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姜洪芳;白雪;牛慧彦;何平;

    目的探讨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Transwell小室分析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西瑞香素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西瑞香素作用于A549细胞后MMP-2、MMP-9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提示,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划痕实验结果提示,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西瑞香素抑制MMP-2、MMP-9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MMP-2、MMP-9表达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西瑞香素对A549细胞体外侵袭及迁移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抑制MMP-2、MMP-9表达有关。

    2016年02期 v.19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9 ]
  • 姜黄素与顺铂联合应用对胃癌SGC-7901的体外抑制作用

    范双娜;卢洁;

    目的观察姜黄素、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姜黄素、顺铂分别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T-Akt、p-Akt、p5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姜黄素、顺铂均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联合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RT-PCR检测显示,与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在显著上调T-Akt和p53 mRNA表达的同时,降低p-Akt mRNA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独给药、联合用药均能降低SGC-7901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与顺铂均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联合用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p-Akt基因、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T-Akt和p53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2016年02期 v.19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9 ]
  • Smac/DIABLO对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宏峰;曾淑媛;钟碧青;

    目的研究Smac/DIABLO与胰腺癌对TRAIL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构建Flagpc3.1-Smac外源表达质粒,在SW1990细胞中过表达SMAC,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Smac mRNA水平;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cl-2蛋白水平;利用MTT法检测转染Flag-pc3.1-Smac和TRAIL、吉西他滨处理后SW1990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Flag-pc3.1-Smac后SW1990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转染Flag-pc3.1-Smac后,SW1990细胞中Smac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TT试验显示,过表达Flag-pc3.1-Smac的SW1990细胞在1~5 d的培养期中490 nm处吸光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Smac/DIABLO促进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并增加对TRAIL和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2016年02期 v.19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8 ]
  • 托泊替康单药及与奥沙利铂联用治疗铂耐药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朱慧婷;高嵩;

    目的回顾性分析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与托泊替康单药在铂耐药性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铂耐药性卵巢癌患者41例,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方案患者21例,托泊替康单药方案患者20例。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组给药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d1,托泊替康1.75~2 mg/m~2d1、d8、d15,每3周重复1次;托泊替康组给药方案:托泊替康1.75~2 mg/m~2d1、d8、d15,每3周重复1次。每组的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疾病控制率[CR+PR+疾病稳定(SD)]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化疗副反应事件,包括: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及肝肾功损伤。每2~3个化疗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临床缓解率;化疗副反应事件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价。结果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组、托泊替康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33.3%、15.0%(P=0.17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35.0%(P<0.05),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1、2.3个月(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及肝功能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托泊替康方案为铂耐药性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2016年02期 v.19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2 ]
  •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早中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李翔;鲁艳明;张瑶;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在早中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82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前不给予辅助化疗,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补充化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术前给予紫三醇+顺铂静脉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术后补充化疗(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1、1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2%、36.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对早中期病灶较大的宫颈癌的效果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19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60 ]
  •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性的Meta分析

    郭梦园;李新刚;

    目的确定ABCB1 C3435T(rs104564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梗死亡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有关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心血管缺血事件相关的文献报道,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0篇英文文献入选,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13 114例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2 768例ABCB1C3435T CC患者和10 346例CT+TT患者之间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OR=1.12(0.89,1.40),P=0.35]。结论 ABCB1 C3435T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的缺血性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间无相关性。

    2016年02期 v.19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秦忠;朱海;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且伴T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患者1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81例)和联合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苯扎贝特200 mg,2次/d,8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和12周检测TC、TG、LDL-C、HDL-C等水平,并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周和12周后,TG、TC和LDL-C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和12周后,TG、TC和LDL-C明显降低,且治疗12周后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TG、TC、LDL-C和3项指标的达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苯扎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伴T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

    2016年02期 v.19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期NSTEMI患者的疗效及血栓抑制作用分析

    周觉;陈之力;李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疗效及血栓抑制作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期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常规剂量联合组和低剂量联合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加用单纯替格瑞洛治疗,常规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低剂量联合组患者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各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单项终点事件,各组血小板聚集率缓解情况,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情况,药物治疗安全性等。结果药物治疗30 d时,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替格瑞洛组患者降低(P<0.05);与单纯替格瑞洛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效果更显著(P<0.01或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更显著(P<0.01或P<0.05)。低剂量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联合组、单纯替格瑞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的疗效优于单纯替格瑞洛,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较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能够减少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是急性期NSTEMI的有效治疗方案。

    2016年02期 v.19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1 ]
  • 短时静脉输注亚硝酸钠对心衰患者心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侯春丽;孙建;

