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对黏膜刺激性研究

    赵梦迪;黎丹奇;陈笑南;喻刚艳;白洁;李鹏跃;陆洋;杜守颖;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对黏膜的刺激性。方法 (1)体外刺激性:蟾蜍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B)、空白黏附微丸组(CL)、阳性对照组(SD)、普通复方丹参微丸组(PT)、复方丹参冰片包合黏附微丸组(BNF)、复方丹参冰片不包合黏附微丸组(NBNF),每组6只。将不同药物置于蟾蜍上颚,观察纤毛形态并记录纤毛持续运动时间(PVD),从而评价各制剂对蟾蜍纤毛的毒性;(2)体内刺激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B)、空白黏附微丸组(CL)、普通复方丹参微丸组(PT)、复方丹参冰片包合黏附微丸组(BNF)、复方丹参冰片不包合黏附微丸组(NBNF),每组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药剂量为2.4 g/(kg·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质量的水,每组分为3批,分别给药1、2、4周,处死,对大鼠胃肠道黏膜分别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切片观察及试剂盒检测。结果 CL组、PT组、BNF组、NBNF组的纤毛持续运动时间(PVD)为(620±22.58)、(602±22.08)、(610±12.25)、(605±20.49)min,比KB组略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制剂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制剂体内刺激性胃、肠黏膜病理切片及试剂盒检测结果均表明,空白黏附微丸及不同复方丹参微丸组灌胃给药后,未造成大鼠胃肠道黏膜出血,细胞结构变化及组织损伤。结论空白黏附制剂及3种复方丹参制剂对纤毛没有显著性刺激,连续给药1、2、4周后,未出现明显的胃、肠黏膜刺激性。

    2018年02期 v.21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9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4 ]
  • 七氟烷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肝功能和BHMT、IL-6、TNF-α的影响

    杨竹君;孙永进;刁玉刚;张铁铮;孙莹杰;

    目的通过观察七氟烷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肝功能及血清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Lac、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七氟烷对其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巴马小型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及七氟烷后处理组(Sev组)。HS组麻醉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Sev组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给予2%七氟烷吸入30 min。三组于实验前(T0)、休克后30 min(T_1)、休克后1 h(T_2)、休克后1.5 h(T_3)、休克后2 h(T_4)、休克后3 h(T_5)及休克后4 h(T_6)采集静脉血标本,记录血流动力学数值、心输出量和温度。生化酶学法检测血清中ALT、Lac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BHMT、IL-6、TNF-α的含量;各组于休克后4 h取右叶部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HS组、Sev组血清TNF-α和Lac含量在T_2~T_6时点显著升高(P<0.05),血清ALT含量在T_4~T_6时点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的IL-6和BHMT含量在T_3~T_6时点显著升高(P<0.05),病理学损伤明显。与HS组相比,Sev组血清TNF-α和Lac含量在T_2~T_6时点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含量在T_4~T_6时点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和BHMT含量在T_3~T_6时点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巴马小型猪肝脏损伤,可能与其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2018年02期 v.21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姜黄素类似物JZ02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王蕾;董莉莉;谢月群;陈玲珑;林强康;张和;

    目的探讨姜黄素类似物JZ02对细菌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药理活性。方法 1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LPS组)和JZ02治疗组(JZ02+LPS组),每组6只。连续7 d灌胃JZ02 20 mg/kg或等剂量0.5%CMC-Na,气管滴注5 mg/kg LPS或等量生理盐水建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24 h后收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et/Dry)、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浓度、细胞计数及炎症介质TNF-α等,并做肺组织切片,观察肺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姜黄素类似物JZ02可有效抑制LPS导致的肺含水量及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炎性细胞、炎症因子的增加,缓解肺组织细胞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结论姜黄素类似物JZ02能够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2018年02期 v.21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4 ]
  • 槲皮黄酮对Aβ诱导小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何标;廉果;

