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萍;孔冰冰;赵欣;张荣;王煜;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将7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脓毒症组)、脓毒症+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0.2μg/g,q12h腹腔注射1周;假手术组、脓毒症组给予等量安慰剂腹腔注射1周。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留取肺脏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6、12、24 h,脓毒症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以及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TLR4信号转导通路,减少其下游炎症介质TNF-α、IL-1β的释放,对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7年07期 v.20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6 ] - 白雪;张月;李慧;何平;
目的探讨山楂酸对肺癌细胞95D增殖及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山楂酸作用于人的肺癌细胞系95D,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山楂酸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核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随着山楂酸浓度增大,95D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早期及晚期凋亡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山楂酸作用后的细胞,可见染色体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改变,而对照组没有相应的变化;Western blot显示,随着山楂酸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逐渐降低,Bax蛋白表达逐渐升高。结论山楂酸可以抑制肺癌95D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山楂酸抑制肺癌95D细胞增殖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2017年07期 v.20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7 ] - 杜美琳;张毅;白雪;彭扬;何平;
目的观察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肺癌LK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LK2细胞在0.25、0.5、1、2、4、8μmol/L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组以及0μmol/L雷帕霉素空白对照组作用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改变。结果雷帕霉素能够抑制LK2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雷帕霉素各浓度组均可以促进肺癌细胞LK2凋亡,且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升高,LK2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结论雷帕霉素对肺癌LK2细胞有抑制作用。
2017年07期 v.20 74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3 ] - 马建丽;李翔;黎春彤;刘茜;蒋伟;梁璐;朴晋华;
目的观察评价扁咽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并考察其对急性咽炎的治疗作用和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运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实验,评价扁咽口服液的抗炎作用;并采用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扁咽口服液的治疗作用;采用平皿法测定扁咽口服液对常见呼吸道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扁咽口服液可显著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度,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的足肿胀(P<0.05或P<0.01);扁咽口服液高、中剂量显著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钠致小鼠腹腔白细胞游走(P<0.05);扁咽口服液可减轻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部黏膜的炎症表现,缓解急性咽炎症状,并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抗炎作用和对咽部黏膜的改善作用均增强。扁咽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较为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6、28、56、28、14 mg/mL。结论扁咽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急性咽炎有明显的疗效。
2017年07期 v.20 74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裴祎;张晓晶;邢浩;郑珂;商冠宁;王玉名;王巍;邱恩铎;薛峰;王广斌;
目的检测熊果酸对骨肉瘤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熊果酸分别作用于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che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转移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熊果酸对相关蛋白的作用。结果 10、20、30μg/mL熊果酸处理U2OS细胞24 h后,对其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9.51%±0.75%、48.91%±3.64%、56.49%±1.54%。熊果酸通过抑制cyclin d1蛋白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促进U2OS细胞的凋亡。Transwell实验发现,熊果酸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U2OS细胞的迁移,其抑制作用是通过其对MMP2蛋白的抑制实现的。结论熊果酸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系U2OS细胞的增殖与转移,可以作为临床骨肉瘤治疗的潜在化疗药物进行进一步探索。
2017年07期 v.20 748-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2 ] - 邱纯;王琳;
目的比较CAP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二氢嘧啶脱氢酶(DPD)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采用CAPOX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S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TP、DPD蛋白的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对照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DPD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1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OX方案和SOX方案都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二者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2017年07期 v.20 75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4 ] - 李棽丽;段力仁;李洋;朱美琳;董有静;
目的比较甲强龙和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M组:术毕静注甲强龙40 mg(2 mL);D组:术毕静注地塞米松8 mg(2 mL);N组:术毕静注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及救援止吐的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M组、D组、N组的PONV发生率分别为30.2%、34.9%、61.4%,M组、D组明显低于N组(P<0.05),但M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D组、N组术后救援止吐率分别为9.3%、11.6%、34.1%,M组、D组明显低于N组(P<0.05),但M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地塞米松单独使用均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术后救援止吐率。
2017年07期 v.20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8 ] - 崔剑锋;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前瞻性研究我院收治的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生存时间、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实体瘤疗效评价等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部分缓解率显著升高(53.00%vs.28.33%,P=0.005);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显著提高(72.95±10.37 vs.65.32±10.40,P<0.01)。随访2年后,研究组共1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共19例患者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vs.31.67%,P=0.092)。Wilcoxon检验显示,研究组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两组患者末梢神经炎、手足综合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和消化道症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有助于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2017年07期 v.20 759-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83 ] - 王前胜;王艳伟;刘东亮;胡新荣;蔡继锐;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随机分为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90例)及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SAS组,90例),之后再依据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分别随机分为10 mg、20 mg、40 mg剂量组各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访6个月内各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分别对各剂量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结果入院时,SAS组患者的CRP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个月,SAS 10 mg、20 mg剂量组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SAS 10 mg、20 mg剂量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AS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时,SAS组10 mg、20 mg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但40 mg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2017年07期 v.20 763-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34 ] - 赵紫微;史立业;任莉娜;陈玲;孙宇姣;齐国先;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应用不同种类的负荷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连续213例诊断为NSTEACS并行PCI术的老年患者(≥60岁)随机分为4组,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A组,55例)、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B组,51例)、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组(C组,53例)、瑞舒伐他汀负荷剂量组(D组,54例)。观察比较四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四组患者cTNI、CK-MB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负荷剂量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且D组最低(P<0.05);术后四组sCr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eGFR明显下降(P<0.05),负荷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术后变化幅度小(P<0.05),且B组小于D组(P<0.05)。四组术后CIN发生率分别为21.8%、19.6%、3.8%、5.6%(P=0.006),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分别为25.5%、5.9%、18.9%、5.6%(P=0.005),负荷剂量组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PCI围术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较常规剂量能减少围术期心肌损伤,更好地保护肾功能,降低CIN及MACE发生率。
