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綦欣竹;毛安琼;李正芬;袁雪梅;刘庆;张英;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老龄大鼠HPA轴和海马BDNF-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老龄健康雄性Sprangue Dwaley大鼠120只,18~20月龄,体重4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体外循环组(T组)、体外循环+右美托咪定组(D组)、体外循环+生理盐水组(NS组)。C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T组大鼠仅建立体外循环模型,D组大鼠腹腔注射50μg/kg右美托咪定后进行体外循环手术,NS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进行体外循环手术。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穿梭箱实验检测大鼠学习条件反射能力,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在新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ERK及CRE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BDNF、ERK及CREB的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T组、D组、NS组大鼠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主动回避反应次数减少,主动及被动回避反应潜伏期延长,直立次数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升高,海马BDNF、ERK及CREB蛋白的表达和阳性神经元计数降低(P<0.05);与T组、NS组相比较,D组大鼠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主动回避反应次数增加,主动及被动回避反应潜伏期缩短,直立次数增多,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血浆中CRH、ACTH和CORT浓度降低,海马BDNF、ERK及CREB蛋白的表达和阳性神经元计数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体外循环手术老龄大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A轴、激活海马BDNF-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2期 v.24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4 ] - 艾依热提·买买提;木拉提·热夏提;
目的探讨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评估龙胆苦苷对大鼠前列腺器官指数、组织病理形态,以及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炎症介质COX-2、PGE2的表达水平及iNOS酶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NF-κB和MAPKs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有保护作用,其可以降低前列腺器官指数,缓解前列腺组织病理损伤,此外,龙胆苦苷下调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炎症介质COX-2、PGE2的表达水平及iNOS酶活性,下调p-p65、p-ERK/ERK、p-JNK/JNK、p-p38/p38的表达水平。结论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2021年02期 v.24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3 ] - 程春来;车元;丁雯;吕晓君;
目的研究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分别设置对照组、40μmol/L川芎嗪组、5μmol/L雷帕霉素组、40μmol/L川芎嗪联合5μmol/L雷帕霉素组,各组SKOV-3细胞给药后继续培养48 h后,MTT法考察各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Bax、Bc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中PI3K、Akt、mTOR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SKOV-3细胞周期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川芎嗪组及雷帕霉素组相比,川芎嗪联合雷帕霉素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SKOV-3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SKOV-3细胞Bax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I3K、Akt、mT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1期SKOV-3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mTOR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2期 v.24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4 ] - 方欢乐;张慧;陶炎炎;李瑶窈;陈衍斌;
目的基于整合药理学,研究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d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 V2.0),预测分析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当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17种有效成分,直接或间接作用于PPARG(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OE(载脂蛋白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炎性趋化因子(C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TTP(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等26个核心药靶,这些药靶作用涉及胆固醇跨膜转运、胆固醇酯代谢、炎症反应、脂质氧化修饰、PPARα活性基因的表达等10条主要调控通路。结论可预测当归中部分有机酸和挥发油成分主要通过PPARG、MTTP靶标作用炎症及脂质代谢通路对抗AS的发生。
2021年02期 v.24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53 ] - 揭琼;万盟;赵拯;朱余兵;
目的分析我院成人颅脑疾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并探究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MS/MS法对我院2019年3月至11月预防性应用丙戊酸钠的76例颅脑疾病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并收集用药剂量、剂型,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和合并用药等信息,对监测结果及上述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者VPA平均血药浓度为(51.00±35.22)μg/ml,结果位于有效浓度范围内29例(38.2%),低于有效浓度范围41例(53.9%),高于有效浓度范围6例(7.9%)。4例出现癫痫症状,其中2例VPA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范围,2例在有效浓度范围内。7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用药剂量方面,按照常规起始剂量10~15 mg/kg给药,患者VPA平均血药浓度为(43.65±34.56)μg/ml,低于有效浓度范围,达到有效浓度范围比例仅占38.1%。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女性患者VPA血药浓度高于有效浓度范围占比达18.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45~59岁年龄组VPA平均血药浓度为(58.21±33.51)μg/ml,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在有效浓度范围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剂型方面,针剂组平均血药浓度为(54.89±35.77)μg/ml,高于普通片(45.98±36.58)μg/ml和缓释片(35.27±29.43)μg/ml。肝肾功能方面,肝功能异常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VPA平均血药浓度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这可能与肝肾功能影响药物代谢排泄有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方面,76例患者中有11例在预防应用VPA期间合并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其平均血药浓度值[(23.82±23.62)μg/ml]及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患者占比(9.1%)均显著低于未合并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P<0.05)。结论在颅脑疾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VPA期间,常规剂量下VPA稳态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范围比例可能并不高,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剂型和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影响VPA血药浓度,使用时需重视监测其血药浓度,建议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并结合患者临床效果及时调整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促进VPA个体化给药,以提高药物预防作用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2021年02期 v.2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6 ] - 文微微;王燚鑫;张蔚蔚;
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2例AIS患者,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7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2组:MoCA≥26分的为认知功能恢复良好组(52例),MoCA<26分的为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6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可能影响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认知功能恢复良好组与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相比,房纤颤史、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发病到溶栓时间、8-OHdG、MnSOD、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恢复不良组血清8-OHdG与溶栓治疗后7 d 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MnSOD与溶栓治疗后7 d 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8-OHdG、FPG、TC、LDL-C、发病到溶栓时间均是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MnSOD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8-OHdG、MnSOD、房纤颤史、NIHSS评分、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发病到溶栓时间、FPG、TC、LDL-C均与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可为预测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02期 v.24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0 ] - 喻勤;彭昌能;刘浒;
