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维生素D在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研究

    赵晴;娄岩;孙灿;付瑜;车千红;孔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2.5%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C57BL/6源性的野生小鼠10只和VDR敲除小鼠10只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DSS加入饮用水中配成2.5%DSS溶液分别喂食,评估两组症状评分及生存时间。另行体外实验,应用5%的DSS溶液刺激Caco-2细胞单层,实验组加入1,25(OH)2D3,对照组不予额外处理,测量两组细胞跨膜电阻。结果正常野生鼠对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可耐受,VDR敲除鼠出现严重腹泻,直肠出血,体重显著降低等,相对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增高,生存时间缩短。对照组的细胞跨膜电阻在4 h内逐渐下降,而实验组细胞的跨膜电位在初始阶段有所下降,4 h后恢复正常。结论维生素D在2.5%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中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在体外试验中,1,25(OH)2D3能够抵御DSS诱导的实验性肠炎,为进一步研究维生素D及其信号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5年06期 v.18 635-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余贻汉;杨建美;赵莉;徐沙;汪毅;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DSS饮水法建立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中药制剂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中药制剂组,分别于第4天给予生理盐水、中药制剂、美沙拉嗪、美沙拉嗪联合中药制剂灌胃。每日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大便性状及体重变化;于第10天收集小鼠粪便行隐血测定,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断颈处死各组小鼠,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力(MPO);取结肠炎病变严重部位做病理切片,行HE染色评价病变严重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各治疗组的DAI、MPO和组织学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中药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不仅能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症状评分,也能改善其病理评分。

    2015年06期 v.18 639-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健脾消食1号对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潘程程;李岩;

    目的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大鼠的模型,研究健脾消食1号对其胃排空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该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恢复组、莫沙必利组、健脾消食1号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连续25 d,各组分别进行生理盐水、莫沙必利、健脾消食1号灌胃,连续1周,取材,测量胃排空率、胃肠激素。结果与模型恢复组比较,健脾消食1号组胃排空增加,血清GAS增加,SS下降。结论健脾消食1号可影响脾虚大鼠血清胃肠激素释放,促进胃排空,这可能是其临床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5年06期 v.18 642-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0 ]
  • ω-3鱼油脂肪乳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孙明立;逄蕾;鞠学鹏;孙海刚;余涧坤;赵海山;姚维范;魏敏杰;

    目的研究ω-3鱼油脂肪乳对电离辐射引起小鼠骨髓损伤的影响,旨在阐明ω-3鱼油脂肪乳对辐射性造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6.0 Gy全身照射ICR小鼠,建立辐射损伤小鼠模型。取各组小鼠外周血用于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取骨髓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骨髓象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百分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髓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XL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BC组)相比,生理盐水组(NS组)小鼠外周血WBC和PLT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骨髓增生降低,早期及晚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凋亡抑制因子BCL-XL表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ω-3鱼油脂肪乳(ω-3组)可显著提高小鼠外周血WBC和PLT计数(P<0.05),促进骨髓增生,抑制骨髓细胞凋亡率(P<0.05),增加凋亡抑制因子BCL-XL的表达。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以促进骨髓造血系统恢复,对辐射导致的造血系统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015年06期 v.18 646-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七氟醚预处理对全身缺氧损伤小鼠脑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

    朱辉;张在斌;梅寒毅;陈武;杨进国;

    目的观察七氟醚(Sev)预处理后全身缺氧损伤小鼠的生存状况,测定脑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探讨七氟醚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 6~7周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Sev 0.5 h组、Sev 24 h组及对照组(P组),每组40只。Sev 0.5 h组吸入1.0%Sev 30 min,在空气中洗脱30 min后放入体积分数5%O2+95%N2环境中持续20 min;Sev 24 h组每天吸入体积分数1.0%Sev30 min,连续2 d,第3天放入体积分数5%O2+95%N2环境中持续20 min;P组不吸入Sev,直接放入体积分数5%O2+95%N2环境中持续20 min。观察小鼠在体积分数5%O2环境中20 min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测定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P组比较,Sev 0.5 h组小鼠生存率提高、生存时间延长(P<0.05),脑组织NO含量降低,NOS活性增高(P<0.05);而Sev 24 h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v 0.5 h组与Sev 24 h组比较,生存率提高,生存时间延长(P<0.05),NO含量和NOS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v预处理能对全身缺氧损伤小鼠产生保护作用,通过即刻效应提高小鼠在低氧环境中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降低脑组织中的NO含量,提高NOS活性,减轻脑组织缺氧损伤。

