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TLR4-p38MAPK信号通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巨噬细胞系U937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佳贺;岳冬梅;何平;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感染0、30、60和90 min时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在另一实验中,分为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0 min组及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5 mg/m L干预组、SB203580 10 mg/m L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LR4和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TLR4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4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U937细胞可引起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而SB203580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TLR4-p38MAPK信号通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U937细胞密切相关。

    2014年11期 v.17 1371-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9 ]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通路在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诱导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中的作用

    阚亮;李铁军;何平;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HL-60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当作用时间分别为0、24、48及72 h时,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技术、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Smac、c IAP1/2、XIAP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作用24 h时,即可引起HL-60细胞发生凋亡,HL-60细胞凋亡百分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XIAP和c IAP1/2表达逐渐下降,而Smac表达逐渐增加。结论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能够诱导HL-60细胞凋亡,XIAP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014年11期 v.17 1374-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谭文超;

    目的考察盐酸小檗碱对大鼠肝微粒体的蛋白含量、CYP450酶总量和主要CYP450酶亚型(CYP1A2、CYP2D6、CYP3A4和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溶剂为空白对照灌胃给予盐酸小檗碱250 mg/(kg·d),连续7 d,测定其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450蛋白含量以及CYP1A2、CYP2D6、CYP3A4和CYP2C19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盐酸小檗碱给药组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及肝微粒体CYP45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小檗碱给药后,给药组大鼠的平均CYP3A4活性是空白对照组的1/2;而两组之间CYP1A2、CYP2D6和CYP2C19的活性相当。结论盐酸小檗碱对大鼠CYP3A4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对CYP1A2、CYP2D6和CYP2C19的活性没有影响。

    2014年11期 v.17 1377-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5 ]
  • 硫化氢对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志成;章以杰;宋晓丽;夏连春;常国江;刘涛;林俊;田苗苗;王彬;

    目的评价硫化氢对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青岛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68只,月龄18~20个月,体重500~7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17):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Na HS组(N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N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H2S外源性供体Na HS(14μmol/kg);S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行任何处理。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致急性脑梗死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M组、N组和S组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T2、T3、T4各点血清S-100β及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N组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T2、T3、T4各点血清S-100β及NSE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S组急性脑梗死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T2、T3、T4各点血清S-100β及NS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第1天比较,M组、N组和S组各组第2~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与T1比较,M组、N组和S组T2、T3、T4各点血清S-100β及NSE浓度升高(P<0.05)。结论硫化氢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后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100β和NSE浓度有关。

    2014年11期 v.17 1381-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张粒子;张婧;徐世元;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DEX)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组)、DEX(0.1μg/kg)+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1组)及DEX(1μg/kg)+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2组)。除C组外均在七氟醚麻醉下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D1、D2组术前1 h鞘内注射相应剂量的DEX 10μL,其余组注射10μL生理盐水;R组和D1、D2组术前30 min开始泵注瑞芬太尼1μg/(kg·min)持续120 min,其余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24 h,停药后1、3、6、24、48 h(T0~T5时点)分别检测机械缩足阈值(P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结果 I组在T1~T4时点的PMWT及T1~T5时点的PWL均显著低于C组;R组在T2~T5时点的PMWT及在T1~T4时点的PWL较I组显著降低;而D1、D2组在T1~T5时点的PMWT、PWL明显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大鼠的PMWT在T1~T3时点显著高于D1组,在T2~T4时点的PWL高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时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中,瑞芬太尼可诱发切口周围组织的痛觉过敏;鞘内注射DEX可以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且与剂量相关。

    2014年11期 v.17 1384-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2 ]
  • 不同给药方法预防及减少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效果比较

    王羿鸥;王品莹;王俊;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法预防及减少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6组,每组20~22例。A组:利多卡因1 mg/kg静注;B组:地塞米松10 mg静注;C组:氟比洛芬酯1 mg/kg静注;D组: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泵注;E组:舒芬太尼0.4μg/kg,30 s推注;F组:舒芬太尼正常推注(干预措施为推注等剂量生理盐水)。除E组外,其他组均给予舒芬太尼0.4μg/kg推注,2 s内推注完毕。观察舒芬太尼推注1 min后患者咳嗽发生例数及咳嗽严重程度。结果各组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趋势上来看,E组(舒芬太尼缓慢推注)发生率(9.1%)略低于其他各组(28.6%~31.8%)。E组(舒芬太尼缓慢推注)的咳嗽严重程度轻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缓慢静注能够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应发生率,并减轻其引起咳嗽反射的严重程度。