    目的探讨槲皮黄酮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小神经胶质细胞(BV-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利用Aβ诱导BV-2细胞发生损伤;将低(10μg/m L)、中(20μg/m L)、高(40μg/m L)3种浓度槲皮黄酮对细胞进行处理,共24 h,采用CCK8实验对BV-2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评价,应用ELISA试剂盒对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β-分泌酶(BACE)、早老素(PS1)、呆蛋白(NCT)蛋白表达水平,并对脑啡肽酶(NEP)、胰岛素降解酶(IDE)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采用Aβ诱导可较好地构建BV-2细胞损伤模型,经过低、中、高3种剂量的槲皮黄酮处理后,BV-2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药物处理组细胞培养基上清中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黄酮组BACE、PS1、NCT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槲皮黄酮可以促进Aβ消化酶NEP、IDE的表达。结论槲皮黄酮对Aβ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β分泌酶表达和激活Aβ消化酶表达有关。

    2018年02期 v.2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7 ]
  • 柚皮苷与顺铂联用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裴祎;张晓晶;郑珂;王巍;邱恩铎;李盛龙;

    目的观察柚皮苷与顺铂联用对MG6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效果。方法将传代的MG63细胞分为顺铂处理组(顺铂组)、柚皮苷处理组(柚皮苷组)和两种药物联合处理组(联合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方法检测MG63细胞光密度值(OD 490),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在药物作用24 h后观察细胞迁移情况。随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药物对cyclin d1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的调节作用。结果对细胞处理24 h后,20μg/m L柚皮苷组、5μg/m L顺铂及二者联合处理对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52%±2.31%、26.89%±0.19%、42.51%±2.53%,联合组抑制率高于各单药组(P<0.01)。顺铂与柚皮苷均可以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二者联合作用后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蛋白检测显示,顺铂和柚皮苷作用MG63细胞24 h后,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yclin d1和MMP2的表达,联合作用后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柚皮苷与顺铂联合使用对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有协同效果,可以降低顺铂的使用浓度,进而减少治疗时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2018年02期 v.21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6 ]
  • 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指南的对比分析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张滨;邢晓璇;李晓玲;

    目的通过比较国内外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指南,对各指南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方法学质量。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Sinomed、VIP、万方,同时检索NGC、GIN和NICE网站,检索期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纳入公开发表的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相关的临床指南。从形成各指南推荐意见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收集、分析、形成)评价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从指南推荐意见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指南方法学方面,5个指南和6个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均无患者代表参与,仅有1个指南(POGO)制作了新的系统评价,2个指南(SEOM和CRPC/ASMC)未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评价。在指南推荐意见方面,本文对各指南止吐预防推荐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止吐药的安全性进行总结。结论目前国内外制定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指南的方法学存在一定不足和局限,从指南制定团队及成员的说明、引用循证证据的搜集到最后制定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意见的过程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2018年02期 v.21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4 ]
  • 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降糖序贯GLP-1的随访研究

    温滨红;王晓晨;赵璐;杨硕;贺薇;胡晓娜;徐嘉妤;

    目的探究短期强化降糖序贯GLP-1治疗模式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对50例新诊T2DM患者短期强化降糖,使血糖达标(FPG<6.1 mmol/L,2hPG<8.0 mmol/L)后,给予饮食运动或利拉鲁肽干预,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缓解率、病情缓解时间及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饮食运动组血糖缓解率为52.38%,病情缓解时间为(72.30±52.23)d,干预前、随访1年后的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分泌曲线下面积AUC_(Ins0~10 min)为(274.11±134.83)、(297.87±123.38)mU·min/L(P>0.05),AUCCp0~10 min为(21.45±7.66)、(23.21±7.84)ng·min/mL(P<0.05)。利拉鲁肽组血糖缓解率为56.00%,病情缓解时间为(71.91±47.12)d,干预前、随访1年后的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分泌曲线下面积AUC_(Ins0~10 min)为(299.00±132.16)、(317.22±107.91)mU·min/L(P>0.05),AUCCp0~10 min为(21.87±7.76)、(23.65±7.02)ng·min/mL(P<0.05)。结论GLP-1干预可提高新诊T2DM患者的血糖缓解率,延长病情缓解时间,改善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但这种效应随着GLP-1的停用而消退。

