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上调NDRG1表达降低奥沙利铂耐药结肠癌细胞的存活率

    崔喆;商震;谷乐;徐兰;

    目的观察上调NDRG1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及奥沙利铂耐药结肠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DRG1-N3转染HCT 116及奥沙利铂耐药的OHP-HCT 116结肠癌细胞,以实时定量(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不同结肠癌细胞的毒性及验证OHP-HCT 116细胞的耐药性。给予奥沙利铂干预转染pEGFP-NDRG1-N3的HCT 116细胞及OHP-HCT 11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及p53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干预下的3株结肠癌细胞中HCT 116细胞对奥沙利铂最敏感,OHP-HCT 116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得到验证。以不同浓度梯度奥沙利铂干扰转染pEGFP-NDRG1-N3的HCT 116细胞及OHP-HCT 116细胞,与MOCK及siNC组比较,在HCT 116细胞及OHP-HCT 116细胞,转染pEGFP-NDRG1-N3细胞的存活率下降(P<0.05),凋亡率升高(P<0.05),Bcl-2表达降低(P<0.05),p53表达升高(P<0.05)。结论上调NDRG1表达通过调控p53表达改善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提高化疗敏感性。

    2020年04期 v.23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过表达microRNA-144通过靶向调节泛素样PHD和环指结构域1基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

    张冉冉;张月怡;宫铮;李波;

    目的探讨microRNA-144 (miR-144)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检测NSCLC患者组织中miR-144以及泛素样PHD和环指结构域包含1(Ubiquitin like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 1,UHRF1)的表达预后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CCK-8、AO/EB以及γH2A检测不同表达miR-144对NSCLC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增殖以及DNA损伤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CNA、Bax、Bcl-2及UHRF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证明miR-144以及UHRF1的靶向关系。结果在NSCLC患者组织中,miR-144表达水平较低,低表达miR-144 NSCL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miR-144者。UHRF1在NSCLC患者组织中明显升高,且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和种族有显著差异。低表达UHRF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UHRF1的NSCLC患者。过表达miR-144能够明显降低A549细胞活性,诱导A549细胞凋亡,增加γH2ax表达;抑制PCNA以及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荧光素酶报告证明UHRF1是miR-144的靶基因。同时,低表达miR-144能够使UHRF1表达增加,过表达miR-144能够抑制UHRF1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44通过靶向UHRF1诱导A549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参与NSCLC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影响预后。

    2020年04期 v.23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四君子汤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机制

    王庆哲;张恩崇;鞠培新;宋永胜;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机制。方法 BATMAN-TCM数据库预测四君子汤成分及靶蛋白基因,使用TCGA数据库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构建PPI网络筛出候选关键基因,GEPIA数据库验证表达量,确定关键基因。生存分析和tdROC曲线验证关键基因对前列腺癌的意义。结果四君子汤靶蛋白基因共1 622个,其中在TCGA数据库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9个。PPI网络中候选关键基因为UGT1A1、ALB、PTGS2、CYP19A1和ADCY8。经GEPIA数据库表达量验证,PTGS2为关键基因。生存分析提示该基因表达量增高可改善预后。tdROC曲线表明PTGS2对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四君子汤可通过靶向PTGS2基因加强表达,从而逆转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2020年04期 v.23 299-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1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8 ]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细胞介素-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裴良艳;易继龙;刘芸;周静静;袁天琪;卢志刚;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2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NGAL、IL-18和MCP-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对照组、观察组CSS评分在治疗后3 d、7 d、14 d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对照组NGAL、IL-18、MCP-1水平降低(P<0.05);治疗7 d、14 d时,观察组NGAL、IL-18、MCP-1水平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NGAL在治疗7 d、14 d时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18、MCP-1在治疗后14 d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3%vs.78.18%,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能通过降低老年ACI患者NGAL、IL-18和MCP-1水平,改善CSS评分,进而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020年04期 v.23 30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 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探讨

    俞伟飞;王欣;陈薇薇;吴云;宋金辉;余丹华;