    目的评估短时输注亚硝酸钠(Na NO2)对心衰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5例严重慢性心衰患者,8例接受10μg/(kg·min)短时(5min)静脉输注NaNO_2,17例输注速度为50μg/(kg·min),并测量心脏的血液动力学。结果接受50μg/(kg·min)输注的患者,左室心搏量增加(P=0.003),肺血管阻力下降(P=0.03),右心房压降低(P=0.007),动脉血压轻度下降(P=0.04)。心搏量的增加与跨瓣膜梯度(肺毛细血管契压-右心房压)的增加相关(r=0.67,P=0.003)。接受10μg/(kg·min)的患者也出现相似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时输注NaNO_2有益于失代偿HF患者的预后,为进一步评估其长效输注效果提供了安全保证。

    2016年02期 v.19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0 ]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左心衰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王毅;吴龙飞;刘芙蓉;李林;杨庆;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左心衰(A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6例A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的治疗均按AHF指南进行,治疗组在指南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200 mg/d,疗程14d。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进行血清B型脑钠肽(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治疗组住院天数中位数低于对照组(7d vs.9 d,P=0.030)。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不能降低AHF患者住院死亡率,但能够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2016年02期 v.19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9 ]
  • 阿加曲班在不同条件下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

    顾健;宋利春;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条件下阿加曲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及静脉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其中住院期间使用阿加曲班患者92例(观察组),未使用阿加曲班患者101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用药时间下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用药后14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性别、卒中部位及用药时间的患者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区别。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12 h后开始用药仍有确切疗效。

    2016年02期 v.19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3 ]
  • 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颅脑外伤术中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张琳;李月成;夏春雷;

    目的探讨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颅脑外伤术中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24 h内入院急诊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注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后采用Aalst胰岛素调控模式调控血糖。术中每隔20 min测定血糖、血钾及乳酸1次,观察变化趋势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术中血糖5.3~8.9 mmol/L,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手术时间延长,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并发生高乳酸血症;治疗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乳酸值越低,预后越好。结论 Aalst胰岛素输注方案能有效控制术中血糖水平,降低乳酸,进而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6年02期 v.19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方波;包娜仁;皮晓丽;谭文斐;马虹;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T组麻醉诱导后术前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200 mg双侧TAP阻滞;S组麻醉诱导后术前双侧TAP阻滞,术毕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75μg/kg;O组麻醉诱导后术前双侧TAP阻滞,术毕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075 mg/kg;C组术前不行TAP阻滞,术毕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总体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T组、S组和O组术后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T组比较,O组术后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术后1h Ramsay评分增高(P<0.05)。与C组比较,T组、S组和O组术后总体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与T组比较,O组总体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四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缓解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疼痛,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6年02期 v.19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8 ]
  •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飞;姚欣耀;聂杰;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老年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B蛋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6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试验组)和异氟醚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24、72 h检测血清BDNF、S100B蛋白,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BDNF、S100B蛋白水平及Mo 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两组血清BDNF水平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丙泊酚组下降幅度低于异氟醚组(P<0.05);两组术后6、24 h血清S100B蛋白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BDNF、S100B蛋白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6、24 h Mo CA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Mo CA评分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试验组麻醉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Mo CA评分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r=0.371,P<0.01),而与S100B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两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BDNF下降、S100B蛋白升高有关,但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影响更小,其作用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2016年02期 v.19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4 ]
  •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依托咪酯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谢宇飞;宋丹丹;周锦;刘国利;

    目的研究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预处理在老年患者依托咪酯气管插管全麻诱导中对肌阵挛发生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剧烈波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岁,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开始静脉注射0.2 mg/kg依托咪酯前,C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F组注射芬太尼3.0μg/kg,R组给予瑞芬太尼2.0μg/kg,注射时间至少30s,随后R组0.3μg/(kg·min)持续泵注,记录肌阵挛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BIS值低于50,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后2 min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基础值(T_0)、诱导即刻(T_1)、插管即刻(T_2)及插管后1 min(T_3)、3 min(T_4)的MAP、HR。结果 F组、R组及C组的肌阵挛发生率分别为10%、3.3%、50%。F组、R组发生肌阵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F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R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0μg/kg芬太尼和2.0μg/kg瑞芬太尼均可降低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期引起的肌阵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2.0μg/kg瑞芬太尼预处理在麻醉诱导期可起到更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2016年02期 v.19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高明涛;周南;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子宫切除患者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B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术毕0、2、24h皮质醇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IgG、IgA、IgM及CD4~+T细胞含量低于B组,CD8~+T细胞含量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可更好地降低应激,改善患者皮质醇水平,增强免疫功能。

    2016年02期 v.19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7 ]
  • 右美托咪定对开颅手术患者术中疼痛的影响

