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葫芦素B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郑倩;宋冠华;张斌;

    目的研究葫芦素B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葫芦素B对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葫芦素B对SH-SY5Y细胞凋亡和生理水平上活性氧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葫芦素B处理SH-SY5Y细胞24 h前后Bcl-2、Bax、p21、p53等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实验浓度范围内,葫芦素B可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H-SY5Y细胞增殖;浓度依赖性地诱导SH-SY5Y细胞凋亡、活性氧水平升高和线粒体膜去极化;在蛋白水平上,葫芦素B能诱导凋亡抑制蛋白Bcl-2下调,促凋亡蛋白Bax、p21、p53上调。结论葫芦素B在体外能显著抑制SH-SY5Y细胞增殖,这一影响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ROS积累、线粒体膜去极化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来实现。

    2015年07期 v.18 757-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4 ]
  • 吲哚-3-原醇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促凋亡和增殖抑制作用

    付娟;尹宜发;姚霞;杨欣;

    目的探讨吲哚-3-原醇(Indol-3-carbinol,I3C)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3C处理(0、25、50、100μg/m L)。细胞培养72 h后,采用M TT观察I3C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FITC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I3K、p-AKT、Bax、Bcl-2、Cleavage-PARP、Clevage-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 I3C可以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上调Bax和Cleavage-PARP、Cleavage-Caspase3表达,下调PI3K、p-AKT和Bcl-2,对AKT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I3C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而诱导A549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

    2015年07期 v.18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王文兰;付彩文;付文浩;柳树芳;王姝莲;程三芳;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10、20、40μmol/L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Ori)作用于胰腺癌SW1990细胞,采用CCK-8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Survivin、p2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Ori作用于胰腺癌SW1990细胞1、2、3 d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抑制程度不等,药物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高,两者间具有明显剂量与时间依赖性。0、10、20、4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胰腺癌SW1990细胞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0.87%±0.65%、1.85%±1.02%、5.38%±0.15%和16.60%±0.50%,出现明显的G2/M期周期阻滞。与对照组相比,10、20、40μmol/L的Ori作用于SW1990细胞24 h后,p21 mRNA表达增加,而Survivin mRNA表达下降。结论冬凌草甲素通过诱导凋亡和G2/M期周期阻滞来实现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urvivin和p21调节信号有关。

    2015年07期 v.18 76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3 ]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方案疗效评价

    王兰;刘杰;金晨辰;

    目的总结分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更生霉素化疗及替加氟联合更生霉素化疗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使用5-Fu联合更生霉素化疗及替加氟联合更生霉素方案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共104例,随访时间12~72个月。分析两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对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该方案治疗的10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侵蚀性葡萄胎治愈率为92.5%,绒癌治愈率为66.7%。两种化疗方案出现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疗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二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氟联合更生霉素方案可作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线化疗方案,其疗效肯定,毒性反应小,适合临床应用。

    2015年07期 v.18 768-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2 ]
  • 自噬在雷帕霉素逆转脊髓吗啡耐受形成机制研究

    朱少飞;唐群新;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M组、C组、MR组和R组(n=8),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M 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R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 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 WT),最后一次M WT测定结束后,随机取4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后,MWT均升高(P<0.05),虽然MR组MWT有降低趋势,但在第7天M WT仅比第1天下降43%,表明第3天后雷帕霉素与吗啡合用能部分逆转吗啡耐受的形成。Western blot结果:与C组比较,M组、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均上调(P<0.05)。与M组比较,R组和MR组第7天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与LC3Ⅱ/LC3Ⅰ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M组比较,第7天MR组脊髓背角Beclin-1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吗啡耐受开始形成时合用雷帕霉素可以部分逆转脊髓吗啡耐受的形成。

    2015年07期 v.18 77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sICAM-1、MMP-2、hs-CRP的影响