    2015年06期 v.18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5 ]
  • 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王希东;郝少君;李文俊;张正臣;

    目的观察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取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服抗眩颗粒、养血清脑颗粒混悬液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于第10天后开始测定。记录小鼠平静后2 min内的血流灌注量。取结扎前110~12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前的平均灌注量,取230~240 s的血流灌注量平均值作为结扎后的平均灌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减少(P<0.01)。抗眩颗粒和养血清脑颗粒均可显著改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的小鼠脑血流量减少(P<0.01)。结论抗眩颗粒对小鼠脑膜微循环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015年06期 v.18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8 ]
  • 长春西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苏文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发挥药效的机制。方法使用线拴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模型组,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按4 mg/(kg·d)剂量给予7 d长春西汀,其他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造模后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预处理组的脑含水量多于假手术组,模型组的脑含水量多于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脑梗死体积与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预处理组和模型组的hs-CRP、TNF-α及MDA水平依次升高,SOD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后者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自由基而实现的。

    2015年06期 v.18 656-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2 ]
  • 天麻素对癫疒间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李飞;成祥林;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戊四氮(PTZ)致疒间大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癫疒间模型(PTZ)组、天麻素(GS)组,观察三组大鼠的行为学和脑电图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PTZ组比较,GS组大鼠癫疒间发作程度减轻,脑电图明显改变,海马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增加,M D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天麻素可通过增加癫疒间大鼠海马SOD、GSH-Px活力、抑制M DA的产生,从而影响氧化应激水平,达到对抗癫疒间的效果。

    2015年06期 v.18 659-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5 ]
  • 去甲斑蝥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付盈盈;李林;章激;张文静;司应明;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体内对非小细胞肺癌3LL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常规培养3LL细胞,接种于ICR小鼠,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5-fu阳性对照组以及NCTD 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2周后,取血检测血常规以及血清TNF-α和IFN-γ含量;处死小鼠,分别剥取瘤块、脾脏和胸腺,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和脏器指数;取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并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CTD体内可抑制3LL模型小鼠肿瘤的生长;增加荷瘤小鼠白细胞总数;上调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NCTD体内可调节非小细胞肺癌3LL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

    2015年06期 v.18 662-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9 ]
  •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江天丽;马烈;徐常清;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OPG、sTRAIL血清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PG和sTRAIL血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OPG和sTRAIL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2 h、24 h及14 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显著下调血清OPG和sTRAIL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2015年06期 v.18 66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李雪;张蓓茹;杨旭;李德天;

    目的评价氯沙坦钾、缬沙坦、替米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148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氯沙坦钾组(54例)、缬沙坦组(48例)、替米沙坦组(46例)。观察对比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尿酸、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氯沙坦钾组患者血清尿酸由(378.18±108.58)降至(325.91±99.0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缬沙坦组、替米沙坦组的血清尿酸分别为(370.75±72.70)、(356.59±91.21),治疗后为(379.08±82.128)、(354.85±59.1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钾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和缬沙坦组及替米沙坦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亚除具有降低尿蛋白及降压作用外,还具有良好的降尿酸作用。

    2015年06期 v.18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01 ]
  • 碳酸镧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观察

    马华林;张欣洲;

