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应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氟伐他汀对胰腺癌细胞作用的关键靶点

    朱秀贤;杨舜娟;林菁红;甘惠贞;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综合考察氟伐他汀对胰腺癌MiaPaCa-2和PANC-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采用分子对接预测关键蛋白靶点。方法 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中下载氟伐他汀处理胰腺癌MiaPaCa-2和PANC-1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以P<0.05和|logFC|>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互作关系。采用VennDiagram R包取交集,得到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应用clusterProfiler R包,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将差异表达基因互作关系可视化并找出潜在的关键基因,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Tools-1.5.6将预测得到的关键蛋白靶点与氟伐他汀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研究氟伐他汀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20μM氟伐他汀处理48 h后,胰腺癌细胞MiaPaCa-2和PANC-1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共27个,主要涉及DNA复制、DNA错配修复与重组、染色体凝缩以及胞质分裂等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嘧啶代谢、p53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氟伐他汀与EXO1、MCM10、CDC45和KIF14这4个蛋白靶点之间具有较低的结合自由能,结合稳定。结论 氟伐他汀能够影响胰腺癌细胞MiaPaCa-2和PANC-1细胞基因表达谱。EXO1、MCM10、CDC45和KIF14可能是氟伐他汀治疗胰腺癌潜在的作用靶点。

    2022年12期 v.25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衰老细胞清除剂ABT-263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增敏作用及机制

    陈寅南;于田雨;郭晓龙;范姝;白甜田;李昕沛;

    目的 探究衰老细胞清除剂ABT-263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87MG细胞系,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TMZ组和TMZ+ABT组。应用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的衰老;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应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组U87MG细胞中P53、P21、Bcl-2、Bax、PARP1和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量。应用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组中U87MG细胞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TMZ(200μmol/L)组相比,TMZ(200μmol/L)+ABT(2μmol/L)组细胞衰老率显著下降(P<0.05),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速率显著减慢(P<0.05)。与相同TMZ剂量单药给药组相比,TMZ(10μmol/L)+ABT(2μmol/L)低剂量组、TMZ(50μmol/L)+ABT(2μmol/L)中剂量组、TMZ(200μmol/L)+ABT(2μmol/L)高剂量组细胞P2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联合给药组细胞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联合给药组细胞PARP1剪切体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中、低剂量联合给药组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此外,TMZ(100μmol/L)+ABT(1μmol/L或2μmol/L)组和TMZ(100μmol/L)组相比,显著改变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12个,其中上调基因141个,下调基因171个,富集分析涉及多条炎症反应以及调控细胞过程相关的通路。结论 ABT-263联合TMZ可以抑制U87MG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由TMZ诱导的U87MG衰老细胞,干扰生长停滞肿瘤细胞的恢复能力,防止肿瘤复发。

    2022年12期 v.25 1064-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远志皂苷D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

    梁义;李健;白波;孙成林;孙宏旭;

    目的 探究远志皂苷D(PGD)对结直肠癌(CRC)的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PGD处理结直肠癌SW620细胞,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将结肠癌细胞皮下注射于裸鼠并给予PGD,测量肿瘤体积及瘤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肿瘤Ki-67表达;β-catenin过表达质粒转染PGD处理后的结直肠癌SW620细胞,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 PGD剂量依赖地抑制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GSK3β、β-catenin、cyclinD1和c-Myc表达水平;PGD降低结直肠癌SW620细胞肿瘤体积、瘤重及肿瘤组织Ki-67表达;过表达β-catenin促进PGD处理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PGD在体外抑制CR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在体内抑制CRC细胞移植瘤肿瘤生长,这可能与其抑制GSK-3β磷酸化,从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2年12期 v.25 1071-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2005-2021年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现状

    阎金杉;李智;徐璐;李贺明;冮筱毓;赵明芳;

    目的 对2005-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限定检索式为novel checkpoint inhibitor AND immunotherapy,检索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和地区期刊及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发文数量,美国、中国和意大利位列前3名。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是发文量前3名的机构。该领域内发表文献的期刊相对集中,多为肿瘤学和免疫学为主题的杂志。在关键词分析中可知,可关注以PD-1/PD-L1抑制剂与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替瑞利尤单抗)的联合应用,同时也应该关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靶点:如CD73、4-1BB、CD8~+T细胞、NK细胞。结论 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进展和关注的热点,从而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5 1077-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PD-1/PD-L1抑制剂与心力衰竭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狄潘潘;胡云飞;贾淑云;岳云月;李帅;王志远;

    目的 挖掘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4种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相关心力衰竭事件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对4种PD-1/PD-L1抑制剂相关心力衰竭事件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以65~85岁居多。4种PD-1/PD-L1抑制剂均检出心力衰竭事件,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发生心力衰竭事件的频次分别为592次、322次、189次和56次。其中急性左心衰竭在帕博利珠单抗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在4种PD-1/PD-L1抑制剂中均有可疑信号生成,慢性心力衰竭在阿替利珠单抗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结论 4种PD-1/PD-L1抑制剂均可能诱发严重心力衰竭事件,临床在使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护。