    目的探讨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4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对症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复脉方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过氧化氢酶及相关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2%vs.76.7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候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改善,观察组偏瘫、口舌歪斜、言语蹇涩/不语、气短乏力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1.05±0.22)分vs.(1.63±0.38)分,(0.92±0.19)分vs.(1.47±0.35)分,(0.95±0.19)分vs.(1.41±0.36)分,(1.11±0.18)分vs.(1.57±0.30)分,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26±1.49)分vs.(12.49±2.31)分,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36±10.71)分vs.(63.50±7.45)分,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vWF、FIB低于对照组[53.82%±7.06%vs.64.64%±8.80%,105.47%±20.83%vs.124.26%±25.69%,(2.09±0.27) g/L vs.(2.62±0.45) g/L,P<0.05],PT、APTT、TT高于对照组[(14.75±1.97) s vs.(12.59±1.61) s,(43.52±8.26) s vs.(37.65±7.49) s,(18.84±2.09) s vs.(16.10±1.32),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10 s、全血黏度/100 s、PV、EDR低于对照组[(9.80±0.99) mPa·s vs.(11.54±1.42) mPa·s,(5.31±0.40) mPa·s vs.(6.98±0.63) mPa·s,(1.67±0.38) mPa·s vs.(2.10±0.52) mPa·s,(18.93±2.15) mm·h vs.(23.37±3.31) mm·h]。治疗后,观察组过氧化氢酶和相关生长因子水平均改善,观察组过氧化氢酶、VEGF、bFGF高于对照组[(21.93±5.83) pg/ml vs.(18.79±4.20) pg/ml,(327.51±70.36) pg/ml vs.(285.03±61.84) pg/ml,(35.46±4.22) pg/ml vs.(27.68±3.36) pg/ml]。结论自拟复脉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保护神经损伤,促进生活质量恢复,并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黏稠度指标,可能与该方案对过氧化氢酶、VEGF、bFGF水平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2020年04期 v.23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7 ]
  • 前列地尔联合丁苯酞对LI合并轻度VCI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胡俊涛;陈国芹;曹凯;赵亮;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2例LI合并轻度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1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治疗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氧化应激水平、神经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P<0.05),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水平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活性肽100-β(S-100β)水平降低(P<0.05),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测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P<0.0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LI合并轻度VCI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修复脑组织神经缺损,利于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2020年04期 v.23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3 ]
  • 一例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

    赵紫微;单锦华;史立业;陈玲;礼希曦;

    本文通过分析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阐述了此类急性心肌梗死的用药选择和治疗时机,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演变,及此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原因,为相同临床情况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治疗经验。

    2020年04期 v.23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神经白塞氏病8例临床分析

    陈晶贞;朱仁敬;汪柳霞;陈星宇;郑维红;苗佳音;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 disease,NB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情况。结果神经系统表现:头痛(6例)、锥体束征(4例)、肢体瘫痪、麻木(3例)、复视(1例)、记忆力及理解力下降(1例)、视力下降伴视乳头水肿(1例)。脑脊液异常5例,颅脑MRI、MRA、MRV及DSA提示:脑干受累5例,基底节、侧脑室旁病灶3例,横窦血栓形成1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5例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3例病情较重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遗留头痛或一侧肢体麻木。结论 N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预后较差,应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2020年04期 v.23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联合阻滞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应用

    曹惠鹃;周南;崔小鹏;张瑜;于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重外周神经联合阻滞在PACU(麻醉后恢复室)中用于全麻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12月PACU单侧下肢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镇痛组(D组)和外周神经阻滞镇痛组(N组),每组30例。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N组由同一名操作者根据手术部位镇痛需要,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局麻药采用0.375%罗哌卡因。结果与D组比较,N组术后30 min、60 min、4 h、12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D组和N组PACU停留时间[(52.7±3.4) min vs.(50.0±4.2) min]、PACU内地佐辛的用量[(2.9±3.6) mg vs.(0.7±2.1) mg]、追加例数(12例vs.3例)和术后24 h病房内使用镇痛药的例数(17例vs.4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4例、呕吐3例,嗜睡7例,N组均未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N组术后24 h总体满意度中满意率(23.3%vs.50%)和一般满意率(26.7%vs.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ACU中利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是有效和可行的。外周神经阻滞可以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缩短PA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使用量,不良反应少,总体满意度较高。