    2018年02期 v.2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9 ]
  • 心脉隆干预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减速力水平的影响

    张忠晶;曹兵;倪伟;

    目的探讨心脉隆干预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减速力(DC)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和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CHF患者,随机等分为心脉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心超检查、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DC数值。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NT-pro 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心脉隆组患者DC水平和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脉隆组患者DC、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脉隆干预治疗与△DC(r=0.669,P<0.001)和△LVEF(r=0.623,P<0.001)呈明显正相关,与△NT-pro BNP呈负相关(r=-0.649,P<0.001)。结论心脉隆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DC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张力平衡,进一步丰富了心脉隆抗心衰的药物机理。

    2018年02期 v.2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2 ]
  • 羟考酮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程旭丽;孙莹杰;林丹;范嘉宁;魏博;

    目的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应用羟考酮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OPCABG女性患者78例,年龄55~65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羟考酮组(O组),每组39例。静脉自控镇痛(PCIA)配方:O组给予羟考酮1.0 mg/kg+昂丹司琼24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 L;S组给予舒芬太尼3.0μg/kg+昂丹司琼24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 L。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T1),拔管后6 h(T2)、12 h(T3)、24 h(T4)各时点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O组患者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在T1时点略低于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按压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用于OPCABG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2018年02期 v.21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术前血浆D-二聚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

    王晓琼;张旭明;李英;王耀辉;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患者201例,根据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运用Gemini评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断。术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分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Gem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1),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8,P<0.01);随着患者Gemini评分的升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同样升高(P<0.05),Gemini评分为重度血管狭窄和中、轻度血管狭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三组患者M 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95%CI 1.33~3.46,P<0.01)。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与PCI患者的血管病变有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病情预后中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8年02期 v.21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6 ]
  • 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许涛;王慧莹;徐爱茹;赵楚敏;宋月霞;李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白细胞介素-32)和血管活性物质(蛋白相关磷脂酶A2、儿茶酚抑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 I)1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0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中VEGF-B、Lp-PLA2、CST、IL-32水平变化,同时评估AMI组患者各期心功能指标,对AMI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情况,探讨上述4种生化指标与AMI预后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p-PLA2、CST高于UA组(P<0.05),IL-32低于UA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各期对比显示,VEGF-B在KiliipⅠ~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CST水平在各组间随着心功能恶化呈上升趋势;IL-32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降低。随访终止时,AMI患者总MACE发生率为42.3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VEGF-B、IL-32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p-PLA2、CST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发生AMI与UA时,CST、LpPLA2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VEGF-B、IL-32与预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

    2018年02期 v.21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5 ]
  • 多沙唑嗪在住院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

    张青霞;王瑞丽;

    目的研究多沙唑嗪在住院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12月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且使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或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使用这2种药物后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情况。结果共有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多沙唑嗪组51例(63.75%),坦索罗辛组29例(36.2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2种药物后,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共13例(16.25%),多沙唑嗪组12例(心绞痛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3例,同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1例,同时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1例,同时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2例),坦索罗辛组1例(心绞痛),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3%vs.3.45%,P=0.043)。结论多沙唑嗪增加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心血管危险分层较高的患者;建议前列腺增生患者选用多沙唑嗪前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对于心血管中高危患者选择高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滞剂。

    2018年02期 v.21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5 ]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的研究

    周琳;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司匹林50 mg/d组、100 mg/d组,每组60例,从孕16周开始直至分娩前,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娩孕周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0 mg/d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其他两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50 mg/d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ET-1水平,提高SOD水平,但是否改善母婴分娩结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年02期 v.21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6 ]
  • 不同抗凝方法对长期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

    葛霞;