    2014年11期 v.17 138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6 ]
  • 异丙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季海音;于威威;薛杭;赵平;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切除或伴有扁桃体切除,年龄2~7岁,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Ⅰ级的患儿60例。将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P 1.0组,P 0.5组,NS组),每组20例,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注异丙酚1.0 mg/kg、异丙酚0.5 mg/kg及盐水0.1 m L/kg。患儿入室后评估基础情绪,记录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静脉穿刺抵抗情况;所有患儿采用七氟醚复合50%笑气面罩吸入诱导,七氟醚及50%笑气、50%氧气维持,记录患儿面罩诱导抵抗情况。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MAC、呼气末二氧化碳;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的严重程度采用PAED评分,疼痛严重程度采用m-CHEOPS评分。结果 P 1.0组及P 0.5组在各个时间点的PAED评分均低于NS组(P<0.05);P 1.0组与P 0.5组的PAED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 1.0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长于NS组(P<0.05),P 0.5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时单次给予异丙酚1.0 mg/kg和0.5 mg/kg对小儿苏醒期躁动均有预防作用,而在苏醒及拔管时间方面,采用0.5 mg/kg的剂量优于1.0 mg/kg。

    2014年11期 v.17 1393-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8 ]
  • 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柳东之;

    目的探讨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芬太尼+咪唑安定镇痛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Pplat)均呈明显降低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Pplat分别为(22.12±2.31)cm H2O和(19.56±2.37)cm H2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Cst)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 O2/Fi O2)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24、48 h后观察组Cst分别为(33.92±7.58)cm H2O和(35.45±5.87)cm H2O,氧合指数(Pa O2/Fi O2)分别为242.67±62.01和289.36±55.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及咪唑安定联合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可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其顺应性,起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

    2014年11期 v.17 1398-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0 ]
  • 三种干预措施治疗腹腔内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朱玲;童荣生;龙恩武;

    目的比较单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腹腔内感染的成本—效果比。方法建立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腹腔内感染的决策树模型,对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进行分析,对成本假设进行一维度敏感性分析。结果决策树成本—效果分析美罗培南治疗腹腔内感染的成本—效果比为8 942.3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87 066.92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成本—效果比为4 227.7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9 511.09元;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的成本—效果比为2 929.74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0元。成本在敏感度分析的范围内如何变化,均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结论三种治疗方案治疗腹腔内感染,在不考虑病原菌敏感性的情况下,头孢噻肟与甲硝唑联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大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优势方案,具有更大的经济学效益。

    2014年11期 v.17 1402-1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在AECOPD抗感染治疗中监测PCT的效果研究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探讨在AECOPD抗感染治疗中监测PCT的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组为PCT指导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血清PCT含量0.25μg/L作为启用或停用抗菌药物的截断点可显著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而且与常规治疗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血清PCT含量0.25μg/L作为AECOPD患者启用或停用抗菌药物的截断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1期 v.17 1406-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8 ]
  • 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成效初探

    边原;肖洪涛;杨勇;吴越;李刚;龙恩武;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PDCA循环管理的合理性。结果 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6.55%下降至19.48%(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药物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P<0.05);在卫计委要求的7种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均控制在5%以下(冠脉造影术要求不用抗菌药物预防);基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2014年11期 v.17 1409-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3 ]
  • 氟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胡翠竹;蔡冬梅;胡健;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介素(IL)-8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干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代替干预因素;尼古丁组: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氟伐他汀组:在培养基中10-5mol/L氟伐他汀孵育内皮细胞1 h后,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NF-κB抑制剂组:100μmol/L PDTC和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标本及培养液。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 AM(tm)NF-κBp50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尼古丁组NF-κB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氟伐他汀组NF-κB活性较尼古丁组显著下降(P<0.05)。NF-κB抑制剂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古丁可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诱导IL-8的表达;氟伐他汀可拮抗尼古丁诱发的NF-κB的活化,抑制尼古丁诱导的IL-8的表达,还可拮抗尼古丁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014年11期 v.17 1414-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硒酵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影响

    张高芝;黄晓燕;林宏献;吴玉玲;