2017年07期 v.20 767-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1 ] - 欧武华;欧阳武雄;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患者,共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于术后24 h和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两组患者的经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统计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和1个月,观察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对照组的经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50.0%的比例(34.04%)明显高于观察组(10.64%)(χ~2=7.42,P<0.01);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的MACCE发生率(6.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42%)(χ~2=5.37,P=0.02),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可减少心脑血管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会提高术后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7年07期 v.20 77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9 ] - 高梦;罗珺;陈光侠;费素娟;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关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涉及442 254例2型糖尿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组胃癌发生率低于非二甲双胍治疗组:OR=0.512,95%CI(0.438,0.599),P<0.001;与胰岛素降糖治疗组比较:OR=0.447,95%CI(0.311,0.644),P<0.001;与磺脲类降糖治疗组比较:OR=0.449,95%CI(0.347,0.580),P<0.001;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OR=0.300,95%CI(0.166,0.541),P<0.001。结论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胃癌发生率。
2017年07期 v.20 781-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9 ] - 孙蓉;尚粉青;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浓度葡萄糖引起的内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细胞模型,通过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诱导内皮细胞间质化,TGF-β抑制剂SB-431542或替米沙坦预处理内皮细胞6 h,然后用高浓度葡萄糖(30 mmol/L)孵育脐静脉内皮细胞48 h。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CD31、VE-cadherin、α-SMA和Vimentin表达变化。应用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以促进内皮细胞TGF-β的表达,而替米沙坦可抑制高浓度葡萄糖引起的TGF-β表达增加;高浓度葡萄糖可以降低内皮细胞CD31、VE-cadherin的表达,增加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GF-β抑制剂SB-431542及替米沙坦可以显著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结论替米沙坦可以降低TGF-β的表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内皮细胞间质化。
2017年07期 v.20 785-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穆丹;陈荣娟;
目的探究屋尘螨提取液(House dust mite extracets,HDM)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HD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应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EMT过程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1)HDM刺激后,16-HBE细胞形态改变不显著,同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与TGF-β1联合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EMT变化,并且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2)HDM刺激对16-HBE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和α-SMA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影响;与TGF-β1联合作用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Vimentin和α-SMA蛋白表达升高(P<0.05),效果较TGF-β1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结论 HDM不能直接刺激上皮细胞发生EMT改变,但可通过促进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EMT改变而发挥作用。
2017年07期 v.20 789-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 - 瓜超君;马淑梅;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t,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CCB)对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2例,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组、替米沙坦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及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尿酸及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钾组、替米沙坦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培哚普利组、盐酸贝那普利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用药前相比,各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控制(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ARB类的氯沙坦钾、替米沙坦、ACEI类培哚普利、盐酸贝那普利、CCB类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2017年07期 v.20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48 ] - 冀玉婷;崔莉红;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凝,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1.70%)(χ~2=4.81,P=0.02);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68,P<0.0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43,P<0.01),观察组的局部脑血容量(r CB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72,P<0.01),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达峰时间(r TTP)、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 M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快速恢复梗死区域血流灌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7年07期 v.20 797-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6 ] - 祁秀峰;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应用尤瑞克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21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较治疗前均有好转;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E-R、MMSE量表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均升高、NSE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认知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VEGF水平,促进脑微循环生成,并且降低NSE水平,抑制缺血性脑损伤有关。
2017年07期 v.20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9 ] - 王刚;郐世超;祁恒飞;李明;邱爽;张天镇;
目的探讨他汀给药时机对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其中A组患者在rt-PA溶栓后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B组患者在rt-PA溶栓前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MP-9、HMGB1、IL-17水平等。结果 B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HMGB1、MMP-9及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溶栓前给药用于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下调HMGB1、MMP-9及IL-17水平,改善其临床预后,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优于溶栓后给药。
2017年07期 v.20 806-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5 ] - 王茜;胡浩;方志伟;王佳;徐涛;许克新;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缓泻剂是否能够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便秘及血尿的严重程度。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将58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乳果糖组:每日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5 mL(含乳果糖10 g),术前2 d早餐及晚餐时各服用15 mL,手术当日停用。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减少腹压,吃高纤维素食物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及肉眼血尿情况。结果乳果糖组术后肉眼血尿的持续时间为(8±4)d,对照组为(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组大便性状评分及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URP术前及术后应用缓泻剂,能够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排便情况,从而减轻患者术后血尿的严重程度。
2017年07期 v.20 809-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 李泓锡;姚鹏;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骨转移癌,对骨转移癌痛患者疼痛缓解、镇痛药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90例,每组45例,A组给予口服镇痛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B组仅给予口服镇痛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记录各时点每天镇痛药用量;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得到改善(P<0.05),出院时、出院1个月的VA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奥施康定、吗啡用量少于B组(P<0.05);B组恶心呕吐、嗜睡、瘙痒不良反应高于A组;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奥施康定配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骨转移癌痛效果明显,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副作用,推荐临床应用。
2017年07期 v.20 812-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3 ] - 奚奇;万成福;刘妍;宋涛;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12月期间在我院疼痛门诊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对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高,对照组中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镇痛效果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对血糖影响小的优点。
2017年07期 v.20 816-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