目的考察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动力水平和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PGE2、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血清胃黏膜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及胃动力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PGE2含量较治疗前上升(P<0.05),胃黏膜IL-8含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胃泌素-17(G-17)、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IL-23、IL-3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血清中G-17、S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GAS、MTL、IL-23、IL-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运动节律、胃电节律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胃运动节律、胃电节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患者胃肠激素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2021年02期 v.2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2 ] - 李莉;邵兵;刘琳琳;姜美娴;崔颖;
目的考察外科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使用情况,为改进围手术期的合理规范治疗及提升相应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2018年1-8月出院的手术患者,共526例,统计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PPI使用情况,依据相关的指南及共识,提供合理化规范及改进相应的护理方案。结果 526例手术患者均预防性静脉应用PPI,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不同手术类别的患者,PPI的用药时间主要是术后给药,合计321例,占61.03%;术前给药的患者合计205例,占38.97%。在住院天数的比较上,肠道及胃部手术患者住院时间较长,PPI用药疗程也较长。合理用药方面的主要问题为用药次数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的主要问题为超预防标准剂量给药;用药途径方面:某些患者能口服,却选择静脉给药,还有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的情况。预防使用PPI的患者中,高危险因素组临床药物的费用、PPI的费用及住院费用,均高于非高危险因素组。但非高危险因素组中PPI在住院总费用和药物总费用的比例均高于高危险因素组。结论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PPI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合理化规范及改进相应的护理方案,对于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1年02期 v.24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1 ] - 付强;刘丽秋;杨沿浪;杨鹏鹏;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18例T2D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达格列净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足细胞标记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足细胞标记蛋白、丙二醛均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足细胞标记蛋白、丙二醛下降更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足细胞损伤,进而降低蛋白尿。
2021年02期 v.24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56 ] - 郝冬;张锦;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复合利多卡因及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6-12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20~70岁患者共80例,ASAⅠ~Ⅱ、BMI为18.5~27.9 kg/m~2,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组:依次缓慢静注芬太尼0.05 mg,丙泊酚1.5~2 mg/kg;B组为利多卡因气雾剂+利多卡因+丙泊酚组:利多卡因气雾剂喷喉后,依次缓慢静注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g/kg、丙泊酚注射液1.5~2 mg/kg。镜检中如发生呛咳,静注丙泊酚注射液30~50 mg。记录入室时(T_0)、胃镜过咽喉部时(T_1)、苏醒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镜检持续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注射液用量、胃镜检中的呛咳发生率。观察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发生。结果 B组T_1时刻的MAP高于A组(P<0.05);A组胃镜检中的呛咳发生率、丙泊酚注射液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气雾剂表面麻醉复合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g/kg、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应用在胃镜检查中可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丙泊酚注射液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1年02期 v.2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9 ] - 袁利刚;万成福;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疼痛科诊治的阴部神经痛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普瑞巴林与度洛西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及12周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SQI和PHQ-9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和PHQ-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8、12周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普瑞巴林可以有效缓解阴部神经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2021年02期 v.2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段书云;王万粮;薛惠英;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126例,在全部接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调脂治疗、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HAMA≥14分/HAMD≥20分并同意接受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46例),其余患者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片100 mg/d口服,疗程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改为50 mg/d维持治疗,于术后2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复查评估,再次评定量表,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例(10.8%),对照组为21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疗效确切,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21年02期 v.2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7 ] - 韩淑贞;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分别联合BiPAP、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P组、CP组,各40例。其中BP组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CP组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及吸入氧浓度指标、肺功能、住院时间、呼吸支持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PaO_2、SpO_2均升高(P<0.05),PaCO_2均降低(P<0.05);PaO_2/FiO_2、CD均升高(P<0.05),RAW均降低(P<0.0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组住院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较CP组缩短,3 d内呼吸暂停发生例次少于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较其联合CPAP方案治疗有效率更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血气及吸氧指标,改善肺功能,促进患儿撤机后自主呼吸支持的恢复与建立,对今后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1年02期 v.24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6 ] - 赵骞;李双月;杨峰;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ICM)相关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放射科、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6 587例的资料,其中发生过敏反应的5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在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评估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碘造影剂患者共6 587例,发生过敏反应率为0.85%。病例组患者在有ICM相关过敏反应的个人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药物过敏史、其他过敏性疾病、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家族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病史、过敏性疾病、甲亢和ICM相关过敏反应家族史是ICM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提示其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2021年02期 v.24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