    李岚欣;杨明正;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舒血宁等常规治疗,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0 mg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NSE、s ICAM-1、M M P-2、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0.08±0.05)μg/L]、NSE[(7.34±1.33)μg/L]、s ICAM-1[(104.68±10.51)μg/L]、M M P-2[(466.36±79.00)μg/L]、hs-CRP[(5.43±0.56)μg/L]低于对照组[(0.11±0.06)、(8.46±1.80)、(131.91±11.44)、(519.46±81.01)、(7.30±0.80)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予以推广。

    2015年07期 v.18 77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8 ]
  •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的影响

    梁美娥;李小峰;张莉芸;许珂;王彩虹;曲世晶;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TNF-α、IL-1水平的影响,探讨甲氨蝶呤(M 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雌性Wistar大鼠CIA模型。取15只未造模的健康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B组:造模对照组;C组:小剂量MTX组(每周0.9 mg/kg);D组:大剂量MTX组(每周2.7 mg/kg);E组:小剂量CTX组(每3周24 mg/kg);F组:小剂量M TX联合小剂量CTX组(M TX每周0.9 mg/kg,CTX每3周24 mg/kg)。分别在6周、24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的水平。结果联合应用MTX和CTX优于小剂量MTX、小剂量CTX单药治疗组。结论 MTX和CTX联合应用在RA的治疗中具有协同效应。

    2015年07期 v.18 780-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1 ]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王煜;刘振宁;赵敏;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百草枯(PQ)中毒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0 mg/(kg·d)静脉滴注q12h,连用5 d;观察两组动脉血气、HRCT变化,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病死率与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HRCT改变等均有所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发生MODS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后MDA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SOD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TNF-α和IL-6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促炎因子的水平,减轻肺损伤,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2015年07期 v.18 784-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9 ]
  • 乌司他丁对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张怀忠;吴旭辉;吴功志;彭丛兄;彭旭阳;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气道压(Pmean)及氧合指数(Pa O2/Fi O2)。结果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8、IL-10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NF-α、IL-6、IL-8较低,IL-1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mean降低,Pa O2/Fi O2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肺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全身炎性反应的减少存在一定联系。

    2015年07期 v.18 78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血清CA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矽肺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张静;张风林;张振安;

    目的探讨CA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矽肺患者血清中的改变。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矽肺的男性患者66例,另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男性40例。研究对象分为矽肺组66例、健康人组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CA19-9)和NSE水平。结果矽肺组血清CA125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CA125=0.043,PNSE=0.025)。血清CA125和FGF18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03)。血清CA125和NSE水平在Ⅰ期、Ⅱ期和Ⅲ期矽肺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Ⅱ期患者中高于Ⅰ期患者(PCA125<0.001,PNSE=0.001),在Ⅲ期患者中高于Ⅱ期患者(PCA125<0.001,PNSE<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矽肺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11,P=0.04);血清NSE水平与FVC、FEV1、FEV1/FVC之间呈负相关(r=-0.28,PFVC=0.02;r=-0.51,PFEV1=0.042;r=-0.36,PFEV1/FVC=0.019),与CA125呈正相关(r=0.509,PCA125=0.007)。NSE的诊断曲线下面积(0.804,P<0.01)优于CA125(0.773,P<0.01)。当NSE的诊断阈值为12.9 ng/m 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4%,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P<0.01)。结论血清NSE和CA125对矽肺患者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尤其是两者联合诊断可能成为矽肺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

    2015年07期 v.18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不同通气方法对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李军;韦晓勇;王珊;董小强;闵红星;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方法对老年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俯卧位下行腰骶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重50~80 kg,体重指数≤25 kg/m2;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20例:C组(Vt:10 m L/kg)、LV组(Vt:6 m L/kg)和LV+PEEP组(Vt:6 m L/kg,PEEP:5 cm H2O)。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仰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1)、气管插管后俯卧位机械通气10 min(T2)、气管插管后俯卧位机械通气60 min(T3)、气管拔管后脱氧3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三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V组同时点比较,C组及LV+PEEP组机械通气期间Ppeak、Pmean较高(P<0.05),但LV+PEE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组及LV+PEEP组Cldyn明显高于同时点C组(P<0.05),但三组患者Cldyn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点,LV+PEEP组Pa O2/Fi O2明显高于C组及LV组,A-a DO2低于C组及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低水平PEEP(6 m L/kg+5 cm H2O PEEP)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氧合,提高肺的顺应性,有利于此类手术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而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2015年07期 v.18 795-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1 ]
  •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丁远远;姚鹏;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纯玻璃酸钠组(对照组)与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组(联合组),分别给予单纯玻璃酸钠及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和24周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膝的功能改善状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升高更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7期 v.18 799-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3 ]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Kasai术后的应用分析