    目的观察硒酵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降糖等正规治疗措施)和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至少应用3个月)。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PG)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评估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Hb A1c、FPG与PPG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r=0.613,P=0.021)、餐后2 h C肽(r=0.574,P=0.038)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硒酵母可提高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改善血糖控制程度。

    2014年11期 v.17 1417-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6 ]
  • 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赵春云;郭洪涛;代红沙;田敬荣;赵玉芹;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降糖,应用缬沙坦减少尿蛋白,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MI、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b A1c、Cys C、m Alb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Hb A1c、Cys C、m Alb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能降低Hb A1c,同时也能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肾功能。

    2014年11期 v.17 1420-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7 ]
  • 米力农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硫化氢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常国江;刘涛;刘志成;章以杰;林俊;田苗苗;宋晓丽;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硫化氢(H2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于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年龄60~80岁,体重60~90 kg,NYHAⅢ~Ⅳ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C组)和米力农组(D组)。米力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10 mg/d,连续泵入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治疗前(T1)、治疗后3 d(T2)、治疗后5 d(T3)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浓度,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T2比较,两组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结论米力农可改善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H2S浓度及降低HCY浓度有关。

    2014年11期 v.17 1424-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7 ]
  • 小剂量激素、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邱波;梁卫东;袁良东;张士奇;李洋;焦占峰;

    目的评价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2013年在我院确诊的5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与环孢素A[3~5 mg/(kg·d)]联合治疗,治疗组给予醋酸泼尼松[0.5 mg/(kg·d)]、环孢素A[2~3 mg/(kg·d)]、雷公藤多苷(60 mg/d)三联治疗,观察12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6、12个月检测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分别为82.7%、79.3%,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肌酐升高,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A、雷公藤多苷三联疗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缓解率与激素联合常规剂量环孢素A的缓解率相当,但费用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11期 v.17 1427-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28 ]
  • 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项旻;曾伟伟;叶成夫;黄贤恩;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甲亢继发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46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Ca)、血镁(Mg)、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24 h尿钙(UCa)变化;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分析甲巯咪唑与丙基硫氧嘧啶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并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U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均可以改善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状态,但甲巯咪唑升高患者骨密度的作用更明显,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2014年11期 v.17 1431-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2 ]
  • 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刘洋;田欣;吴荣;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08-2012年采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例。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4周1次;依西美坦25 mg,1次/d口服。研究终点为:临床缓解(CB)、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和毒性反应。结果 1例患者达到CR,5例患者达到PR,9例患者达到SD,其中6例SD≥6个月,5例患者达到PD。中位PFS为12.3个月(3~62个月),中位OS为40个月(3~72个月)。ORR为30%,CB为60%。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及作为一线解救治疗的PFS高于作为二线解救治疗(P=0.012)。无内脏转移患者的PFS高于内脏转移的患者(P=0.02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以作为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想选择。

    2014年11期 v.17 1435-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3 ]

读者·作者·编者

  • 更正

    本刊编辑部;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8期刊登的题目为"30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护理"一文作者王秋静,页码:1067-1069,其作者单位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更改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2014年11期 v.17 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治疗学中的药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药品检验以及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内容。我

    2014年11期 v.17 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80,在全国1989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54种;在41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13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

    2014年11期 v.17 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药学研究

  • 应用水溶助长剂从酸藤果中提取摁贝素

    曾宪彪;韦宝伟;韦桂宁;

    目的建立一种用水溶助长剂从酸藤果中提取摁贝素的方法。方法酸藤果经干燥,粉碎,加入异丙苯磺酸钠(Na CS)水溶液,搅拌,滤过。滤液加酸水稀释到最小助溶浓度(MHC)以下,静置60 min使摁贝素沉淀,悬液离心分离富含摁贝素提取物。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如下,提取温度:25~30℃,药材粉粒度:100目,水溶助长剂浓度:2.0 mol/L,搅拌提取时间:60 min。本法提取率>90%,摁贝素纯度>85%。结论采用本方法从酸藤果制备富含摁贝素提取物,方法简单,提取率高,Na CS可重复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014年11期 v.17 1439-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7 ]
  • 他克莫司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探讨

    占景华;石鹤坤;钟渊福;董智聪;胡永狮;

    目的按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探讨他克莫司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选取5种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悬液,用常规法、稀释法、膜过滤法或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他克莫司胶囊进行微生物验证试验。结果细菌总数用膜过滤法稀释1∶10,霉菌和酵母菌用膜过滤法稀释1∶1 000,检测后回收率均能达到70%以上。结论避免采用单一常规法或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使实验科学合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规范性。