    范智波;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开颅手术患者术中疼痛、止痛剂消耗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七氟醚-芬太尼麻醉下进行颅骨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从手术开始直至皮肤缝合期间,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mg/(kg·h),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在麻醉苏醒室中静脉注射曲马多(0.5 mg/kg)直至患者麻醉评分≤4分。记录术后曲马多消耗量、镇静评分、术后呕吐评分(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scores,PONVs)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手术特点和镇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曲马多消耗量及术后呕吐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减轻曲马多致术后呕吐的症状。

    2016年02期 v.19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 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赵骥越;张良;邓宝成;朱宁川;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UDCA组)36例和对照组(UDCA组)36例,治疗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250 mg、水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250 mg、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TUDCA组血清TBIL、AST、ALP和GGT有明显改善(P<0.05);UDCA组治疗结束时,血清TBIL、ALP和GGT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不考虑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UDCA组同UDCA组比较,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患者TUDCA组AST改善优于UDC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C级患者中,无论TUDCA组还是UDCA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TUDCA可以有效降低丙肝肝硬化患者TBIL、AST、ALP和GGT水平,在Child-Pugh A级患者中,TUDCA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的效果可能优于UDCA。

    2016年02期 v.19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9 ]
  •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宋彦;金玮;华声瑜;费翔;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BPH)致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127例前列腺增生致下尿路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坦索罗辛组76例,单独应用坦索罗辛0.2mg/d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51例,应用坦索罗辛0.2mg/d+索利那新5mg/d,治疗2周。记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OAB症状评分(OABSS),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坦索罗辛组IPSS为14.5±4.7、11.5±3.6(P>0.05),Qmax为12.5±3.4、17.3±6.4(P<0.05),OABSS为8.4±1.8、7.3±1.6(P>0.05),PSA为(4.1±2.1)、(4.1±3.4)ng/m L(P>0.05),仅Qmax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IPSS为15.1±4.1、7.7±3.9(P<0.05),Qmax为11.8±4.5、17.4±5.5(P<0.05),OABSS为8.3±1.5、5.4±2.1(P<0.05),PSA为(4.1±3.6)、(4.2±4.1)ng/m L(P>0.05),除PSA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IPSS、OABSS低于坦索罗辛组(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坦索罗辛组、联合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vs.30.0%,P>0.05)。结论联合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能明显缓解BPH导致男性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2016年02期 v.19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5 ]
  •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研究

    植凡;李先承;梁辉;

    目的观察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同时联用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发膀胱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n=45)、气压碎石组(n=39)和钬激光碎石结组(n=37)进行手术,术后应用坦索罗辛(0.2 mg/d)和(或)非那雄胺(5 mg/d)治疗。记录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指标。结果开放手术组的取石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其余两组短(P<0.05);气压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大尿流率、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及导尿管滞留时间均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压碎石组和钬激光碎石组相比,仅在取石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手术,气压弹道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风险较低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2期 v.19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10 ]
  • 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

    申健;

    目的研究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结局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1g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产儿结局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和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1.35±0.21 vs.2.01±0.27,P<0.05),DB、TB、AST、ALT、TBA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围产儿结局优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7.89%,3/38)低于对照组(28.95%,1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患者应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程度及肝功能异常均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围产儿结局良好,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疗效良好。

    2016年02期 v.19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8 ]

药学研究

  • 复方青黛散的质量标准研究

    马宏达;崔英宇;高军;王琳琳;史国兵;

    目的建立复方青黛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本制剂中青黛、牛黄、黄柏、甘草、冰片进行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对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以Agilent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0∶60)(每100mL水中加入0.05 g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在0.002~0.1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1.57%(n=6)。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复方青黛散的质量,为提高复方青黛散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2016年02期 v.19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9 ]
  • 吲达帕胺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处方工艺研究

    刘莉;卢奕璇;朱萌;

    目的制备可以在体内缓慢释放、发挥疗效的凝胶骨架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的测定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填充剂、骨架材料和干粘合剂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通过对主要辅料的筛选和优化得到最终处方,其中MCC占32.4%,HPMC K4M占25%,HPMC K100M占12%。结论所制备的缓释片外观良好,体外释放行为符合要求。

    2016年02期 v.19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HPLC法同时测定定喘止咳糖浆中5种成分的含量