    黄振光;董淳强;蒋霞;温燕;张宏亮;

    目的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小儿胆道闭锁行Kasa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HIS抽取2013年我院小儿外科行Kasai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统计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按术后是否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将患儿分为2组,进行术后12个月的门诊以及电话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情况。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用量分布、疗程、用药时机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 2013年我院小儿外科共有54例胆管闭锁患儿行Kasai术,其中男31例,女23例;发生年龄以2个月龄为多见。术后使用静注免疫球蛋白24例,未使用30例,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与33.33%(P>0.05)。静注免疫球蛋白组Kasai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时间较长(P<0.05)。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单次剂量均为2.5 g;疗程分布以单次最多(9例),疗程≤3 d者占70.83%(17/24);给药时机以术后第1天和第2天最多,占62.50%(15/24)。结论 Kasai术后静注免疫球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胆管炎的发生。

    2015年07期 v.18 804-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佘勇;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2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58例)和非失调组(54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非失调组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菌药物种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失调组联合应用2种或3种抗菌药物的例数显著少于失调组,非失调组应用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比例显著高于失调组。非失调组患者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均显著低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失调比例为多。结论影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

    2015年07期 v.18 808-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80,在全国1989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54种;在41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13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近4年我刊影响因子如下:

    2015年07期 v.18 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正>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

    2015年07期 v.18 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6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

    2015年07期 v.18 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药学研究

  • 1,1,6-三甲基-4,6-二氮螺[2.4]庚烷-5,7-二酮抗癫疒间药理活性研究

    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

    目的从合成的大量化合物中筛选抗惊厥活性比较好的化合物,为新型抗癫疒间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乙内酰脲类化合物为母核,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优化,合成1,1,6-三甲基-4,6-二氮螺[2.4]庚烷-5,7-二酮(MPVM)。采用最大电休克惊厥实验(MES)、皮下注射戊四氮(PTZ)实验、最大电休克惊厥阈值实验、戊四氮(ip PTZ)阈值实验评价MVPM化合物的抗惊厥活性。结果 MVPM化合物抗MES、PTZ的ED50分别为14.7、41.7 mg/kg。MVPM化合物可提高小鼠最大电惊厥发作阈值,提高小鼠惊厥的耐受性,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该化合物抗癫疒间活性好,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2015年07期 v.18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菌克软膏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邵留英;瞿发林;陈颖;倪玉佳;吴晓燕;

    目的观察菌克软膏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菌克软膏对4种6株标准致病细菌、9种23株标准致病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并与林可霉素软膏和硝酸咪康唑软膏进行对比。结果菌克软膏对4种常见细菌都形成抑菌圈,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林可霉素软膏(P<0.0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与林可霉素软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克软膏对9种常见真菌都形成抑菌圈,且对各种皮肤癣菌、念珠菌、裴氏着色真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圈直径与硝酸咪康唑软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克软膏体外抗细菌活性强于林可霉素软膏,抗真菌活性强度与硝酸咪康唑软膏相同。

    2015年07期 v.18 814-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6 ]
  • 非诺贝特-羟丙基-β-环糊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表征

    谷福根;徐丽艳;高源源;吴春芝;

    目的制备水难溶性药物非诺贝特(Fenofibrate,FNB)的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体外表征。方法以羟丙-β-环糊精(HP-β-CD)为载体材料,制备FNB的固体分散体,测定药物的包合率并进行物相鉴定及其体外溶出度考察。结果 FNB与HP-β-CD确已形成了固体分散体,且药物主要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固体分散体中FNB的体外溶出速率较原药显著提高。结论 HP-β-CD可用作FNB固体分散体制备的良好载体材料。