    2014年11期 v.17 1442-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
  • 抗癫疒间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王石健;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吴敏;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0.2±2.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4.46±1.34)%和(4.73±0.32)%,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两个阶段,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2014年11期 v.17 1445-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 硫辛酸注射液与木糖醇和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甘惠贞;林淑瑜;潘丹婷;杨昌云;

    目的探讨硫辛酸注射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条件以及在木糖醇和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0 mg硫辛酸注射液与250 m L的木糖醇注射液及果糖注射液配伍,测定溶液的p H值、硫辛酸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硫辛酸注射液的检测专属性好,硫辛酸在0.06~2.0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硫辛酸注射液与木糖醇配伍后,在避光条件下硫辛酸含量、溶液的p H值、澄清度均无明显的变化,24 h内稳定性好。而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澄清度有明显的变化,且硫辛酸降解快,4 h后的含量为89.89%,配伍稳定性不好。结论硫辛酸注射液可以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不宜与果糖注射液配伍。

    2014年11期 v.17 1449-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加红生化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赖水容;陈行愉;韩丽萍;

    目的探讨加红生化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用甲醇-0.3%冰醋酸溶液(30∶70)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23 nm,进样量10μL。结果阿魏酸在浓度9.88~98.8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57 765 X-47.898(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为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加红生化汤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2014年11期 v.17 1453-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7 ]

临床药学

  •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的临床案例分析与体会

    易爱玲;汪震;杜光;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对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学工作从临床案例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的选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以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心内科临床药物治疗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协助医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014年11期 v.17 1456-1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7 ]
  • 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马海明;凡炼炼;朱昆;周慧琴;顾福莉;刘玉梅;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比较我院药学服务对呼吸内科2013年1-10月诊断COPD患者54例(对照组)和55例(干预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值较低,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可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

    2014年11期 v.17 1459-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0 ]
  • 临床药师在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实践与体会

    李业波;张秀宝;张波;赵庆春;孟威宏;

    目的浅析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开展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模式及体会。方法通过对4例典型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从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特殊剂型药物的规范服用、重症患者的用药调整及输液管理等诸方面,阐述临床药师在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切入点。结果临床药师判断出与突发不良反应相关的药物,并采取积极抢救措施,减少了药源性损害。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着眼于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收集安全性信息,提出相应的药物警戒建议,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2014年11期 v.17 1462-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9 ]
  • 咨询药师在患者教育个体化中的实践与管理

    王海莲;

    药师是专业的健康服务者,应着手开展对公众的药学服务而不仅仅是调配药品。由于药师的作用越来越偏重于药学服务,对药师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负责药物治疗效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门诊咨询药师,阐述药师在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中的实践与管理。无论是对癌痛、哮喘还是癫疒间患者,教育和管理的模式是相同的,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以及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发放用药教育材料,对患者疾病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药师通过参与患者教育个体化的实践与管理,探索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新模式,不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负责,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药师还可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成就感。

    2014年11期 v.17 1465-1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3 ]

安全用药

  • 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

    张春铜;刘杰;陈秀英;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ADR报表,统计出因不合理用药致药物不良反应的49份报表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9份涉及不合理用药的ADR报表中,不合理表现包括选药不当、过度用药、配伍不当、用药途径不当、溶媒量不当、滴速过快、剂量过大或不足,其中的6例典型案例患者用药均缺乏合理性。结论用药不合理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2014年11期 v.17 1469-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7 ]
  • 急诊科药嘱相关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姜艳;李素玲;

    目的探讨急诊科药嘱相关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013年下半年用药医嘱中的隐患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药嘱隐患的原因,寻找消除药嘱隐患的对策。结果隐患药嘱与医生对药物作用、用法、剂量不熟悉,药局人员缺乏责任心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加强护理工作中的核对环节,对轮转医生加强培训,加强药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相关培训,可以减少药嘱相关隐患,从而减少用药错误。

    2014年11期 v.17 1473-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1 ]
  • 门诊患者不安全用药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冯雅琴;李志超;陈青;孙秀娟;杨迪琼;唐利平;

    目的了解门诊不安全用药患者的心理体验,为医务人员制定安全用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立意抽样法选择10例有不安全用药史的门诊患者或家属,对其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门诊患者不安全用药可以归纳为4个主题,即:患者及家属用药依从性低下;用药正确率低;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欠缺;有获得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需求。结论门诊患者用药不安全情况需得到关注,医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保障门诊患者安全用药。