    目的评价碳酸镧治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并高磷血症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碳酸钙咀嚼片1片,2次/d;试验组17例,给予碳酸镧咀嚼片,根据患者的血磷水平调整碳酸镧剂量。治疗周期均为12周。结果治疗4、12周后,试验组血磷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82±0.27)mmol/L vs.(2.31±0.28)mmol/L,(1.53±0.23)mmol/L vs.(2.27±0.2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 PTH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813.68±357.69)pg/m L vs.(928.87±519.12)pg/m L,(613.79±148.35)pg/m L vs.(1 028.96±334.69)p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可以显著降低CAPD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

    2015年06期 v.18 67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女性月经的影响

    万继业;马淑梅;

    目的观察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全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月经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住院绝经前女性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观察其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的月经情况,并采用PABC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月经量进行定量评分。结果绝经前女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口服治疗1年的月经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绝经前女性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年,月经量无明显变化,是相对安全的。

    2015年06期 v.18 67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5 ]
  • 匹多莫德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研究

    孙富丽;张英;康媛媛;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RAU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患者早、晚餐后2 h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7 m L/次,B组60例患者三餐后30 min口服维生素B2,0.5 mg/次。全身用药时间为8周,嘱患者在4、8、12、16、20、24周内复诊并记录各个阶段患者的情况,采集数据。两组观察期均为6个月。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的"RAU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内的总间歇期均延长,A组由第4周的506 d延长到第24周的654 d,B组由第4周的314 d延长到第24周的448d;溃疡总数目均减少,A组由第4周的267个减少到第24周的159个,B组由第4周的345个减少到第24周的243个。治疗后4、8、12、16、20、24周,A组间歇期长于B组(P<0.05),溃疡数少于B组(P<0.05)。A组显效、有效例数多于B组(P<0.05)。A组有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自行恢复,B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RAU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06期 v.18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
  • 匹多莫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及其疗效

    王焯;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以及对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2月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1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连续给药4周。采用有效率、复发率、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率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检测CD4+、CD8+水平。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61%、79.49%,复发率分别为14.86%、5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目、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4+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可以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2015年06期 v.18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硬膜下积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黄瑞;韩顺昌;毕国荣;冯娟;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脓(Subdural empyema,SDE)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保守治疗的硬膜下积脓病例1例,并对已有文献报道进行综述,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文献报道共50例患者,48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内科保守治疗。SDE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大脑镰综合征、抽搐,意识障碍。头磁共振表现:大脑镰及小脑幕下积脓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积脓周围脑膜强化。治疗上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少数病例通过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也可好转。结论镰幕硬膜下积脓的临床特点是大脑镰综合征和镰幕下积脓;以外科治疗为主,内科保守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2015年06期 v.18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3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80,在全国1989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54种;在41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13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近4年我刊影响因子如下:

    2015年06期 v.18 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治疗学中的药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药品检验以及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内容。我

    2015年06期 v.18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正>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

    2015年06期 v.18 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药学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

    俞吉;朱裕林;桑冉;屈彪;陈卫东;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0.01~0.25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99.99%(RSD=0.75%,n=6)。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2015年06期 v.18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9 ]
  • 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凝胶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

    贾燕花;高磊;王晓青;刘皈阳;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凝胶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用甲醇-0.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 H=3.8)(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 L/min;外标法测峰面积定量。结果双氯芬酸钠在15.90~55.41μg/m L(r=0.999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8%,RSD为1.2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双氯芬酸钠凝胶中双氯芬酸钠的含量测定。

    2015年06期 v.18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 HPLC法同时测定楚雄臭菜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郭向群;曹建民;张志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楚雄臭菜中的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InertSustain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的进样量在0.034~0.272μg范围内(r=0.999 9)、山奈酚的进样量在0.039~0.317μg范围内(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3%(RSD=1.33%,n=6)、99.48%(RSD=1.85%,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稳定性高,重现性好,为楚雄臭菜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15年06期 v.18 696-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7 ]
  • GC法测定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中3种成分的含量

    张勇;张慧;高桂花;

