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磊;李慎贤;金钟太;胡莹;吴迪;张丽;
目的观察化浊通脉散对ASO家兔IL-1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0只新西兰家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后建立ASO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A)、模型组(B)、化浊通脉散组(C)、西洛他唑组(D)、通塞脉片组(E)。各组分别测定药物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实验结束后应用RT-PCR方法检测IL-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浊通脉散组ASO家兔IL-1表达显著降低(P<0.01),TC、TG、LDL-C等亦降低(P<0.01),但HDL-C未出现明显升高。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降脂作用,能显著降低IL-1的表达,可保护动脉血管内膜,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14年10期 v.17 1227-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常建梅;崔贞玉;韩素霞;郭李平;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40 g),通过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14 d模型组、28 d模型组、14 d氯沙坦大剂量组、14 d氯沙坦小剂量组、28 d氯沙坦大剂量组、28 d氯沙坦小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术后24 h开始灌胃给药,小剂量氯沙坦组10 mg/(kg·d)灌胃给药,大剂量氯沙坦组30 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用药14 d、28 d后,行HE染色,明确心肌组织缺血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ACE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ACE2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呈时间依赖性。氯沙坦剂量依赖性增加ACE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加心肌缺血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的表达量,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2014年10期 v.17 1232-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于冬梅;张倩;周锦;曹惠鹃;张铁铮;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1 mmol/L羟丁酸钠组(RL组),2.5 mmol/L羟丁酸钠组(RM组),10 mmol/L羟丁酸钠组(RH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四组均以K-H液平衡灌注10 min,再以K-H液及1、2.5、10 mmol/L羟丁酸钠的K-H液分别灌注10 min,然后全心停止灌注25 min,再分别继续灌注30 min。测定冠脉流出液总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灌注末,用2.5%戊二醛固定左室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留取心尖部心肌组织以检测8-异前列腺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RL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及LDH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也未见损伤减轻;RM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可见损伤减轻;RH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LDH活性升高(P<0.05),SOD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可见损伤加重。结论羟丁酸钠(1、2.5 mmol/L)不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8-异前列腺素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是2.5 mmol/L羟丁酸钠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0 mmol/L羟丁酸钠则加重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4年10期 v.17 1236-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4 ] - 常国江;刘涛;刘志成;章以杰;林俊;田苗苗;宋晓丽;王彬;
目的评价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硫氢化钠组+IR组(H组)、亚低温+IR组(M组)和硫氢化钠联合亚低温+IR组(HM组)。采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制备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M组、H组和HM组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其中HM组减轻最明显。与S组比较,IR组、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H组和M组比较,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下调心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2014年10期 v.17 1239-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 张威;史国兵;张敬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肝炎(NASH)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18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MCS+Saline组给予正常饮食+腹腔生理盐水,MCD+Saline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CD+LPS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1 mg/kg脂多糖,共2周。在最后一次注射的6 h之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肝脏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MCD造成小鼠肝脏中大量脂肪滴的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ALT升高,脂多糖注射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凋亡,肝脏中TBARS进一步升高,血清TNF-α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MCD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中,腹腔注射脂多糖引起血清中TNF-α升高,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因此,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临床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需要关注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2014年10期 v.17 1243-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9 ] - 马莹莹;张育;许金鑫;王燕茹;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促炎和抗炎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50、100和200μm的金雀异黄素治疗,以0.1 mg/mL每周甲氨蝶呤(MTX)作为阳性对照,治疗后每周检测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后肢容积,第5周取膝关节进行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检测;取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IL-6、IL-8、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淋巴毒素-α的水平。结果关节炎指数评分、后肢容积以及关节滑膜组织病理结果显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6、IL-8和淋巴毒素-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金雀异黄素能下调IL-6、IL-8、淋巴毒素-α的分泌,200μm金雀异黄素对IL-6、IL-8的抑制作用与MTX相当,而各金雀异黄素治疗组对淋巴毒素-α的抑制作用均弱于MTX。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金雀异黄素能上调IL-4、IL-10、TGF-β1的分泌。100μm金雀异黄素对IL-4的上调作用与MTX相当;200μm金雀异黄素对IL-10的促进作用与MTX相当,对TGF-β1的上调作用强于MTX。结论金雀异黄素抑制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的表达,改善关节炎大鼠滑膜炎症。