    2014年11期 v.17 1475-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6 ]

综述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程莉莉;范琳;董有静;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手术及麻醉后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年龄、手术以及麻醉是POC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许多麻醉药物都能够提高POCD的发病率。POCD还没有诊断的"金标准",现在主要依靠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诊断,其中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一系列神经心理试验是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方法。

    2014年11期 v.17 147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9 ]
  • 普伐他汀的多效性研究进展

    刘海霞;李全斌;

    普伐他汀(Pravastatin,PV)是一种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 A(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作为调血脂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PV具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肾脏、防治先兆子痫、免疫调节、防治复发性流产、防止或减少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等多种非调血脂作用(多效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PV多效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14年11期 v.17 1482-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
  • 他汀相关性肌病的研究进展

    杜晓明;肇丽梅;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他汀相关性肌病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探讨他汀相关性肌病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以促进他汀类药物的合理用药,为临床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v.17 1485-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2 ]
  • 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程敏;安洪亮;孙厚婷;时友忠;

    本文从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药物相关性长QT间期综合征及临床对其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临床药师需要关注易致QT间期延长的药品使用,预防临床发生药物致急性心律失常事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2014年11期 v.17 1490-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5 ]

短篇论著

  • 局部应用肾上腺素与垂体后叶素在瘢痕妊娠阴式病灶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

    朱楠;欧阳玲;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肾上腺素与垂体后叶素在瘢痕妊娠阴式病灶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81例瘢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7例,A组采用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B组采用阴式病灶切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C组直接行阴式病灶切除术,观察三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C组(P均<0.01),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肾上腺素和垂体后叶素局部应用都可以明显减少瘢痕妊娠阴式病灶切除术中的出血量,但肾上腺素更安全有效。

    2014年11期 v.17 1494-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 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孙莹;

    目的评价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9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LEF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和血糖升高。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辅以有效的处理措施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2014年11期 v.17 1497-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7 ]
  • MEA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章亮;周晖;陈小会;

    目的比较MEA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疗效及安全性,为rr 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8例rr 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MEA组按照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方案化疗;FLAG组按照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化疗效果,并观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完全缓解(CR)者采用MS-PCR、Methylight-PCR检测ID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FLAG组总缓解率高于MEA组(P<0.05);FLAG组侵袭性真菌病、粒细胞缺乏发生率高于MEA组(P<0.05),粒细胞缺乏及发热持续时间长于MEA组(P<0.05);FLAG组CR患者ID4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MEA组(P<0.05)。结论 FLAG方案治疗rr AML效果优于MEA方案,其机制可能与FLAG能提高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水平有关,但FLAG方案感染及骨髓抑制较严重,临床应进一步优化。

    2014年11期 v.17 150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5 ]
  • 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王琼女;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替利嗪口服,10 mg/d;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其中咪唑斯汀口服,10 mg/d,生理性海水8喷/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AR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评分(SF-3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指标等。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4.17%、72.50%,治疗组分别为80.83%、99.1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R症状和体征积分分别为(4.35±0.85)分、(1.32±0.47)分,治疗组分别为(1.86±0.33)分、(0.64±0.2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AR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SF-36评分分别为(8.60±2.96)分、(659.74±130.48)分,治疗组分别为(5.31±2.77)分、(751.87±143.60)分,两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生理性海水喷雾治疗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14年11期 v.17 1504-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7 ]

药房·药事管理

  • 因子分析法在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实践

    黄俊梓;张策;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门诊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记录2013年全年门诊药房的相关研究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并找到影响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的潜在影响因子,讨论各个因子及控制意义。结果经过因子分析,抽取与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密切相关的3个公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按影响大小依次为"处方调配因子"、"药学服务因子"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子"。数据表明,处方调配仍然是门诊工作质量的重点,要在抓好处方调配的基础上逐项进行药学服务的开展,不断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结论通过因子分析,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门诊药房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2014年11期 v.17 1508-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简介

    <正>辽宁省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以新特药分销为主的国有药品流通企业。公司一直秉承"简单、勤奋、坦诚、兼得"的企业理念,致力于给百姓带去健康快乐;给客户和伙伴带来超值的利益;给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给企业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1984年12月22日,辽宁省医药管理

    2014年11期 v.17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