    2022年12期 v.25 1082-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对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说明书禁用药品建立临床路径前后的干预效果分析

    曾艳;马春玲;

    目的 分析比较医药共同建立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说明书禁用药品临床使用路径前后药师对该类药物的干预效果,探讨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方法 2021年1-6月临床药师对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科住院的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说明书禁用药品进行审核及干预并记录干预结果,2021年7月,通过医药沟通建立被干预药品的临床使用路径,2021年8月-2022年1月,再次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科住院的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禁用药品根据临床路径进行审核干预并记录干预结果,与2021年1-6月的干预问题及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21年1-6月,药师审核发现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说明书禁用药品9种并进行干预,其中5种药品临床拒绝停用,4种药品临床接受干预停用,但之后均重复出现。2021年8月-2022年1月,根据临床路径,对之前干预的9种药品进行审核,有2种药品仍出现问题,但药师干预后均被临床接受,且均未重复出现。结论 医药共同建立临床路径可能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一条有效途径。

    2022年12期 v.25 1087-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的关系

    邱波;袁良东;李洋;张士奇;梁卫东;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与血清抗PLA2R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80例患者,分为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32例,给予醋酸泼尼松片0.5 mg/(kg·d),联合他克莫司0.05~0.1 mg/(kg·d)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评估两组的总体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阳性组、阴性组的总体缓解率分别为31.3%、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阴性组总体缓解率高于阳性组(75.0%vs.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相比,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总体缓解率。

    2022年12期 v.25 1090-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艾曲泊帕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宗仁;宋闿迪;汤宝林;

    目的 分析艾曲泊帕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结缔组织病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双色球分组方式将入选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n=30),对照组采取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艾曲泊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浓度、Th淋巴细胞因子(IL-2、IL-4、IL-5、IFN-γ)水平、CD19~+及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值、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Th淋巴细胞因子水平、CD19~+及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值、IL-4与IL-5水平升高(P<0.05),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IL-2及IFN-γ水平、CD19~+及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值IL-4、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IL-2及IFN-γ水平、CD19~+及CD5~+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曲泊帕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调节免疫系统平衡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促进血小板增加,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2022年12期 v.25 1094-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AHM-Topsis法的骨科围手术期蔗糖铁注射液合理性评价

    何青青;田娜妮;姚杨;朱琳;杨蕊;惠娇娇;

    目的 建立骨科围手术期蔗糖铁注射液合理应用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蔗糖铁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及书籍制定其在骨科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采用AHM-Topsis法对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2021年骨科围手术期使用蔗糖铁注射液的261份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61例患者中相对接近程度(C_i)等于1的患者50例(19.16%),60%≤C_i<100%的患者186例(71.26%),C_i<60%的患者25例(9.58%)。存在问题包括: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联用不规范、给药频次不适宜以及补铁总剂量不合理等。结论 采用AHM-Topsis法对骨科围手术期蔗糖铁注射液合理性进行多个指标的评价,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蔗糖铁注射液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相关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22年12期 v.25 1098-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 ]
  •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效果的观察

    冯兆胜;武亚芸;梁士权;王建刚;朱健;郭志佳;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全麻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复合艾司氯胺酮组(试验组)和单纯瑞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实施静脉麻醉,常规诱导后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试验组切皮前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术中按0.15 mg/(kg·h)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T0)、8 h(T1)、12 h(T2)、24 h(T3)、48 h(T4)5个时间点的静息、活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中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记录术后1 d、1个月、3个月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疼痛评分(LANSS)。结果 试验组24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累计用量低于对照组[(81.30±2.39)μg vs.(89.67±3.88)μg,P<0.05];试验组在术后T0、T1、T2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晚于对照组[(85.46±10.76)min vs.(41.12±13.83)min,P<0.05];24 h内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少于对照组[(6.20±1.59)次vs.(11.78±2.58)次,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的L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1.38±2.05)分vs.(15.06±1.89)分,(8.62±1.63)分vs.(12.70±1.28)分,(6.50±1.56)分vs.(11.16±1.73)分,P<0.05]。结论 术中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减轻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其对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一定意义。

    2022年12期 v.25 1103-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经阴道超声取卵术的临床观察

    程旭丽;曹惠鹃;邹彬;孙莹杰;刁玉刚;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环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TVOR)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2月1日至3月31日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双通道穿刺针取卵术的患者120例。按照环泊酚不同剂量分为0.4 mg/kg组(C1)、0.6 mg/kg组(C2)和0.8 mg/kg组(C3),三组镇痛药舒芬太尼剂量均为0.06μg/kg。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环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结果 C2组(7.5%)、C3组(2.5%)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C1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5.0%)、C2组(7.5%)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3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组环泊酚诱导剂量平均约为60 mg,苏醒时间约为10 min,与C1、C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泊酚0.6 mg/kg联合舒芬太尼可为经阴道超声双通道无痛取卵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且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年12期 v.25 110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临床药学

