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扶正排毒汤对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的影响

    陈苏宁;方银玲;史业东;邵耀中;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一般情况及肾脏改变等的影响。方法以腺嘌呤水溶液灌胃方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扶正排毒汤组、西药包醛氧化淀粉对照组共5组。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以相应药物治疗30 d,观察CRF大鼠一般情况及肾脏肉眼外观、光镜及电镜下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各治疗组比较,扶正排毒汤可显著增加模型大鼠体质量(P<0.01,P<0.05),降低因腺嘌呤引起的CRF大鼠的肾脏代偿性增大,改善CRF大鼠肾脏病变。结论扶正排毒汤可改善CRF大鼠预后,减轻大鼠肾脏病变。

    2010年01期 v.1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7 ]
  • 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全身性感染早期循环及活化蛋白C的影响

    吕杰;杨劲松;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全身性感染早期循环及活化蛋白C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全身性感染大鼠模型。清洁级雄性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血必净组3组,每组25只。各组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4、6、8、12 h组,每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应用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注射进行麻醉,并维持镇静,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并持续补液。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术后即开始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血必净组术后1 h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之后补充生理盐水。实验动物在规定的时间点取血后处死。血浆APC含量用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假手术组MAP轻微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手术组和血必净组MAP均下降,并逐渐进入休克状态,第11和12小时MAP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必净组进入休克时间晚于手术组,且MAP略高于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血APC含量未降低。而手术组的血APC含量在术后2 h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必净组的血APC含量在术后早期逐渐升高,并在术后4、6 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手术组,之后迅速下降,术后12 h低于假手术组(P<0.01),但仍高于手术组(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全身性感染早期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在全身性感染早期使用该药对大鼠蛋白C系统有一定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的机制之一。

    2010年01期 v.1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葫芦素B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张美侠;杨姣;王艳丽;周雪莹;李岭;邓意辉;

    目的观察葫芦素B(Cucurbitacin B)对非磷酸化STAT3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磷酸化STAT3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葫芦素B分别处理MCF-7和MDA-MB-435S细胞,48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葫芦素B对MCF-7和MDA-MB-435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统计学分析提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结论葫芦素B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STAT3的活化状态无关),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2010年01期 v.1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3 ]
  • 咪喹莫特抑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LR4的表达

    梁汉昌;范瑞金;梁福贵;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oL1样受体(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1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1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LR4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TLR4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t=10.82,P<0.001)。尖锐湿疣患者经过咪喹莫特治疗8周后,皮损消退,外周血中TLR4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患者治疗前的表达水平(t=10.74,P<0.001),但与正常对照者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300 8)。结论TLR4的表达增高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咪喹莫特抑制尖锐湿疣外周血TLR4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0年01期 v.13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循环的影响

    徐敏;董有静;苑妍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 mL+0.9%生理盐水1 mL)1.3 mL(A组)、<160 cm为1.2 mL,160~165 cm为1.3 mL,165~170 cm为1.4 mL,>170为1.5 mL(B组)和1.0 mL+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三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C组(112.9±1.8)mmHg,高于A组(101.9±2.4)mmHg,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C组(111.6±2.2)mmHg,低于A组(102.3±2.7)mmHg,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121.4±2.5)mmHg与A组(109.8±2.3)mmHg、B组(113.8±2.0)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68.7±1.5)mmHg与A组(59.5±2.0)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三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的阻滞效果分别为(1.00±0.00)、(1.00±0.00)和(1.20±0.07)分,A、B组阻滞完善度优于C组(P<0.05);麻黄碱用量C组(0.0±0.0)低于A组(5.3±1.2)和B组(6.0±1.6),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43.3%,B组40%,高于C组3.3%,P<0.05;三组间的恶心、呕吐及胸闷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1.0 mL)复合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恶心、呕吐及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黄素用量少,麻醉效果相对差;固定剂量组1.3 mL与根据身高调整腰麻用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010年01期 v.1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6 ]
  • 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肿瘤外科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

    季淑娟;赵峰;黄礼兵;崔苏扬;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切皮前镇痛对肿瘤外科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肿瘤外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45~74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切皮前镇痛组(Pre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间断给予芬太尼或维库溴铵维持麻醉。Pre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两组患者均采用吗啡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首次PCA时间、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前镇痛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首次PCA时间延长,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切皮前给药,可以提高肿瘤外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2010年01期 v.13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87 ]
  • 0.2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时效性的比较