    目的比较观察两种不同的尿激酶应用方式在已发生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借助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期间均有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发生。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次透析开始前,按导管长度将含2.5万U/mL的尿激酶分别从动静脉导管端口注入,溶栓30 min后测试导管通畅性,如不通畅,可重复1~2次再开始血液透析。观察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肝素+尿激酶(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U+尿激酶10万U)按导管标记量封管;对照组(31例)透析结束后,采用常规肝素封管(生理盐水2 mL+肝素12 500 U)。观察两组患者的长期静脉置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流量可达到(205.8±37.9)mL/min,高于对照组的(185.6±33.2)mL/min,观察组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跨膜压、停止透析前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及发生出血的例数均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前尿激酶溶栓、透析后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的方式安全、有效,护理人员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不需住院治疗,再通的成功率高,较透析后单纯肝素封管提升了透析的血流量,缩短了管路再通的时间,避免了因中心静脉置管功能不良而导致的拔管,减少了患者的经济支出,安全有效。

    2018年02期 v.21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9 ]
  • 重组人白介素-11诱导C反应蛋白升高与细菌性感染鉴别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衡;杨振中;王予川;吴悦;

    目的总结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诱导发热及CRP升高的临床特点,评估降钙素原(PCT)与IL-6等指标早期鉴别细菌感染与rh IL-11治疗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3月我科ALL化疗后接受rh IL-11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化疗期间每1~3 d监测血象、CRP,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表现后24 h内测定降钙素原(PCT)、IL-6、ESR。根据临床表现及辅查资料综合判断,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48例)与非细菌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发热及CRP升高情况。将非细菌感染组中CRP升高者定义为rh IL-11反应组(19例),比较其与细菌感染组抗菌疗程及上述实验室指标的差别,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发热、CRP升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IL-6高于rh IL-11反应组(P<0.01),粒细胞绝对数(ANC)低于rh IL-11反应组(P<0.01);两组CRP、ESR、Hgb、B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C、IL-6、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784、0.820。PCT+IL-6的AUC为0.814,与PCT、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rh IL-11反应组抗菌治疗中位天数分别为12.5 d(8.0~18.0 d)、5.0 d(4.0~7.0 d)(P<0.05)。结论接受rh IL-11治疗的患者不宜采用CRP指导抗菌治疗。PCT、IL-6对早期鉴别细菌感染与rh IL-11治疗反应具有重要价值。综合临床表现、PCT、IL-6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正确识别rh IL-11治疗反应,有助于减少抗生素使用。

    2018年02期 v.21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6 ]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李小燕;聂磊;刘科峰;

    目的探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治疗的113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57例,采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对照组56例,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4%vs.8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4.03%vs.2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77%vs.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耐受性良好,适于临床应用推广。

    2018年02期 v.21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8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国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等收录,扩大了我刊的国际影响。

    2018年02期 v.21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7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18年02期 v.2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8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

    2018年02期 v.21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投稿须知

    <正>作者投稿请登录编辑部网上采编系统(http://lylc.cbpt.cnki.net/),注册并登录后投稿。作者可在此网址查看稿件处理情况。投稿的同时上传"版权转让确认书"(作者请在网上投稿平台中下载)及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本刊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开通绿色通道,要求附批文扫描件或复印件。

    2018年02期 v.21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2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

    2018年02期 v.21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药学研究

  • 马伏炉炮制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白矾炮制工艺

    崔金玉;李瑞海;

    目的利用马伏炉炮制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白矾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白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炮制温度、炮制时间、白矾质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用滴定法对枯矾中硫酸铝钾进行含量测定,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白矾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白矾的最佳炮制工艺:220℃,炮制时间22 min,白矾质量14 g。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白矾炮制工艺,方法简便,工艺稳定且预测性良好,可为炮制白矾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2018年02期 v.21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防范心内科患者用药差错的实践

    邝植雄;李美正;邝宇华;罗利琼;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防范临床用药差错中的作用和工作模式。方法结合在心内科的实际工作,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开展防范用药差错的工作内容与方法。结果临床药师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协助医护人员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可减少临床用药的风险,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疾病治疗工作可提高药物疗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8年02期 v.21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临床药师参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用药分析与用药监护