    2015年07期 v.18 819-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 五厂家维C银翘片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外溶出度评价

    王翼;王伟;张倩;卞华晴;

    目的测定市售维C银翘片对乙酰氨基酚的体外溶出度,反映产品的内在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根据我国药典和日本橙皮书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体外溶出要求,分别在5种介质中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 5个厂家的维C银翘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的体外溶出均达不到要求。结论维C银翘片应增加体外溶出度检测,以提高产品质量。

    2015年07期 v.18 823-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在静脉镇痛泵中的配伍相容性研究

    陆连英;陈富超;徐传念;杨兴明;时晓亚;

    目的考察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的含量,分别于0、2、4、8、24、48、72 h时间点观察配伍液是否出现沉淀、浑浊及颜色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p 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中氯诺昔康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盐酸昂丹司琼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2 h时含量低于90%,且出现少量絮状沉淀。结论在室温条件下,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临床不宜混合用于术后镇痛。

    2015年07期 v.18 826-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临床药学

  • 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及使用阿奇霉素致药源性耳聋的药学监护

    柴黎明;周立英;朱卫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及阿奇霉素致药源性耳聋中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CAP患者抗菌药物用药方案的调整与药学监护。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并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确定是阿奇霉素导致该患者出现耳聋。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分析及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2015年07期 v.18 829-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临床药师对应用来那度胺后产生重度药物疹患者的药学服务

    伊佳;黄立峰;陈万生;

    目的探讨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来那度胺后产生重度药物疹的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预计等方面,提出药学观点并提供合理的药学服务。结果经治疗后患者逐步恢复正常,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到重症药物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2015年07期 v.18 83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儿的药学实践

    何霜霜;刘腾;

    目的为临床救治重症难治性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儿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救治我院1例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儿提供的药学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临床药师结合药物的药理药化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制定出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通过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救治该患儿。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5年07期 v.18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安全用药

  • 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5例并文献分析

    汤智慧;母义明;杨国庆;谷伟军;杜锦;王先令;巴建明;窦京涛;吕朝辉;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10 mg/d)长期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引起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例阿德福韦酯致肾小管损害继发低磷软骨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以及随访情况,并通过检索Pub M 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院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查主要为低血磷、高尿磷、高碱性磷酸酶(ALP)、低血钙。治疗方法:5例患者停用阿德福韦酯,加用碳酸钙D3及骨化三醇,4例给予补充中性磷溶液,2~8个月血磷正常,骨痛缓解。结论低剂量阿德福韦酯会引起低磷软骨症,建议长期用药的患者定期监测尿酸、肾小球滤过率(e GFR)、ALP、血磷、尿常规等,服药期间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也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尽早停药治疗并对症处理。

    2015年07期 v.18 839-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9 ]
  • 回顾性分析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致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何世学;何芳;陈赫军;方妍;孙红爽;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253例中药注射剂输注致静脉炎的不良反应报告,对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类别、输液时间、输液部位、中药注射剂品种数、输液静脉炎程度分级等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主要集中于<20岁和>61岁的年龄段,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输液时间越长,诱发静脉炎的几率越高;原发病史中发生输液静脉炎主要集中在实体恶性肿瘤、颅脑术后、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为24.11%(61/253)、21.34%(54/253)和16.60%(42/253);舒血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最多,分别为22.53%(57/253)、16.60%(42/253)和13.44%(34/253);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越多,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结论临床医生、护士应了解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输液静脉炎的发生。

    2015年07期 v.18 84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5 ]
  • 五年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分析

    王婷婷;王学民;刘彦群;张洢祎;孙丽囡;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药物种类与药疹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0例药疹中Naranjo评分≥5分者共461例,其中男133例,女328例。244例(52.93%)为单一致敏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为主;重症药疹61例(13.23%),非重症药疹400例(86.77%),两组在年龄、潜伏期、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疹型及荨麻疹型最为常见,抗菌药物较易导致发疹型药疹,而生物制剂较易引发荨麻疹型药疹,抗痛风药及抗癫疒间药较易引起重症药疹。对药疹的病因学诊断及预防应提出更高要求。

