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课堂

  • 体外膜肺氧合对成人抗感染药物药动学的影响

    侯雅琴;封永莉;张晓勤;陈璐;张丽娟;黄晓波;童荣生;

    体外膜式氧合(ECMO)是用于重症心脏病和/或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系统。ECMO可能引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改变,导致治疗失败或药物毒性,需要进一步处理药物并发症。本文讨论了ECMO辅助治疗成人患者时,抗生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PK的变化。这些药物对于控制ECMO期间常见的感染至关重要。

    2018年09期 v.21 96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3 ]

论著

  • 五味子乙素通过Traf6/TAK1信号通路介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王金桥;邓银芝;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介导人胃癌HGC27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及对Traf6/TA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12、24、48μg/ml)干预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HGC2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五味子乙素诱导HGC27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分析五味子乙素对HGC27细胞中Bax、Bcl-2、Traf6、TAK1及p-TAK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五味子乙素能显著抑制HGC2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显著抑制Traf6、p-TAK1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明显抑制HGC27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2018年09期 v.21 970-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6 ]
  • 华蟾素增强氟尿嘧啶对食管癌TE-1细胞杀伤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博;戚诚;赵爽;赵晓东;刘学臣;张立超;石畅;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氟尿嘧啶处理后的食管癌TE-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华蟾素干预后Bcl-2/Bax信号通路蛋白水平,MTT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细胞培养时间华蟾素对氟尿嘧啶处理后TE-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华蟾素对氟尿嘧啶处理后TE-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Cinobufotalin浓度升高,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Cleaved PARP、Bax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升; Cinobufotalin组TE-1细胞凋亡率高于Negative组(t=2. 236,P <0. 05),Cinobufotalin+5-FU组TE-1细胞凋亡率高于Negative Control组、Cinobufotalin组及5-FU组(P <0. 05);与Negative Control组对比,培养48 h后,Cinobufotalin组TE-1细胞的细胞周期停留在G1、G2期的比例减少,S期比例升高(P <0. 05);与Negative Control组、Cinobufotalin组及5-FU组比较,培养48 h后,Cinobufotalin+5-FU组TE-1细胞周期停留在G1、G2期的比例减少,S期比例升高(P <0. 05); MTT显示,Cinobufotalin干预后,TE-1细胞存活率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Cinobufotalin组TE-1细胞培养48、72、96 h后的存活率低于Negative Control组(P <0. 05); Cinobufotalin+5-FU组TE-1细胞培养48、72、96 h后存活率低于Negative Control组、Cinobufotalin组及5-FU组(P <0. 05);不同浓度梯度的华蟾素作用48 h后,Cinobufotalin组、Cinobufotalin+5-FU组TE-1细胞存活率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华蟾素通过Bcl-2/Bax通路降低食管癌细胞存活率,促进其凋亡,其对氟尿嘧啶活性具有增效作用。

    2018年09期 v.21 973-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6 ]
  •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与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双酚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

    马林;罗家权;李丹;张康;张玉敏;裴秀丛;段志文;马明月;

    目的分析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与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双酚A(BP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毒性作用,以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方法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及台盼蓝染色法测定BPA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毒性,计算其IC_(50)。结果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及台盼蓝染色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PA使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活力下降,1 000μmol/L时下降最为明显,IC_(50)分别为704、745μmol/L。但实时无标记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细胞生长的动态生物学反应。结论实时无标记分析法能够更直观、准确地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弥补台盼蓝染色法的缺点,是一种新的研究细胞毒性的实验方法。

    2018年09期 v.21 978-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6 ]
  • 康炎净颗粒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孟莉;向绍杰;乔敏;宋达夫;张宏;贾天柱;

    目的观察连续灌胃给予康炎净颗粒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将16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康炎净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9. 69 g/kg)、康炎净颗粒中剂量组(中剂量组,28. 77g/kg)和康炎净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85. 44 g/kg),每组40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个月,停药4周,观察给药中、末期及停药恢复期大鼠的一般状况,称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主要血液学指标、生化学指标,并进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剂量组于给药第1周开始,体重、摄食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并在12周出现死亡现象。给药3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平均血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百分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尿素氮、血清钾,肝、脾、肾、肾上腺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给药6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平均血细胞容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肝、脾、肾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4周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 05);网织红细胞百分率,肝、脾、肾脏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炎净颗粒大鼠灌胃给药安全剂量为28. 77 g/kg以下,约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22. 27倍(成人按60 kg计)。