    成忠平;苑妍新;陈卫民;

    目的研究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25%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60例(2~8岁)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L组(0.25%左旋布比卡因)和R组(0.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患儿麻醉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两组经骶裂孔给予局麻药1 mL/kg。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用七氟烷且均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测定骶管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记录HR、MAP、SpO2,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L组与R组的起效时间[(7.4±2.1)min vs(8.1±2.4)min]和镇痛时间[(423±37)min vs(388±4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浓度、同剂量的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

    2010年01期 v.13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2 ]
  • 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对中毒患者肝衰竭治疗的对比研究

    李铁刚;魏学婷;陈良宏;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毒患者肝衰竭时的不同效果。方法筛选出各种不同毒物中毒患者分别接受血液灌流(HP组)和血浆置换(PE组)治疗后,比较其肝脏功能指标的改变以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并加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肝脏替代治疗以及毒物清除治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液灌流组中,患者血内白蛋白下降较血浆置换组明显(P<0.05)。结论对于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都能有效地进行肝脏替代治疗和清除毒物。

    2010年01期 v.13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5 ]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于杨;张利芸;陈娟;陈曼华;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口服80 mg/d)与缬沙坦组(口服80 mg/d),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替米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161.4±13.1)/(90.0±11.9)mmHg vs(140.0±11.6)/(79.6±8.4)mmHg,(162.1±11.6)/(89.6±11.6)mmHg vs(141.4±10.5)/(80.0±9.6)mmHg,P<0.01。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7.1±0.9)%vs(6.0±1.1)%,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7.0±1.4)%vs(6.9±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结论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

    2010年01期 v.13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5 ]
  • 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刘水策;

    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壁注射缩宫素20 U,并同时予生理盐水500 mL加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宫壁注射欣母沛250μg。比较两组产后2 h内及24 h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内出血量为(258.36±45.5)mL、24 h内出血量为(301.71±49.3)mL,对照组产后2 h内出血量为(398.58±68.6)mL、24 h内出血量为(452.56±52.7)mL,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比缩宫素效果更显著。

    2010年01期 v.13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37 ]

药剂科风采

读者·作者·编者

短篇报道

药学研究

  • HPLC法测定伸筋活血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

    李娟;杨婉花;陈冰;徐佳妮;

    目的建立伸筋活血合剂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1.496~29.92μg/mL(r=0.999 9,n=5)。加样回收率为97.65%,RSD为1.48%(n=9)。结论此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伸筋活血合剂的质量控制。

    2010年01期 v.1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舒乐颗粒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王术平;鲁一;冯丽彬;全红;刘淑兰;

    目的探讨舒乐颗粒的处方配伍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三七提取结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工艺;同时比较水煎煮法、甲醇冷浸法和95%乙醇回流3次法提取豨莶草奇壬醇;比较乙醇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和超声加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绞股蓝皂苷;混合各提取物与其余各药的水提物、炮甲珠粉来制备舒乐颗粒。结果优化三七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用量6倍,提取时间30 min,提取1次;甲醇冷浸法提取豨莶草优于水提法;绞股蓝较佳提取法是75%乙醇超声提取。结论按最优组合的三七提取液中总皂苷含量较高,乙醇超声提取绞股蓝皂苷效果好,甲醇冷浸提豨莶草简便快捷,适用于大生产。

    2010年01期 v.1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2 ]
  •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左旋多巴

    沈鸿;肖红;李瑞;

    目的建立左旋多巴的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左旋多巴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偶联,制备免疫抗原Levodopa-KLH。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特异性抗左旋多巴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待测左旋多巴为夹心抗原,免疫抗原Levodopa-KLH免疫新西兰兔得到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定量测定左旋多巴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左旋多巴浓度在40~2 0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Y=0.8367 X+0.3423,相关系数r2=0.993 3,检测限为20 ng/mL。经方法学考核,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9.53%和12.77%,平均回收率为87.86%,与卡比多巴、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维生素C、5-羟色胺、金刚烷胺基本无交叉反应,健全性分析表明,人血清稀释倍数对该方法无影响,8 d连续检测标准曲线表明稳定性良好。结论这种定量检测左旋多巴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左旋多巴研究提供了定量检测的方法,并为药代动力学、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备选方法。