  • 利拉鲁肽致严重恶心呕吐患者的药学监护

    王慧敏;汤智慧;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的合理应用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文献对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致严重恶心、呕吐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及关联性评价,对药物用法用量、合理应对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药师在应对利拉鲁肽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合理使用药物、正确防范药物不良反应提出处理建议。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实施药学监护,协同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与依从性。

    2022年12期 v.25 1112-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 临床药师参与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的药学实践

    何振济;石功亮;陈碧;李辉;杨度;王瑞雪;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的药物治疗,结合疾病与用药特点,从药物选择、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依从性方面进行分析,协助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对患儿开展个体化用药宣教。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临床医生及患儿提供有效、优质服务,避免了患儿不适宜地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或进行肾脏穿刺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提高了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减少了半年内的复发次数。

    2022年12期 v.25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安全用药

  • 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文献分析

    郑婷婷;韩爽;赵慧;刘思彤;张威;甄健存;

    目的 探讨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的文献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提取文献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过程和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0例患者,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0.9±17.5)岁。7例ADR在用药后4个月内发生,10例患者用药后心率均降至60次/min以下,其中6例患者心率降至45次/min以下,最低降至24次/min。10例患者的心动过缓均与克唑替尼相关,其中7例患者为严重的ADR,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克唑替尼致心动过缓虽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目前文献报道较少,且多为严重ADR,需引起临床关注与重视。

    2022年12期 v.25 1118-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

    牟英;庾辉;赖柱宏;王虎;罗彩东;敬怀志;

    目的 在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中评估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PIM)情况及PIM数量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提取1 02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老年HF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情况和药物治疗的数据,同时采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估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评估抑郁情况,采用2019版Beers标准评估患者的PIM情况。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MLHFQ、PHQ-9与PIM数量或药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共服用了8 319种药物,平均服用(8.11±3.29)种药物,有80.02%的患者至少服用了1种PIM。利尿剂(57.99%)和质子泵抑制剂(42.98%)是最常用的PIM。PIM的数量与药物数量、MLHFQ、PHQ-9评分呈中度相关。线性回归显示,药物数量、年龄≥85岁、肾功能不全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Ⅲ的HF与增加的PIM相关。结论 在老年HF患者中发现用药数量、年龄增加和肾功能不全、心功能恶化会提高PIM的占比,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症水平,因此需要临床多学科团队来控制HF患者的PIM应用。

    2022年12期 v.25 1123-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22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 //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22年12期 v.25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

    2022年12期 v.25 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综述

  • PPARs激动剂对糖尿病伤口的促愈合机制及研究进展

    黄皓;鲍蕾蕾;李晓龙;蒋会荣;台宗光;朱全刚;信如娟;

    伤口愈合是一个连贯而复杂,需要多种免疫细胞、皮肤细胞参与并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性质在高糖情况下发生改变,免疫细胞、皮肤细胞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受到抑制,伤口难以愈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是核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中,可通过调节脂肪酸稳态、抑制过度炎症、改善创面的增殖和重塑等作用促进伤口的愈合。因此,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PPARs及其激动剂在糖尿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进展,为PPARs激动剂在糖尿病伤口愈合中的应用和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2022年12期 v.25 1127-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黄连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维萍;苏丹颖;

    缺血性脑卒中(IS)是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病,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需要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大多数患者难以紧急恢复脑血流,IS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广泛存在于黄连、黄柏、小檗等中草药的天然生物碱,不良反应少,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本文对黄连素治疗IS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2022年12期 v.25 1132-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 ]
  • 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天贵;张大庆;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以再灌注后心肌供氧不足和无血流恢复为特征,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梗死心肌愈合不佳和左心室重构不良,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的发生风险。糖尿病不仅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会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心肌对I/R损伤的易感性,降低心肌对心脏保护策略的反应性,增加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而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加重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2022年12期 v.25 1137-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67T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武丹威;杜欣;朱思源;董迪;甄健存;张威;

    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骨肉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的基石,但其药效学及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6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相关,但并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目前在骨肉瘤血液系统肿瘤中甲氨蝶呤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67T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相关性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2022年12期 v.25 1142-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全身药物对视网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安洋;彭亿;李蕴智;成艾璇;范斌;

    多种全身性应用药物可通过各种机制导致视网膜损伤。为了明确损伤机制,及时干预、减轻后果,本文从引起视网膜损害的药物种类、损害机制、损害剂量、导致视网膜损害的层次以及停止用药后视网膜是否可恢复5个方面进行论述,涉及药物包括抗雌激素类、风湿免疫系统常用药、抗结核类及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用药,旨在介绍常用药物引起视网膜损害的最新进展。

    2022年12期 v.25 1147-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