    2018年09期 v.21 98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姜黄素联合阿霉素对肝癌PLC/PRF/5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药物增敏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学飞;张俊梅;徐龙;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阿霉素对肝癌PLC/PRF/5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药物增敏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药物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姜黄素联合阿霉素组(联合组),MTT法检测3组肝癌PLC/PRF/5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肿瘤细胞Caspase-3基因的表达,TUNEL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凋亡细胞数,比较裸鼠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体积及治疗前后的体积差。结果阿霉素组细胞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细胞抑制率高于阿霉素组(P <0. 05);阿霉素组Caspase-3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 <0. 01),联合组Caspase-3基因表达高于阿霉素组(P <0. 01);在相同视野范围内,阿霉素组凋亡的肿瘤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凋亡的肿瘤细胞数多于阿霉素组(P <0. 05)。三组裸鼠治疗前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阿霉素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及治疗前后体积差均小于对照组(P<0. 01),联合组肿瘤体积及治疗前后体积差均小于阿霉素组(P <0. 01)。结论姜黄素与阿霉素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阿霉素能增加PLC/PRF/5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二者联用后能有效抑制PLC/PRF/5细胞增殖、促进PLC/PRF/5细胞的凋亡有关。

    2018年09期 v.21 986-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1 ]
  • 脱氢异雄酮缓解急性肺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白植宽;高晓慧;冯涛;

    目的探讨脱氢异雄酮(DHE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中气道上皮细胞(AECs)中G6PD活性、NOX2表达、活性氧(ROS)产生和酶抗氧化剂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DHEA+LPS处理组、DHEA对照组。应用LPS诱导小鼠ALI模型。给药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蛋白总浓度检测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G6PD活性、GR活性和ROS。实时PCR分析SOD1、SOD2、GPx1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SOD1和硝基酪氨酸表达。结果 ALI导致AECs中G6PD活性增加,同时伴随着NOX2、ROS、SOD1和硝基酪氨酸的升高,G6PD抑制剂DHEA可有效改善LPS诱导的气道炎症,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质浓度及NOX2衍生的ROS和氧化应激。结论 G6PD的激活与ALI期间氧化炎症的增强有关。因此,在ALI期间抑制G6PD可能是一种有益的策略,以限制氧化损伤和改善气道炎症。

    2018年09期 v.21 991-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葛根素对重度烧伤后肺组织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赵轶君;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重度烧伤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80只实验用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烧伤组,模型组,葛根素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mg/kg)剂量组和地塞米松5 mg/kg组(地塞米松组),各30只。采用92℃水浴18 s的方法制备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泡炎评分(Szapiel评分),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MDA含量,测定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W/D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均明显改善,Szapiel评分显著降低(P <0. 05);肺组织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AI显著降低(P <0. 01);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MPO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显著降低,而IL-10含量显著升高(P <0. 05或P <0. 01)。结论葛根素对大鼠重度烧伤后肺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能够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8年09期 v.21 997-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1 ]
  • 罗格列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陈丽朱;罗京;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通过烟雾暴露联合气道滴入脂多糖构建大鼠COPD模型。罗格列酮组在烟雾暴露前30 min给予罗格列酮(20μg/只)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30 d。处死大鼠前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行肺功能测定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处死后收集肺脏和血清。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 ELISA和RT-PCR检测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大鼠肺功能和一般情况,降低IL-6、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提高PI3K和p-AKT表达水平,而对AKT表达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炎症减轻COPD大鼠肺功能的恶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2018年09期 v.21 1003-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
  • 大蒜素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武向鹏;崔薇;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00只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5、10、20 mg/(kg·d)组,造模前5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的方法制备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6 h后,测定小肠组织含水量,HE染色法行小肠组织病理检查并按照Chiu's氏量表进行损伤评分,TUNEL法行细胞凋亡检查并计算凋亡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和内毒素含量,比色法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大蒜素10、20 mg/(kg·d)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组织含水量(P <0. 05或P <0. 01);明显改善肠组织病变,降低Chiu's氏评分(P <0. 05或P <0. 01);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状况,降低凋亡指数(P <0. 01);明显降低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内毒素含量(P <0. 05或P <0. 01);提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P <0. 05或P <0. 01)。结论大蒜素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2018年09期 v.21 1007-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0 ]
  • 国产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张健;李芝帆;郭婧;李慧;潘凯丽;

    目的观察分析国产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ALL患儿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儿采用VDPA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国产培门冬酶+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客观有效率为95. 12%,对照组为90. 24%,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T、TT、APTT水平升高,FI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TT、FIB、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与用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儿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国产培门冬酶治疗儿童ALL的临床疗效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无明显差异,具有过敏反应少、注射次数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其他门冬酰胺酶制剂过敏的病例或复发难治病例,但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动态监测ALL患儿的凝血功能。