    2010年01期 v.1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0 ]
  • 醋酸地塞米松搽剂质量控制及疗效观察

    姜辉;徐兴亚;

    目的制定醋酸地塞米松搽剂质量标准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醋酸地塞米松为主药制备搽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搽剂中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并对5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醋酸地塞米松的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0.28%。临床有效率为96.2%。结论该搽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疗效确切。

    2010年01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8 ]
  • 呋喃西林冲洗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杨平;孙路路;曾尉欣;

    目的建立呋喃西林冲洗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采用鲎试剂法对呋喃西林冲洗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稀释2倍的呋喃西林冲洗剂对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无干扰,可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鲎试剂法可用于呋喃西林冲洗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2010年01期 v.1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临床药学

  • 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和体会

    覃燕玲;梁桂才;王芬;

    目的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结合临床药师深入呼吸科工作1年的情况,总结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了临床用药帮助,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解决了部分用药问题,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的药学服务,对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010年01期 v.1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4 ]
  • 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

    易洁梅;

    目的通过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用药调查,研究其用药状况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某院2007年11月-2008年4月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科门诊药物治疗处方3 513张,对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诊断、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方案等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及使用在合理范围之内,抗病毒中药制剂应用广泛,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品种偏多,应加以控制。结论目前儿童用药剂量多凭经验用药,儿童用药指导差异较大,儿童剂型缺乏,影响了儿童用药安全。及早建立儿童安全用药指导体系及提供合适的儿童规格药品势在必行。

    2010年01期 v.1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9 ]
  • 我院33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白慧君;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抗菌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335例病历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以单联用药为主(78.5%,263/335),在药物选择方面,头孢噻肟使用率最高(68.1%,228/33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遵循了安全、有效的原则,但选药起点高,细菌学送检率低,药物配伍与联合用药方案尚存在不合理之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10年01期 v.1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92例胆道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许浩云;谢黎崖;

    目的了解我院胆道手术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8年胆道手术归档病历92份,对使用抗菌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份病例共涉及8大类26种药物:头孢菌素类12种,青霉素类4种,喹诺酮类3种,硝咪唑类和氨基糖苷类各2种,其他类各1种。单一用药75例(81.52%),二联用药16例(17.39%),三联用药1例。结论我院胆道手术病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和疗程尚合理。但在抗菌药物级别的选择方面,要尽量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010年01期 v.1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综述

  • 米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希诺;李君;

    米格列奈是速效促胰岛素分泌的新一代格列奈类药物,与前两代的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相比,更能有效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本文通过对米格列奈单独用药及与传统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该药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0年01期 v.1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9 ]

安全用药

  • 药物警戒工作从细节抓起

    郭红;杜淑娴;闫素英;张丽;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频频出现,快速、有效地报告、控制及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极为重要,应适时引入药物警戒的概念。本文介绍我院以药剂科为主体在药物警戒工作中的现状,探讨医院药物警戒工作方法,介绍药物警戒相关知识。

    2010年01期 v.1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李立红;孙支芳;李秀斌;

    目的了解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今,丹参酮ⅡA磺酸钠出现的26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致皮疹、全身过敏性休克等反应。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不良反应,加强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2010年01期 v.1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62 ]
  • 我院2006-2008年519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刘杰;黄寿和;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519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护理人员上报的ADR报告居多,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地用药。

    2010年01期 v.1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90 ]

计算机技术

  • 应用PASS系统对我院2008年住院医嘱的分析

    杨雅;何菊英;夏培元;

    目的监测分析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将PASS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构建合理用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住院医嘱进行及时监测,将监测结果向医生反馈,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共监测医嘱3 620 241条,不合理医嘱908条,占0.02%。不合理医嘱中,配伍禁忌(381条)占41.96%,用法用量(381条)占41.96%,药物相互作用(108条)占11.89%,儿童用药(38条)占4.19%。经与医生沟通后,更改不合理医嘱856条,占94.27%。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通过与医生交流,大大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也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0年01期 v.13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8 ]