    曹利娟;石卫峰;王金丽;宋立莹;朱珠;张鹏宇;徐红冰;

    目的通过参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价值。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临床医生优化抗感染方案,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制定及药学监护后,患者症状得到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有效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应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将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协助临床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药学服务。

    2018年02期 v.21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6 ]
  • 从典型病例探讨超大剂量吗啡的管理及癌痛规范化治疗

    朱亚宁;周楠;张鹏;左燕;

    目的回顾性分析2例晚期癌痛患者持续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镇痛的用药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管理措施。方法对2例癌痛患者的疼痛性质、原因、缓解或加重因素、生活质量、PS及疼痛NRS评分进行综合评估。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对吗啡使用剂量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同时给予辅助止痛用药合理化建议。结果持续静脉泵入超大剂量吗啡可降低患者的NRS评分,有效缓解重度顽固性癌痛。吗啡最大日剂量达1 000 mg与4 000 mg。除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外,2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昏迷、呼吸抑制等吗啡中毒症状。结论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病房全程参与了超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管理及使用工作,不仅保障了吗啡使用的可及性与安全性,还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02期 v.21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4 ]

综述

  • 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研究概况

    侯凯旋;邢晓璇;闫素英;

    潜在不适当用药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现象,与许多不良的医疗结局相关,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率及死亡率。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大多关注药物的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而关注药物治疗不足的较少。本文介绍、比较了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常用工具,讨论潜在不适当用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预防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发生。

    2018年02期 v.21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5 ]
  •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秋萍;徐凌;

    近年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包括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而临床上治疗药物有限。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医师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对国内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21 212-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2 ]
  • 四妙勇安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浅谈

    张洁;李灵生;张琼;

    四妙勇安汤是清热解毒、滋阴活血的代表方,与支气管扩张症肺阴亏虚、瘀热互结、毒邪内生的主要病因病机相宜。结合辨证,临床扩大应用到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收效较好。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特点,为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提供新思路。

    2018年02期 v.21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2 ]
  • 质子泵抑制剂与胃底腺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希桐;王孟春;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为治疗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胃炎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主要药物。PPI的大量和长期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如营养素缺乏、骨质疏松症、呼吸道和肠道感染、胃底腺息肉等)也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本文就质子泵抑制剂与胃底腺息肉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8年02期 v.21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2 ]
  • 血清半乳凝集素-3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魏峥;邹德玲;

    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作为一种新型循环标志物,能选择性识别糖结构并与之非共价结合,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诱导巨噬细胞将其释放入血。Gal-3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促进心肌纤维化、心房结构重构,最终诱发和维持心房颤动。

    2018年02期 v.21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邱新野;朱晓虹;尹月;张月宁;张世斌;王咏梅;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TAF)是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替诺福韦酯相比,给药剂量更低,安全性更好,且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更新的《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HBV感染的管理》也将其列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2018年02期 v.21 227-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7 ]
  • 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

    唐晓霞;周泽平;余景星;陶伟;毕慧;邹顺;

    硼替佐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其治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因此,有效防治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尤为重要。本文就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21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7 ]

药房·药事管理

  • 我院住院药房分劈药片使用状况调查及持续质量改进

    吴婧倩;杨颖昕;吕志杰;

    目的了解调查住院药房分劈药片使用状况并对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12月住院患者电脑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劈片总使用率为7.26%,分劈片剂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心内科,1/2片剂分劈最为多见,分劈使用率最高的药物前3位药品为地高辛片、多巴丝肼片和华法林片。结论由于专科用药及剂量调整需要,分劈药片不可避免,药品生产企业应改进规格或标注分劈刻痕,同时药师需对分劈片准确把关,以减少分劈片弊端,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2018年02期 v.21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 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实践

    戎佩佩;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尤其是超常规用药的管理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规定和执行过程。结果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性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方法促进了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8年02期 v.21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