗粒提取工艺

    王丽军;申雷;刘栋;

    目的优选咽炎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干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三因素对水提工艺提取成分提取率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醇沉前水提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三因素对醇沉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加水量对水提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48 h。

    2013年12期 v.16 1186-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肌苷片评价性抽验质量分析

    赵昕;刘一群;张鹏;林阳;

    目的对2012年军队评价性抽验肌苷片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对在全军范围内抽取的245批次肌苷片按《部颁标准》二部第六册(生化药品第一分册)1998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和2010年版二部进行全项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245批次肌苷片样品质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目前国内肌苷片的生产工艺较为稳定,肌苷片质量总体较好,但个别生产厂家的产品需加强监督,其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2013年12期 v.16 1190-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临床药学

  • 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监护

    田星;杜岚;李楠;赵庆春;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卒中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提出进行药学监护的重点。结果通过本次药学监护,对因阿司匹林抵抗而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用药方案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药学监护的重点。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较单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应通过科学的药学监护,提高用药安全性。

    2013年12期 v.16 1194-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0 ]
  • 手术后大面积肺栓塞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症的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

    林茵;伍俊妍;赵文霞;廖日房;陈杰;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手术后发生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进行分析,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监护要点。结果经抗凝治疗后,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3,病情好转稳定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应对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及时进行个体化用药监护,提出适当干预,以协同临床优化治疗方案,保障合理有效安全用药。

    2013年12期 v.16 1197-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0 ]
  • 235例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分析

    张海霞;杨智;何莉梅;彭翠英;龙荣;祝文兵;何周康;

    目的探讨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35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患儿病例资料,统计肝肾功能损伤、听力损伤发生的例数,分析不同范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4%、6.8%,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不同血药浓度病例组发生不良反应的频率、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应用万古霉素有较高的肝功能损害及听力损害发生率。不同范围血药浓度与肝肾损害、听力损伤3种不良反应无显著相关。

    2013年12期 v.16 120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1 ]
  • 37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于春娜;王芳;张杰;杨涛涛;

    目的评价我院70岁以上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情况。方法选择37例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年龄均>70岁。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所做的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基础疾病、用药天数、药物疗效、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3例做了病原学检查(占89.2%),两种菌以上混合感染有13例(占35.1%);肺部感染所占的比率最高,泌尿系感染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居多。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的总有效率为75%,DUI为0.42,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2013年12期 v.16 1203-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 综合干预对我院冠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

    刘贺萍;吴新荣;李晋;林春发;袁进;

    目的调查综合干预对我院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PCI)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综合整治活动,采用临床药师用药点评方式,对2012年1-5月(对照组)、7-12月(干预组)在我院行冠脉介入诊疗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4.62%下降为10.83%,合理用药率从6.99%上升至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冠脉介入诊疗术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

    2013年12期 v.16 1207-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综述

  • 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复方研究进展

    徐英宏;张娴;

    本文从治疗乳腺增生中药复方的药效学、质量控制、物质基础等几个方面对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中药复方进行归纳与总结,提出目前在此类中药复方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药物提供依据。

    2013年12期 v.16 1210-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3 ]

短篇论著

  • 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肺动脉栓塞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张梅;沈蔚;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在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2例,给予瑞替普酶;对照组19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血压(SBP)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P降低,PaO2、SBP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穿刺点出血及寒战等,且研究组牙龈出血、咯血和穿刺点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肺动脉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且出血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6 1214-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疗效分析

    朱露亚;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两组均治疗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4.1±16.3)、(78.1±13.5)mmHg,对照组分别为(126.4±18.5)、(79.1±13.6)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43.2±5.5)mm、(11.3±1.5)mm、(11.0±1.6)mm、(102.1±14.7)g/m2,对照组分别为(48.5±5.4)mm、(13.9±1.7)mm、(12.0±1.7)mm、(112.6±18.7)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降压疗效显著,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013年12期 v.16 1217-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3 ]
  • 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褚雪芳;沈娟萍;

    目的观察妈富隆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64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2例。A组给予布洛芬治疗,B组给予妈富隆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缓解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两组总痛经评分(T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1);B组LH、FSH、T水平低于A组(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A组(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PD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痛经,消除子宫内膜淤血,但妈富隆使用后会出现经期血量减少表现,应事先告知患者。

    2013年12期 v.16 1219-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3 ]
  • 养血当归胶囊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齐群霞;张文霞;

    目的研究养血当归胶囊治疗功能性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2例功能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给予调经益母胶囊治疗,治疗组92例给予养血当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痛经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5.8±2.3)vs.(9.6±2.4),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13%vs.77.7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当归胶囊治疗功能性痛经,能有效缓解疼痛,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2013年12期 v.16 12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7 ]
  •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蔗糖铁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的疗效观察

    金秀华;郭丹;夏春玲;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素(rhEPO)联合蔗糖铁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2月我科收治的中度贫血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按照患者血红蛋白(Hb)情况,给予口服铁剂、饮食补充。观察组于手术前一日开始给予rhEPO 20 000 IU皮下注射,同时静脉补充蔗糖铁100 mg,每周2次。手术日开始,给予rhEPO 10 000 IU/支,每日皮下注射,连续7 d。分别于注射后1、3、5、7 d观察两组患者的Hb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b未受手术影响;对照组患者的Hb与手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患者的H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联合蔗糖铁应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效果满意,既能缓解目前血液紧张的状态,又可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隐患。

    2013年12期 v.16 1224-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2 ]
  •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用于早孕人工流产软化宫颈的临床观察