文献分析

  • 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

    王慧媛;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09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时间在30 min内113例,占58.25%。静脉炎是复方氨基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75例,占38.66%)。其次为过敏性休克(67例,占34.54%)、过敏反应、药疹等。结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所产生的ADR,大部分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产生,只要临床改进措施,其产生的危害性可防可控。

    2010年01期 v.13 62-6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2 ]

药物与临床

  • 儿童类固醇糖尿病四例临床分析

    杨敏;吴玉斌;辛颖;

    目的探讨儿童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4例儿童类固醇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4例类固醇糖尿病患儿,3例于糖皮质激素治疗2~3个月后发生,激素(相当于泼尼松)总量约2 235~5 985 mg,1例(母亲妊娠糖尿病)于大剂量甲强龙500 mg冲击治疗1 d后发生,均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表现。3例患儿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4.5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达到临床治愈;1例目前仍激素治疗,继续胰岛素治疗中,血糖控制平稳。另1例体质指数(BMI)29.2,伴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家族史,通过饮食及运动,餐后2 h血糖能够控制在5.2~12.2 mmol/L,暂未予胰岛素治疗。结论大剂量、长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易导致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监测餐后血糖(尤其是餐后2 h)具有重要意义;伴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建议行OGTT实验,以充分评价有无糖耐量异常,从而慎重地选择激素用量。

    2010年01期 v.13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分析

    童维佳;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51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和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分析治疗2周末、4周末的肺功能FEV1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末、4周末肺功能FEV1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有效。

    2010年01期 v.1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31 ]
  •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李心欣;李成浩;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商品名:云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其中女23例,男13例,平均年龄(53.3±11.4)岁,病程(6.5±2.8)年。给予云克11mg,每日1次静滴,10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月。同时辅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进步13例,占36.1%,进步17例,占47.2%,改善3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67%,经统计学分析,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云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明显,利于病情快速改善、恢复,且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0年01期 v.1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3 ]
  • rhG-CSF防治晚期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王烨珣;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晚期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晚期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后白细胞降至0度以下时应用rhG-CSF,对照组用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hG-CSF和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数恢复至0度以上,但rhG-CSF组白细胞数最低值持续时间及回升至正常的时间比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组明显缩短(P<0.05,P<0.01),且其继发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rh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并能降低继发性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完成。

    2010年01期 v.1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42 ]
  •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张丽杰;景慧;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58例,术中按10μg/kg 3~5 min静脉推注后,改为0.1~0.15μg/(kg.min)静脉输入,持续24~72 h。结果58例患者中除4例出现牙龈出血,2例发生鼻衄,1例行IABP植入者拔出鞘管后,腹股沟处出现严重血肿,经及时处理均好转外,其余51例均效果良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但存在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剂量,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2010年01期 v.13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1 ]
  • 贝那普利联用参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

    孙洪;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用参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参麦组(22例)、联合组(贝那普利联用参麦,2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参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参麦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贝那普利,初始剂量2.5 mg/次,2次/d,1周以后剂量加倍,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至20 mg维持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单用参麦组及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参麦组比较,临床疗效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药联合应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单用参麦组,但患者的心绞痛再发生情况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参麦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参麦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参麦注射液。

    2010年01期 v.1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药房·药事管理

  • 我院门诊处方评价结果及分析

    陈晓红;赵志刚;王慧媛;

    目的对我院2008年1-6月处方进行审核并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600张,其中人均用药2.24种,使用抗菌药的患者占18.66%,使用注射剂的患者占8.33%。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00%,医保目录药物使用品种百分率为97.88%,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32张,占5.33%,人均每次药费为225.41元。结论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2010年01期 v.1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7 ]
  • 注射剂退库原因与安全使用问题分析

    赵质斌;张亚芳;齐晓涟;

    目的分析注射剂退库原因,为促进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针剂库2008年记录的130例注射剂退库原因进行归纳,并分析原因。结果因生产环节退库11例,占8.5%;因流通环节退库83例,占63.50%;因使用环节退库22例,占17.0%;因突发事件退库14例,占11.0%。结论退库原因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突发事件4个环节,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消除注射剂使用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10年01期 v.13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