    目的建立测定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中α-蒎烯、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tx-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00℃,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器温度220℃,柱温90℃,氮气为载气,流速1.0 m L/min,进样量1μL,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α-蒎烯进样浓度在10.09~90.79μg/m L,回归方程为y=24 163 x+39 804,r=0.999 8;柠檬烯进样浓度在16.82~151.3μg/m L,回归方程为y=31 699 x+1 555 748,r=0.999 7;桉叶油醇进样浓度在41.23~371.1μg/m L,回归方程为y=7 416.8 x+2 367 875.5,r=0.999 7。α-蒎烯的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为1.21%;柠檬烯的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1.03%;桉叶油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为0.8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2015年06期 v.18 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8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导

    于勇文;刘艺平;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用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出院的COPD患者124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于出院后1、3、6个月,应用BODE指数评价效果。结果第1个月,两组BODE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BMI、FEV1%pred%等较对照组增加(P<0.05);第6个月,干预组的m MRC、6MWD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药物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18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临床药师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的药学监护

    伊佳;陈万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点,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从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及不良反应预计等方面,提出药学观点。结果治疗后,患者逐步恢复正常,未出现进一步的阿托品中毒,肝损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使患者获益,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

    2015年06期 v.18 70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作用与实践

    徐姗姗;赵环宇;李荔;王家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作用与实践。方法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分析药物重整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作用。结果药物重整可减少发生药物遗漏或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选择不适宜、停药不及时、血药浓度监测不连贯、药物相互作用等现象。结论药物重整服务在减少用药差错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2015年06期 v.18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39 ]

安全用药

  • 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用药方法分析

    王之羽;刘卿青;徐进;

    目的分析新生儿氟康唑预防性抗真菌用药方法,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2006-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氟康唑抗真菌的研究,对其预防性用药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氟康唑用于新生儿预防性抗真菌感染的用药方法尚无统一的标准。结论应针对新生儿氟康唑预防性用药的时机、剂量、频率和时长做进一步研究。

    2015年06期 v.18 712-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5 ]

综述

  •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姜金坪;杜晓明;肇丽梅;马淑梅;

    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步骤。随着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及相关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出现,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抗血小板治疗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历史发展、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以及临床针对药物抵抗相应策略等多个方面,阐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06期 v.18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二十二碳六烯酸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程燕;黄玉莎;王斌;

    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一种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和藻类。在人体除脂肪组织外,DHA主要存在于大脑,对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从DHA对神经递质通路、突触传递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为DHA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18 7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9 ]
  • 甘草酸在肝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何渡;丁千山;

    异甘草酸镁是常用的护肝降酶药物,其主要成分由甘草酸制备而得,后者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近年研究证实,甘草酸可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多种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内分泌疾病和肿瘤有治疗作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甘草酸在肝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概括甘草酸治疗上述疾病的可能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前瞻性的展望。

    2015年06期 v.18 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 精神类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张远;何霞;喻冬柯;

    目的总结归纳精神类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精神类药物、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用药为关键词,通过搜索Pharm GKB、SNPedia、dbS NP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药物基因检测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只有少数药物基因检测在治疗精神障碍中应用的证据较为充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大多数基因检测还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证据,需要进一步验证。结论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基因类型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联性需要大规模的数据验证。在用于调整用药方案上,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

    2015年06期 v.18 729-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4 ]

短篇论著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动脉采血疼痛的观察

    赵艾;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拟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于动脉穿刺操作前60 min在穿刺部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凡士林行相同处置。穿刺后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疼痛情况,并于5 min内完成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局部皮肤潮红、红斑及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采血前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缓解穿刺引起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5年06期 v.18 734-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9 ]
  • 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