    张红英;张艳;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人流术)术前软化宫颈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早孕人流术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米索前列醇组患者在无痛人流术前2 h口服0.4 mg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组患者于无痛人流术前12h、2 h各服50 mg米非司酮。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腹痛、阴道流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宫颈软化程度,并观察两组中由于服药后阴道流血量多或出现明显腹痛而需要提前手术的例数。结果米非司酮组未发生阴道出血、腹痛及提前手术病例;米索前列醇组阴道出血率为8.69%,腹痛率为10.87%,提前手术率为4.34%。米非司酮组阴道出血率、腹痛率明显低于米索前列醇组(P<0.05);提前手术率略低于米索前列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宫颈充分软化率为76.09%,部分软化率为21.74%,软化不良率为2.17%;米索前列醇组分别为69.57%、28.26%、2.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人流术术前对宫颈的软化效果相同,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2013年12期 v.16 1227-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1 ]
  • 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黄明珠;李金满;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2次/d,连续服用3 d;从第4天开始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组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5 mg,3次/d,连续服用3 d;在服药1 d后,空腹顿服150mg米非司醇;2 d后顿服600μg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患者口服米索前列醇后6 h内胚胎娩出情况及出血量,在服用米索前列醇6 h后清宫,清宫后3 d复查彩超有无残留。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清宫和二次清宫情况。结果观察组娩出例数为35例(87.50%),对照组娩出例数为25例(62.50%),观察组娩出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娩出时间为(3.8±0.8)h,出血量为(56.8±12.5)mL,对照组娩出时间为(5.5±1.2)h,出血量为(75.6±15.8)mL。观察组娩出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为一次清宫;对照组28例(70.00%)为一次清宫,12例(30.00%)为二次清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配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可明显提高胚胎娩出率,提高一次清宫率,而且可明显降低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2期 v.16 1229-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6 ]
  • 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王雅红;姜雅儿;

    目的观察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在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用药5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戊酸雌二醇,在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用药,直至阴道B超检查显示卵泡成熟且排卵成功为止。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年进行随访,定期行阴道B超检查,以检查患者排卵情况,并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患者妊娠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受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73%、45.4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5例(9.09%)表现为头痛、腹痛及恶心,对照组3例(5.45%)表现为消化道不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氯米芬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可有效促进排卵,提高受孕率,效果优于单用枸橼酸氯米芬,而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理想方法。

    2013年12期 v.16 1231-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6 ]
  • 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於军;

    目的探讨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重度EMS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达菲林联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妈富隆治疗,分别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的疼痛症状评分、生殖激素水平、异位病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降低;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卵泡雌激素(FS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卵巢囊肿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痤疮,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重度EMS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达菲林、妈富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缩小患者异位病灶,安全可靠。

    2013年12期 v.16 123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1 ]
  • 补中益气丸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分析

    张爱华;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知柏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丸治疗,药物均为口服3次/d,8粒/次,连续服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中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并随访两组患者半年,观察随访半年末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75.76%(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个疗程末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为(1.5±0.5)次,随访半年末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为(1.3±0.6)次;对照组分别为(3.0±1.2)、(2.5±0.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明显降低患者尿失禁次数,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2013年12期 v.16 1236-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7 ]
  • 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马良;

    目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对缺血性结肠炎的不同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在缺血性结肠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36例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2周。观察患者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均抽血化验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并行结肠镜检查观察肠黏膜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组腹痛及大便隐血恢复时间缩短,血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降低,且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阿司匹林组腹痛恢复时间缩短,血细胞压积、血黏度及血D-二聚体降低,总有效率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大便隐血恢复时间无缩短(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阿司匹林在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上均有效,均能缩短腹痛恢复时间,明显降低患者血粘度和D-二聚体等指标,使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但银杏叶提取物更安全。

    2013年12期 v.16 1238-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普米克令舒吸入预防小儿支原体肺炎后喘息的2年随访观察

    骆彩霞;石菊红;俞小梅;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吸入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后喘息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治愈后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未再接受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3个月,随访2年。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及随访2年内喘息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达峰容积比(VPTEF/VE)及达峰时间比(tPTEF/tE)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喘息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吸入可有效预防小儿支原体肺炎后喘息,改善肺功能。

    2013年12期 v.16 1241-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
  • 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可达龙外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张博;闫江;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可达龙外渗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可达龙药物致输液外渗,并出现不同程度静脉炎的患者共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复方黄柏液湿敷;对照组32例,采用25%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分别为(3.13±0.696)d、(3.95±0.787)d,两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可达龙外渗性静脉炎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2013年12期 v.16 1243-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6 ]
  •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

    王建伟;姜伟青;姜协;赵杰;彭保国;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严重胸部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T)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WBC、CRP、T、RR变化明显。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可明显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抑制机体炎症递质的产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2期 v.16 1246-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治疗学中的药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药品检验以及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内容。我刊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药学、安全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综述、药房/药事管理等。

    2013年12期 v.16 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投稿须知

    <正>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即作者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还有的作者将他人的文章抄袭后,修改主要数据而变为自己的文章。本刊对上述论文均做退稿处理。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稿件刊登周期,自2013年起,我刊实行网上投稿,不再接受其他方式投稿,投稿网址:http://lylc.cbpt.cnki.net/,请作者投稿时,按提示步骤操作,并及时查看网站或登录信箱。编辑部电话:024-83955067,信箱:syywylch@163.com

    2013年12期 v.16 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2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13年12期 v.16 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45,在全国1994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32种,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118位,综合排名第573位;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5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近3年我刊影响因子如下:

    2013年12期 v.16 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短篇报道

  • 高三尖杉酯碱致严重过敏性皮炎一例护理

    孙桂秋;周娜;

    <正>高三尖杉酯碱(HHT)是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生物碱,用于临床各种血液肿瘤(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临床罕有HHT致过敏性皮炎的报道。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使用HHT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性皮炎,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5岁,以"头晕、心慌4 d"为主诉入

    2013年12期 v.16 1249-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