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明春;张道友;吴小冬;杨沿浪;杨利才;徐海红;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外102只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8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3mL/d,n=21),C组为苯那普利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n=21],D组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10mg/(kg·d),n=21],E组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3.5mg/(kg·d)+氟伐他汀10mg/(kg·d),n=21]。分别于2、6、10周末,遵循随机化原则,按n=6分层抽取各组样本,收集24h尿液、血液及肾脏标本待测。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及E组血清MCP-1及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均降低,24h尿蛋白减少;肾脏局部MCP-1的表达明显减少。E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苯那普利与氟伐他汀可以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MCP-1浓度,抑制MCP-1在肾脏的表达,联用时疗效更好。
2010年04期 v.13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0 ] - 贾凤玉;袁伟杰;孟建中;刘文渊;王素霞;葛彦明;景颖;岳冀;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Gen)对高级蛋白氧化产物(AOPPs)刺激下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TGF-β1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D大鼠MC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OPPs组和Gen组。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并明确量效关系。结果AOPPs刺激的MC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升高,而Gen能抑制上述效应,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en能抑制AOPPs刺激下MCTGF-β1表达的增加,且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均与Gen灭活氧化应激有关,提示Gen对AOPPs刺激下的MC具有保护作用。
2010年04期 v.13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苏显红;余仲平;韩凤英;张志慧;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治疗7d后,对大鼠神经行为进行评分,并测定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GSH-Px及SOD活性。结果绞股蓝总苷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障碍,提高GSH-Px、SOD酶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绞股蓝总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抗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有关。
2010年04期 v.13 24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陈晓霞;王智明;罗贤生;徐丹丹;李兴;雷美清;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正常供者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rhG-CSF动员剂进行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赠者16例,给予rhG-CSF5~10μg/(kg·d),共5d。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检测动员前后血常规,观察CD3+、CD19+、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后变化,并随访所有供者。结果10例供者在rhG-CSF动员过程中无严重不适,有3例出现低热、头痛、肌肉及骨骼疼痛、腰痛等,3例供者出现发热,其严重程度均在I级,但无需终止动员。WBC经rhG-CSF动员后,数量较动员前升高,停止动员后3d,全部供者的WBC恢复至动员前水平。Hb、PLT、CD3+、CD19+、CD3+/CD4+、CD3+/CD8+细胞比值在动员前、动员后72h及96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供者可耐受C-CSF5~10μg/(kg·d)的动员和采集过程,且对T细胞亚群无影响。
2010年04期 v.13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龚乐明;许琦;李江;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象均为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仅给予多西他赛化疗,治疗组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1.4%(15/21),对照组为31.8%(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是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2010年04期 v.13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29 ] - 苑妍新;刘正大;高瑞英;田春梅;董有静;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注入对经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胆囊切除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和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手术结束时,接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0、1、2、4、8、12、24h疼痛程度,并记录应用PCIA镇痛药物的总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0、1、2、4、8、12、24h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术后24h内需要PCIA镇痛药的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2010年04期 v.13 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6 ] - 谭辉;谭勤芳;陈碧;
目的探讨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醒脑静20mL静脉滴注,2次/d;0.9%氯化钠溶液100mL+纳洛酮2mg静脉滴注,2次/d。平均疗程为(11.7±7.43)d。评估其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aCO2、PaO2明显改善(P<0.05),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PaCO2、PaO2,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5),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P>0.05)。
2010年04期 v.13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5 ] - 李璐;崔雪阳;陈宏志;孟凌新;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6例拟施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S组),羟丁酸钠组(R组)。观察支气管镜置镜条件满意度;记录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观察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都能够达到良好的置入喉镜满意度;七氟醚组苏醒时间短且苏醒效果佳,与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急诊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七氟醚及异丙酚麻醉,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2010年04期 v.13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张淑芳;马玲;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马普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成米氮平组和马普替林组各32例,并给以对应的药物治疗共8周。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的2、4、6、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组和马普替林组的有效率为81.25%和84.3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TESS评分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米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明显低于马普替林组(40.63%,χ2=4.95,P<0.05)。结论米氮平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时,疗效与马普替林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
2010年04期 v.13 260-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尚振苹;赵庆春;谭菁菁;杨琳;颜鸣;史国兵;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中低压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骨碎补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柚皮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酸(4)、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反式桂皮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5-羟甲基糠醛(8)、蔗糖(9)。结论化合物2、5、6、8和9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10年04期 v.13 262-26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29 ] - 徐勤;陈霞;王子岚;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水杨酸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包合温度、超声时间、β-环糊精与水杨酸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水杨酸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β-环糊精包合水杨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包合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40min,β-环糊精与水杨酸的比例为5∶1。结论优选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简单,方便实用。
2010年04期 v.13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7 ] - 赵宏春;
目的改进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工艺处方,提高药物溶出度。方法选择乳糖和羟丙基纤维素为主要辅料,提高片剂的溶解性,采用10%淀粉浆为粘合剂,改善颗粒的松紧度,同时增强颗粒流动性。结果所制片剂溶出度均达93%以上,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规定。结论按改进的工艺处方生产的产品,药物溶出度得到大幅提高,工艺简便易行,质量稳定。
2010年04期 v.13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2 ] - 韩峰超;高广慧;王晓黎;吴琼;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砷、汞、镉、铬、铜、锰、铅的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以铟(In)为内标,采用ICP-MS测定上述7种元素。结果对于所测7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为89.4%~109.1%,RSD<5.1%。结论本测定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香丹注射液中上述7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2010年04期 v.13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方宝霞;吴松潮;时晓亚;史明;