2014年10期 v.17 1247-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2 ] - 王晓妲;李淑杰;章岳飞;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MI患者80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结果两组术前TNF-α和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24 h时达到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P<0.05),但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3.4%和11.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3%±7.9%和47.5%±11.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42.53%±4.36%和21.03%±4.02%,观察组为48.91%±4.82%和16.55%±3.27%,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可以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对预防PCI术后MIRI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4年10期 v.17 1251-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章海燕;龙明智;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后血浆偶联因子6(CF6)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情况,按照指南规定提供标准化治疗,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5、10、14天分别测定血浆CF6及前列环素(PGI2)变化水平,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治疗后,其CF6及PGI2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入院时血浆CF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GI2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入院后治疗的进行,心衰各组CF6水平较入院时下降,且在不同时间点出现显著性差异,PGI2逐渐上升,且随着培哚普利剂量的增加,其下降或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CF6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通过纠正心衰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抑制CF6释放,提高PGI2,达到治疗心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014年10期 v.17 1255-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4 ] - 蔡恒宇;郜红艳;
目的观察预注不同血管活性药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母儿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3组,E组泵入麻黄素(2 mg/min),P组泵入去氧肾上腺素(25μg/min),C组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调整药物输注量维持血压接近术前基础值的80%。记录三组药物的使用容量、输注血管收缩药后1、3、5、7、10、12、15 min的MAP、HR,同时记录产妇恶心、呕吐的情况。在胎儿娩出即刻,进行产妇动脉血、新生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气分析,对新生儿进行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母体术中HR变化:用药后5 min,P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 min,P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5 min,E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体术中MAP变化:用药后3、5、7 min,P组与C组、E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产妇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P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麻黄碱追加次数与P组、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SEA麻醉前预先给予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血管活性药物并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对维持重度子痫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患者及胎儿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2014年10期 v.17 1258-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8 ] - 宋志高;张兆平;房宁宁;李筱;孙国华;
目的比较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和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患者12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C组:接受生理盐水10 mL,F组、R组和S组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瑞芬太尼2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预处理,其中R组依托咪酯0.2~0.3 mg/kg诱导前1 min,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注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有关时段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结果 R组在插管后血液动力学变化比C组、F组和S组显著减少。R组SBP、HR≥基础值的30%、SBP≥180 mmHg和HR≥120次/min的发生率(0、10%、0、0)低于C组(83%、87%、37%、30%)和F组(60%、70%、27%、13%)。F组、R组和S组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三种阿片制剂均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和肌颤强度。
2014年10期 v.17 1262-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6 ] - 魏宇;董有静;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不同输注速度对全麻患者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的入室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开通静脉后,在诱导期以不同的速度静脉输注总量为0.3 mg/kg的依托咪酯。输注速度:A组0.9 mg/(kg·min),B组0.45 mg/(kg·min),C组0.23 mg/(kg·min)。患者入睡后,记录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然后给予0.1 mg芬太尼,0.15 mg/kg顺苯,并吸入6%七氟醚,2 min后给予插管。记录输注依托咪酯结束后1、5、8 min的MAP、HR。结果 B组肌阵挛的发生率低于A组,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发生肌阵挛的程度以1、2级为主,而A组和C组均以2、3级为主。给药后5 min,三组患者MAP升高,给药后8 min有所下降。三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以一定的速度推注,可以减少肌阵挛的发生率并减轻其发生程度,本实验的最适速度是0.45 mg/(kg·min)。
2014年10期 v.17 1266-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牟建立;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IFN治疗后,分析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385例接受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2例(8.3%)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基线及治疗12、36、48周后的甲状腺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异常组(P<0.0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女性为IFN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OAb水平及女性患者为INF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10期 v.17 1269-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7 ] - 冯雍;尚云晓;
目的评价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性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1例疑似CVA的慢性咳嗽患儿,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诊断性治疗1~2周后,根据咳嗽严重程度评分将其分为诊断性治疗阳性组(A组)和诊断性治疗阴性组(B组)。A组继续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2周;B组根据初步诊断,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周。记录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CVA诊断性治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起效时间,并对A组最终诊断为CVA的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1妥洛特罗贴剂诊断性治疗儿童CVA的灵敏度为98.78%,特异度为87.50%,平均起效时间为(12.15±2.58)d。2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后,临床控制率较诊断性治疗期显著增高(P<0.05),而总有效率有增高趋势。3与基线期相比,妥洛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日间及夜间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4总体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满意度均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06%。结论妥洛特罗贴剂可作为儿童CVA的诊断性治疗药物,诊断性治疗时间以2周为宜。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在治疗儿童CVA上具有协同作用,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2014年10期 v.17 1272-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2 ] - 郑豪芬;杨腾衡;陈其福;邓宇;郑豪侠;王家冠;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例,根据术后使用LMWH的时间随机分为6 h组和12 h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1、2、7 d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值,术后1、3 d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术后1、3 d的凝血功能。结果 12 h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6 h组(P<0.01),术后1、2、7 d的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2、7 d的小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6 h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的APTT、PT和TT水平在术前与术后3 d和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6 h使用LMWH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肢体肿胀,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014年10期 v.17 1277-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2 ] - 姚芳;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祛痰、吸痰管吸痰等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后患者体温、血常规、肺部炎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年10期 v.17 1280-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5 ] - 潘姣;陈朴;郑宇;瞿纪静;