    2020年04期 v.23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8 ]
  • 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潘桂芳;潘方立;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且行正颌手术的全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七氟醚维持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维持术中平均动脉压(MAP)55~65 mmH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即刻、气管插管时、手术不同时间点的HR和MAP;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达目标MAP时间、出血量、瑞芬太尼用量、术野质量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试验组T_3~T_9时间段的MAP及T_2~T_8时间段的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目标MAP时间、出血量、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野评分均在1~3分之间,试验组T_2、T_4、T_6、T_8时刻视野评分1级和2级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照组躁动及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分别为3例(10.0%)、9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手术全麻过程中,采用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MAP达标时间,降低出血量,提高术野质量,降低躁动情况及全麻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4期 v.23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喉返神经监测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张旋;方波;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喉返神经监测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给予米库氯铵0.2 mg/kg(M1组),米库氯铵0.25 mg/kg(M2组),罗库溴铵0.6 mg/kg(R组)进行麻醉诱导。使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全程监测肌松,达到最大肌松抑制后插入美敦力标准加强型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术中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深度。记录诱导时(T_0)、最大肌松抑制时(T_1)、TOF值为25%时(T_2)、TOF值为75%时(T_3)各时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记录首次喉返神经探测时间及喉返神经探测出的肌电振幅数值,同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M1组插管时间长于M2组、R组,M2组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插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从麻醉诱导至使用喉返神经监测仪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肌电位振幅低于M1组、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与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体动,M1组出现3例皮肤潮红,M2组出现2例,R组未出现,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 mg/kg米库氯铵用于麻醉诱导不影响喉返神经监测,同时能满足气管插管及手术需要,适用于喉返神经监测甲状腺手术的麻醉。

    2020年04期 v.23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么娜;杨鸿源;贾玉刚;蔺杰;白耀武;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5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26例。B组采用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A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插管率、ICU滞留时间、术前(T_0)、术毕(T_1)、术后3 h (T_2)、术后6 h (T_3)、术后12 h (T_4)、术后24 h (T_5)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PCT、CRP水平。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插管率、ICU滞留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T_5时ACTH、COR、PCT、CRP水平高于T_0时,且A组ACTH、COR、CR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T_1~T_5时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可降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激水平。

    2020年04期 v.23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1 ]
  • 干扰素α2b给药途径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KL-6、ICAM-1、TNF-α的影响

    李佳;王维;宋鹏;刘利铭;张慧玉;刘晓佳;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给药途径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KL-6、ICAM-1、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雾化组与肌注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总有效率,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 d、2 d、3 d、4 d、5 d、6 d、7 d后的临床症状总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的血清CD~+_3、CD~+_4、CD~+_8、CD~+_4/CD~+_8、KL-6、ICAM-1、TNF-α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整体疗效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治疗4 d、5 d、6 d、7 d的临床症状总评分低于肌注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CD~+_3、CD~+_4和CD~+_4/CD~+_8升高,CD~+_8降低(P<0.05);雾化组治疗7 d后CD~+_3、CD~+_4和CD~+_4/CD~+_8高于肌注组,CD~+_8低于肌注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雾化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TNF-α低于肌注组(P<0.05),两组K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给药可取得与肌注给药相当的疗效,同时可加速患儿症状缓解,调节免疫,血清ICAM-1、TNF-α下降幅度大,安全性良好。

    2020年04期 v.23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7 ]
  • 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红军;胡文静;江志;杨赛;冯枚;王平;杨理明;

    目的探究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左乙拉西坦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血清NSE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以及后遗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4%vs.65.3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SE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出现高热、颅内高压、意识障碍、抽搐和锥体外系反应等后遗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12%vs.30.61%,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伴癫痫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患儿的后遗症复发率。

    2020年04期 v.23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7 ]
  • 含质子泵抑制剂的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本-效果分析

    李理总;刘彤;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济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四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司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bid,14 d"成本-效果比最低,优于其他方案。四组治疗方案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铋剂四联疗法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其中"艾司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bid,14 d"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性。

    2020年04期 v.23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5 ]

药学研究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片姜黄热风干燥工艺

    周江;岳显可;倪金烽;张云;冯婉红;