目的考察注射用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C18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测定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室温下8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但卡络磺钠含量下降明显。结论注射用卡络磺钠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中不稳定。
2010年04期 v.13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6 ] - 李家杰;孙瑞峰;黄文姝;
目的提高青霉素V钾片的稳定性,延长药品的有效期。方法加入抗氧化剂枸橼酸钠及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采用双铝包装。结果在湿度75%20℃以下,青霉素V钾片有效期在3.5年以上。结论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降低了青霉素的降解速度,提高了药品的稳定性,延长了青霉素V钾片的有效期。
2010年04期 v.13 27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新吉乐;范青;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肿瘤治疗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逆转MDR成为肿瘤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运用纳米粒、胶束、脂质体和微乳作为给药系统,在减少或逆转肿瘤MDR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具有合适粒径的纳米粒和微乳、可控释药的胶束、细胞膜融合性较好的脂质体以及对这些制剂的主动靶向修饰可改变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分布,减少或逆转MDR,进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因此,在研究肿瘤MDR逆转时,正确应用给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13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8 ] - 杨孝来;
目的比较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在药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差异,为临床合理应用两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两药异同。结果紫杉醇与多烯紫杉醇在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毒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结论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各自特点,注意合理使用。
2010年04期 v.13 28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15 ] - 鲍淑敏;孟凌新;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时效短、苏醒迅速而完全等特点,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术后不良回忆,因而影响麻醉的平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如何预防异丙酚的注射痛已成为麻醉医生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已采用多种方法降低、预防注射痛的发生,本文就影响异丙酚注射痛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2010年04期 v.13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71 ] - 刘志慧;吕黄伟;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作为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成分,主要用于围术期超前镇痛,加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NSAIDs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产生,起镇痛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2010年04期 v.13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1 ] - 林琳;瞿发林;
高催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治疗中的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分别从选择抗精神病药最低有效剂量、换用其他无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和中医中药5个方面,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2010年04期 v.13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5 ]
- 贾秀坤;刘海军;路丹;王玉芝;孙晋民;郝文学;
目的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校老年病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组患者按疗程应用降纤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可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气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早期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
2010年04期 v.13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0 ] - 刘明伟;王忠平;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重度中毒患者80例,经血液灌流治疗40例,未经血液灌流治疗40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与非血液灌流组比较,HP组24hBUN、Cr、CK、GOT、GPT较非HP组降低(P<0.05),血CHE水平显著回升(P<0.05)。阿托品总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治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急诊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0年04期 v.13 30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魏群;韩威;衡威;白英华;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粉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粉针120mg静滴,1次/d,对照组予维生素C注射液5.0g静滴,1次/d,均用药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4%,总有效率81%,对照组分别为20%和58%,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粉针,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0年04期 v.13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9 ] - 叶章宇;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简称:静丙,IVIG)中等剂量(2.5g,1次)与大剂量(1g/kg,1次)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足月新生儿(体重≥3kg)重症ABO溶血病在常规光疗基础上加用静丙:A组45例,用中等剂量(不依据体重,用1次静丙2.5g);B组32例,用大剂量(按照体重用1次静丙1g/kg);C组20例(对照组),未用静丙。3组的入院日龄、胎龄、黄疸出现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简称总胆)浓度均相匹配。比较3组总胆红素(TSB)下降的疗效。结果入院时A、B、C组TSB峰值的均值范围相同(270μmo/L),治疗后,3组TSB均持续下降,入院24h差异不大(P>0.05),以后48h均下降。A、B组TSB持续下降明显,分别下降147、159μmol/L(两组比较,P>0.05)。C组下降较慢,48h仅下降109μmol/L,且费时更长,平均约84.5h胆红素下降到生理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溶血病应及早用IVIG,但两种剂量疗效差异不大,推荐使用中等剂量,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2010年04期 v.13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1 ]
- 翟华强;高明超;刘迪谦;毛敏;郑虎占;
开展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既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也是推动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品种质量、加工煎煮、剂型剂量,才能确保临床调剂的合理高效,保证中药"质、工、剂、效"与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
2010年04期 v.13 30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6 ] - 姜洋;邢花;阚旋;
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能够有效降低药品支出在医疗支出中的比重,从而降低医疗支出。本文分析了基本药物政策方面和流通链中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中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障碍及表现,并针对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不高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建议。
2010年04期 v.13 309-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2 ] - 王建军;郭永福;李文霞;
本文通过总结近十年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库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得出结论,对该系统进行持续升级和开发利用,提升了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院药品管理趋于完善。
2010年04期 v.13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1 ] - 余琳;文永兰;张燕;
目的探讨实施医院药品零库存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分析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的优点、条件。结果实施药品零库存一年多来,我院药库存周转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药品零库存的优势明显大于传统库存法,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医院药库可以实施零库存,这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0年04期 v.13 314-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赵敏;杨丽;翟所迪;
通过检索并整理手机短信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应用的文献,系统介绍了手机短信在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的情况。手机短信服务具有广覆盖性、便捷性、价廉性、及时性的特点,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应用广泛。国外手机短信服务主要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肥胖患者的体重控制、艾滋防治、戒烟运动等。国内目前还没有利用手机短信进行某一疾病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展手机短信服务。
2010年04期 v.13 316-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4 ] - 李桂茹;温宝荣;邓宇;汤兰;
本文基于对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思考模式、检定语言法、不同沟通形式效果等的分析,探讨了将NLP沟通模式和技巧应用于提升药师语言沟通能力的可行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新型沟通模式,帮助药师更有效地感知患者的需求,加强情绪管理,不但强化了药师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其药学服务意识。期待这种新模式设想能为药师做好药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04期 v.13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