    2015年07期 v.18 846-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综述

  • 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宋金方;赵懿清;王涛;印晓星;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疗效及不良反应多样。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以及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有关的易感基因的多态性都是引起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与口服降糖药疗效相关的基因可以分为四大类:与药物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编码药物作用靶点和受体的基因,T2DM发病相关基因以及其他影响药物疗效的基因。本文总结了与口服降糖药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以期借助这些研究成果促进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015年07期 v.18 85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刘琼;何翠英;卫家芬;

    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较传统的降糖药物而言,DPP-4抑制剂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更好的疗效,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危险,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本文通过分析DPP-4抑制剂类药物,综述其化学性质、物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当前待解决的问题,对DPP-4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疗效进行探究和展望。

    2015年07期 v.18 856-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43 ]
  • 益生菌对糖尿病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朱路;李华荣;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益生菌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肠道上皮细胞中粘附蛋白的表达,减少肠道通透性,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2015年07期 v.18 860-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1 ]
  • PVC输液制品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徐翠玲;魏岚;孙立新;

    PVC输液制品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一方面,PVC输液制品对某些药物存在吸附作用,降低疗效;另一方面,PVC输液制品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有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或是从PVC输液制品迁移到药物溶液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能被PVC输液制品吸附的药物,与PVC输液制品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物,能使PVC输液制品中的DEHP溶出的药物,以便于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2015年07期 v.18 86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5 ]

短篇论著

  • 他克莫司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LTB4、LTC4水平的影响

    康康;陈昭;张晓云;

    目的分析他克莫司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LTB4、LTC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卤米松软膏,观察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TB4、LTC4水平,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TB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TB4水平为(0.279±0.071)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26±0.121)n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TB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TC4水平为(1.497±0.478)n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3±0.316)n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能够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患者血清LTB4、LTC4的水平,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2015年07期 v.18 869-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5 ]
  • 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骨折患者肺栓塞发生的临床研究

    王晓波;喻昌利;赵金良;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骨折患者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低分子肝素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按0.1 m L/(kg·d)标准皮下注射,1次/12 h,10~15 d为1个疗程,给药途径为腹壁皮下脂肪层注射。两组均于住院第2、10天检测全血黏度,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分别为5.45±1.32、11.78±3.95、9.56±1.33、26.09±3.38、1.50±0.54,治疗后为0.24±0.38、0.89±0.63、1.06±0.48、3.64±2.01、0.05±0.24;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分别为5.5±1.6、11.68±4.78、9.20±1.23、26.36±3.71、1.45±0.53,治疗后为0.30±0.17、1.32±0.45、2.89±1.22、4.25±2.05、0.13±0.20。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患者肺栓塞安全有效。

    2015年07期 v.18 87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药房·药事管理

  • 6S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

    王华飞;顾倩兰;徐文芳;刘雪梅;贾萍;

    目的了解6S管理在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对门诊药房推行6S管理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与分析。结果实施6S管理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失效药品、取药等候时间均有下降,患者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 6S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可以促使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适于在门诊药房管理中推行。

    2015年07期 v.18 875-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34 ]
  • 注射剂溶媒选择与说明书不符致医患矛盾3例分析

    司继刚;

    目的探讨药物溶媒选择与药品说明书不符致医患矛盾的处理,为医院多学科处理医患矛盾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及胺碘酮注射液3种药物因为稀释溶媒与药品说明书不符所引起医患矛盾进行了分析,药师发挥了在处理此类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结果通过药师的药学服务和用药宣教工作,医患矛盾得以化解。结论医院应发挥药师专业技术特长,开展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工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和药物配伍不当引起的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

    2015年07期 v.18 878-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简介

    <正>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以新特药分销为主的国有药品流通企业。公司一直秉承"简单、勤奋、坦诚、兼得"的企业理念,致力于给百姓带去健康快乐;给客户和伙伴带来超值的利益;给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给企业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1984年12月22日,辽宁省医药管理

    2015年07期 v.18 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