目的探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42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2例),分别给予多巴胺8~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微量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等。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分别为30.95%、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3.15±18.41)、(110.12±17.05)次/min,MAP分别为(72.25±9.36)、(73.72±9.84)mmHg;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0.38±18.20)、(108.69±16.52)次/min,MAP分别为(73.01±9.40)、(74.28±9.96)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分别为45.82%±6.07%、67.15%±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分别为(5.10±0.88)、(3.19±0.65)mmol/L;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为(3.29±0.65)、(2.11±0.4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慢心率,提高血乳酸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
2014年10期 v.17 1283-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49 ] - 张博;肖适崎;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鼻饲行肠内营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5 d内出现腹泻例数依次为3例、27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4周内出现腹胀例数依次为4例、11例,用餐支出费用依次为(2 382.68±277.69)元、(5 393.45±244.66)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均值依次为(141.6±14.79)g/L、(135.33±9.47)g/L,体质指数均值依次为(25.50±2.98)kg/m2、(23.92±1.52)kg/m2,上臂围均值依次为(33.60±1.10)cm、(33.00±0.56)cm,三头肌皮褶厚度均值依次为(26.60±0.08)mm、(26.29±0.09)mm,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利于长期使用。
2014年10期 v.17 1286-1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1 ]
- 邢首行;张镇;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克雷伯杆菌引发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治疗组应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获知痰培养药敏结果后,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尿蛋白、呼吸频率、红细胞沉降速率(ESR)、体温,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紫绀、寒战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aO2、尿蛋白、呼吸频率、ESR、体温、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及寒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获知痰培养药敏结果后的WBC、CRP、尿蛋白、呼吸频率、ESR、体温、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寒战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PaO2分别为(82.16±19.21)、(73.24±18.17)mmHg,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可明显提高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死亡率。
2014年10期 v.17 1345-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翁梁;
目的观察和分析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相关喘息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RSV感染相关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万托林雾化液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2、C反应蛋白(CRP)、IgE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并对患儿出院后6个月和1年内的喘息发作情况和发生哮喘情况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改善时间、喘息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4、IL-6、CRP、IgE水平和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IL-12水平和CD3+T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于出院6个月内和1年内喘息发作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治疗儿童RSV感染相关喘息的疗效显著,可更快速地缓解患儿症状,显著改善患儿炎症介质水平,降低喘息复发几率。
2014年10期 v.17 1349-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丁金囡;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为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胃肠道功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γ-GT、IL-6、IL-8、CRP、TNF-α、MDA、SO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症状缓解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保护肝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强、并发症发生较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2014年10期 v.17 1353-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9 ] - 辛爽清;米垚川;孙媛媛;王笑烨;于轶楠;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 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 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2014年10期 v.17 1358-1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1 ] - 曾洁群;刘春林;胡佩英;赵柏松;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程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注射穿刺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行淋巴免疫治疗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1组(L1组)、利多卡因2组(L2组)及利多卡因3组(L3组)。L1组、L2组和L3组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涂以凡士林乳膏,贴3 M薄膜覆盖,L1组、L2组和L3组分别于贴薄膜后1、15及30 min时揭去薄膜后常规消毒注射,观察各组患者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C组和L1组相比,L2组和L3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2组相比,L3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变化,而L3组满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min治疗时程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的注射穿刺痛并提高其满意度。
2014年10期 v.17 1360-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李小燕;狄正鸿;许静;
目的对比观察液氮冷冻和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的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局限性环状肉芽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皮损外用卤米松乳膏2周停用1周。治疗后第1、5个月,分别比较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美容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43.3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氮冷冻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较外用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更显著,美容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4年10期 v.17 1363-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