    张龙成;成龙;黄元庆;施鑫;许楷苓;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9例接受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硫酸镁罗哌卡因组(RM组),R组患儿于全麻成功后用0.15%罗哌卡因1 m L/kg行骶管阻滞,RM组患儿在全麻后以0.15%罗哌卡因1 m L/kg联合硫酸镁50 mg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者FLACC评分、MBS评分、AS评分及术后1周的FAS评分,同时比较患儿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评分、AS评分比较,RM组均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 B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芬太尼及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均大于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FAS评分均为0。结论 50 mg硫酸镁联合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较单纯罗哌卡因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2015年06期 v.18 736-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复方黄柏液辅以红光仪治疗老年重度压疮的疗效观察

    赵丹;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辅以红光仪治疗老年患者重度压疮(Ⅲ、Ⅳ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Ⅲ、Ⅳ期压疮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压疮疮面43处;对照组38例,压疮疮面42处。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复方黄柏液辅以红光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安尔碘局部消毒后再用红光仪治疗,分别比较不同时段两组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72.1%,对照组为33.3%,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黄柏液辅以红光仪治疗能有效治疗老年患者重度压疮,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18 740-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5 ]
  • 扶他林治疗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疗效观察

    侯春丽;赵牧;

    目的观察扶他林对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因电除颤引起的皮肤电灼伤患者6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硫酸镁湿敷组、扶他林治疗组,每组33例。硫酸镁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3次/d,连续5~7 d;扶他林组在局部皮肤发红处涂抹薄层扶他林,3次/d,连续5~7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硫酸镁湿敷组显效13例(39.4%),有效15例(45.6%),无效5例(15.0%);扶他林治疗组显效25例(75.8%),有效8例(24.2%),无效0例。扶他林治疗组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扶他林治疗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效果好于硫酸镁湿敷,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2015年06期 v.18 742-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他汀类药物治疗AECOPD的临床研究

    刘瑞琪;王雪;周萍;王斌;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hs-CRP、纤维蛋白原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改善,平均肺动脉压降低,血氧分压提高,hs-CRP、纤维蛋白原、SGRQ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AECOPD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氧分压,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血栓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18 745-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4 ]

药房·药事管理

  • 我院前列地尔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研究

    杨赛成;王金明;陈丽君;王石健;洪伟勇;

    目的了解前列地尔注射液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进行安全分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上半年使用过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病历614份。581例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占94.6%。超适应证用药34例(5.5%);使用频度2次/d的19例(3.1%);单次使用剂量20μg的32例(5.2%);药物配制浓度<0.5μg/m L的573例(93.3%)。结论我院前列地尔临床用药大多存在用药指征。前列地尔注射液宜静脉推注或直接入小壶静滴给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015年06期 v.18 748-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8 ]
  • 加药方法在粉针剂药物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王莉莉;刘晨;

    目的探讨在粉针剂药物的各种加药方法。方法将我院PIVAS日常配置粉针剂药物按照配置特性分类,总结适宜各类药物的加药方法。结果根据药物的配置特性将药物分为4种,在配置过程中总结其配置方法并在本部门推广,配置质量、效率方面明显提升。结论适宜的配置操作方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6期 v.18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微粒分析与对策

    赵丰;杨阳;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微粒来源,提出相应对策,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2013年9-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全部静脉用药中出现的微粒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药师相关培训、规范操作和合理选用注射器,能有效减少输液中微粒的产生。结论通过有效措施将输液微粒减少到最低限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015年06期 v.18 75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2 ]

短篇论著_短篇报道

  • 甲硝唑少见不良反应二例

    司继刚;

    <正>0引言甲硝唑(Metronidazole)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各组织器官的感染,其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为多见。本文报道由甲硝唑引起的少见的不良反应(膀胱炎和末梢神经炎各1例),以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使用该药时应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药物损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1病例资料1.1药物性膀胱炎病例患儿,女,12岁,外伤合并中耳炎。临床医生给予0.2%甲硝唑注射液

    2015年06期 v.18 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简介

    <正>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以新特药分销为主的国有药品流通企业。公司一直秉承"简单、勤奋、坦诚、兼得"的企业理念,致力于给百姓带去健康快乐;给客户和伙伴带来超值的利益;给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给企业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

    2015年06期 v.18 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