    刘孝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定喘止咳糖浆中苦杏仁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依利特C_(18)柱,流动相为乙腈(A)-0.2%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λ_1=210 nm(苦杏仁苷),λ_2=254 nm(和厚朴酚、厚朴酚),λ_3=283 nm(橙皮苷、川陈皮素)。结果苦杏仁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橙皮苷、川陈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0~242.00μg/mL(r=0.999 8)、7.65~153.00μg/mL(r=0.999 3)、6.37~127.40μg/mL(r=0.999 7)、4.29~85.80μg/mL(r=0.999 9)、3.90~78.00μg/mL(r=0.999 2);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62%、96.94%、99.17%、96.85%、97.84%,RSD分别为0.88%、1.12%、1.10%、1.04%、1.55%。结论定喘止咳糖浆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2016年02期 v.19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4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对监护室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张硕;邓娇;程刚;

    目的探讨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为1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提供具体化的药学服务,制订个体化的监护计划,同时根据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时调整药学监护方案。结果临床药师以抗感染治疗、降脂治疗和营养支持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避免了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整体治疗水平。

    2016年02期 v.19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3 ]
  • 我院2013-2014年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规范性评价

    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徐晶燚;朱发伟;金丹;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规范性。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抽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 009例住院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并统计。结果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用药原因以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为主;用药前有28.15%的患者未检测血清白蛋白浓度;对比美国UHC指南、台湾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及中国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15.36%、24.08%、63.83%。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广泛,但规范性较低,应加强管理。

    2016年02期 v.19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0 ]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

    陶娌娜;张四喜;柯巍;李月阳;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480份使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病例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适应证不明确等。未发现与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我院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2016年02期 v.19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7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正>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_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

    2016年02期 v.19 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25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本刊发表周期短,对省部级及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欢迎投稿。

    2016年02期 v.19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药敏分析

  • 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军;刘勇;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医院临床送检各类标本检出的病原菌构成比、标本来源、科室分布、MDR、XDR、PDR菌株分离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5 270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27.48%。分布构成比: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50.70%),铜绿假单胞菌占38.3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4.95%。5 270株非发酵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占66.26%,其他标本类型均在7%以下。科室分布主要以第一重症监护病房(占21.14%)和第一呼吸内科病房(含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占12.33%)为主;其余科室分离率均在10%以下。MDR、XDR、PDR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痰标本外的标本类型分离率远低于总分离率。3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大多数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超过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总体上升比较缓慢。除痰标本外,其他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总耐药率(P<0.05),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总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机制多样复杂,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2016年02期 v.19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8 ]
  •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漫丽;张毅;李芳菲;赵立;徐小嫚;朱宁川;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呼吸科21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分析细菌培养后痰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0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88例,阳性率为41.9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株(54.55%),肺炎克雷伯杆菌15株(17.05%),鲍曼不动杆菌9株(10.2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株(4.55%),屎肠球菌3株(3.41%),奇异变形杆菌2株(2.27%),肺炎链球菌2株(2.27%),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2.27%),粘膜炎莫拉菌1株(1.14%),睾丸酮假单胞菌1株(1.14%),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1株(1.14%)。药敏测定显示,所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性强。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2期 v.19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6 ]

综述

  • 叶酸缺乏与出生缺陷相关性研究进展

    云小云;欧凤荣;

    叶酸缺乏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唇腭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还和某些出生缺陷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叶酸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与出生缺陷的相关性及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出生缺陷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6年02期 v.19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55 ]
  • 糖尿病对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影响探讨

    李青;李冬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围术期影响肌松药的肌松效应,导致糖尿病患者术中应用肌松药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加之糖尿病本身就可损伤呼吸系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本文探讨糖尿病对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就糖尿病对临床常用肌松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及顺式阿曲库铵)的影响进行综述。

    2016年02期 v.19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5 ]

药房·药事管理

  • 近30年医保目录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的药物警戒思考

    孙小霞;张冰;林志健;张晓朦;朱春胜;牛红娟;王雪洁;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全文简称《医保目录》,2009年版)403种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品种近30年来的ADR/ADE的文献报道,分析探讨该类制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ADR/ADE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及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并整理ADR/ADE文献及CFD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医保目录》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的ADR/ADE 1 976例,其中含ADR 1 478例,ADE 498例,涉及112种药物。由于该类制剂本身含有毒性药材,易出现不良反应,其危害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此外,患者机体状态、药物使用不当、问题说明书等问题,也加大了ADR/ADE的风险。结论含毒性药材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该类制剂较为特殊、易出现ADR/ADE的特点,开展相关的药品监管工作,结合临床用药警戒,以确保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

    2016年02期 v.19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8 ]
  • 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药箱及儿童用药行为调查及分析

    胡利华;张琬迎;李惠茹;王晓玲;

    目的调查城市居民家庭药箱情况及儿童用药行为,为国家制定儿童合理安全用药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现场调查和互联网在线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城市居民家庭药箱的管理和儿童用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政府部门应为儿童药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政策扶持,同时加大儿童用药知识宣传力度。

    2016年02期 v.19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