    目的响应面法优选片姜黄热风干燥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干燥温度和装载量为主要因素,以干燥效率、挥发油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片姜黄热风干燥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75℃,装载量:15.5 kg/m~2,片姜黄的干燥效率为1.076 kg/(m~2·h),挥发油含量为3.24%,浸出物含量为12.2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为片姜黄热风干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23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中杂质1,4-丁烷磺内酯

    李闻新;张雪柏;律涛;王巧;

    目的建立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_7-β-CD)中的杂质1,4-丁烷磺内酯(1,4-BS)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DB1701 (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纯度99.999%),燃气为氢气,助燃气为空气;载气流速30 ml/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00℃,恒温0 min,再以3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260℃,恒温3 min;检测器温度为270℃;柱前压为9.9 psi;分流比为10∶1;进样1μl。采用二乙砜作为内标。结果二乙砜与1,4-BS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131 min和8.615 min;1,4-BS的检测限为0.112 6 ng,定量限为0.259 9 ng;1,4-BS在2.984~8.95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高、中、低3种浓度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99.3%、100.3%,精密度分别为1.6%、1.2%、1.2%;1,4-BS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萃取率分别为81.6%、73.0%、71.8%,RSD分别为14.3%、5.4%、6.3%;二乙砜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萃取率分别为59.0%、62.4%、50.5%,RSD分别为10.9%、7.6%、10.2%。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可满足检测要求,避免了美国药典论坛(PF)规定的标准加入法的繁琐计算,可作为SBE_7-β-CD中的杂质1,4-BS的有效检测方法。

    2020年04期 v.23 358-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体系”构建中的药学实践

    邵丹;毕铁琳;于倩;郭义明;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体系构建的工作模式及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从多方面开展院内VTE防控体系构建中的药学实践工作。结果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参加多学科会诊、点评重点住院病例医嘱、药学查房、合理利用基因检测、参与临床培训巡讲等工作,参与VTE防控体系构建中的药学实践,协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给予合理用药建议,并获得了临床科室认可。结论初步形成了临床药师参与院内VTE防控构建的工作模式。

    2020年04期 v.23 36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安全用药

  • 雾化吸入疗法在传染病医院的应用与合理性分析

    杨少杰;周淑娟;夏玉朝;薛晓拉;陈岩岩;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药的药品使用情况和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6月雾化吸入途径用药的使用情况,随机抽取600份病历对其雾化吸入医嘱进行点评分析。结果我院雾化吸入途径用药消耗金额最大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32.60万元,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药的药品DDDs最大的为异烟肼注射液,为38 667。9种非雾化剂型药品中,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盐酸氨溴索、金银花免煎颗粒、注射用糜蛋白酶、注射用盐酸溴己新的雾化比例均>50%,金额占比均>60%。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最多的3个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结核(182例)、喉结核(105例)、肺结核(87例),占抽取病历的62.33%,不合理医嘱数最多的2个类型为给药途径不适宜(269个)、用法用量不适宜(327个),占比为75.83%。雾化液量<6 ml的医嘱数为700,占比为68.43%。结论雾化吸入疗法在我院应用广泛,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

    2020年04期 v.23 36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7 ]

综述

  • 异甘草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石玉花;李瑞萍;陈小芸;杨艳;郭钰珍;

    异甘草素(ISL)是从甘草根茎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ISL药理特性丰富,有抗癌、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心律失常、保肝、治疗艾滋病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尤其抗肿瘤作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异甘草素常见抗肿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为异甘草素进一步的研究和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23 37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73 ]
  • 维生素D在肾移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潘刚;王谨涵;席春生;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肾两步羟化后形成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代谢物[1,25(OH)_2D,骨化三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在肾移植受者中很常见。肾移植受者维生素D的水平与移植后感染、肿瘤、心血管疾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移植物功能障碍、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总结了维生素D在肾移植患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提高对肾移植后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3 37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慢性心力衰竭伴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研究临床进展

    张燕飞;陈苏宁;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衰患者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往往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不适症状。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心衰并发胃肠紊乱应给予治疗,西医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中医擅长缓解胃肠功能失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或将成为治疗手段。

    2020年04期 v.23 380-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3)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指导;(4)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5)新药应用的临床进展研究;(6)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用

    2020年04期 v.23 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