    2018年09期 v.21 1011-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2 ]
  • 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时正媛;顾红燕;杨欣妤;鄢丹;

    目的比较使用万古霉素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探讨危重症患者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24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其中治疗药物监测组81例,非治疗药物监测组143例,对TDM组和非TDM组患者的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时间、累计剂量、峰浓度和谷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DM组与非TDM组万古霉素平均治疗天数、治疗前后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DM组万古霉素平均累计使用总剂量(10. 2 g)明显小于非TDM组(14. 3 g)(P <0. 05); TDM组患者肌酐水平增加率(9. 9%)明显小于非TDM组(16. 1%)(P <0. 05); TDM组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谷浓度与治疗天数的对数均呈显著性相关(P <0. 0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率,推荐危重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过程中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

    2018年09期 v.21 1015-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8 ]
  •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同剂量下浓度差异对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姜文燕;于鲁海;姜雯娟;

    目的探讨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同剂量下浓度差异对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参数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行下肢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及C组(50例),分别采用0. 375%、0. 5%、0. 75%罗哌卡因同剂量注射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后低功频率(LF)、高功频率(HF)、LF/HF、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百分比(PNN50%)水平,镇痛维持时间、运动恢复时间、LF值恢复至注药前水平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C组患者LF、HF、SDNN及PNN50%水平均显著低于麻醉前、A组及B组(P <0. 05);三组患者麻醉前后LF/HF和RMS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镇痛维持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LF值恢复至注药前水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同剂量下浓度增加可导致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患者HRV参数波动幅度,且未改善总体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2018年09期 v.21 1018-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0 ]
  • 普拉克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早发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

    潘溢丹;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早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普拉克索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焦虑抑郁、自主神经功能、睡眠状况、非运动症状等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PDSS评分均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NMSQuest评分、SCOPA-AUT评分均显著下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早发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8年09期 v.21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5 ]
  • 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或腹水的Meta分析

    张翔云;赵旭;代大顺;焦伟杰;孙英伟;

    目的系统评价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或腹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关于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或腹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改良版的Jadad量表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 3和STATA 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RCT文献,包含1 2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疗效方面:托伐普坦可显著提高肝硬化伴低钠血症或腹水患者的血钠水平(SMD 1. 28,95%CI 1. 06~1. 50),增加24 h尿量(SMD 3. 19,95%CI 2. 20~4. 19),减轻体重(SMD-0. 58,95%CI-0. 75~-0. 42),缩小腹围(SMD-0. 78,95%CI-1. 00~-0. 56)。在安全性方面:托伐普坦不良反应发生率(RR 1. 12,95%CI 1. 01~1. 25)和口干口渴发生率(RR 16. 85,95%CI 6. 57~43. 19)高于对照组,但其对血钾、血肌酐及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但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验证。

    2018年09期 v.21 1025-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1 ]
  •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长疗程抗病毒对HBsAg的影响

    潘佳;江南;杨兴祥;杨仁国;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长疗程抗乙肝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 ide analogues,NUC]初始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组(A组),NUC经治后联合IFN组(B组),单用NUC治疗3年组(C组),共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组,其中A组40例,B组48例,C组100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48周、96周、156周时HBsAg变化。结果 48周时,三组HBsAg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0,P=0.139)。96周时,A组、B组、C组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7.5%、27.1%、4.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2,P <0.001),组间两两比较,B组HBsAg清除率高于C组(PAB=0.025,PBC<0.001,PAC=0.408)。156周时,A组、B组、C组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17.5%、41.7%、4.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3,P <0.001),组间两两比较,HBsAg清除率从高到低分别为B> A> C(PAB=0.014,PBC<0.001,PAC=0.013)。48周时,A组、B组、C组的HBsAg转换率分别为5.0%、14.6%、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9,P=0.025),组间两两比较,B组转换率高于C组(PAB=0.174,PBC=0.014,PAC=0.624)。96周时,A组、B组、C组的HBsAg转换率分别为7.5%、27.1%、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1,P <0.001),组间两两比较:B组转换率高于C组(PAB=0.025,PBC<0.001,PAC=0.353)。156周时,A组、B组、C组的HBsAg转换率分别为15.0%、41.7%、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75,P <0.001),组间两两比较,HBsAg转化率从高到低分别为B> A> C (PAB=0.006,PBC<0.001,PAC=0.016)。Peg IFNα-2a联合NUC组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优于c IFNα-2b联合NUC。HBsAg清除率分别为36.9%、13.0%(χ~2=4.555,P=0.033); 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5.4%、13.0%(χ~2=4.074,P=0.044)。结论 NUC经治后联合IFN长疗程疗效优于NUC初始联合IFN; PEG-IFNα-2a联合NUC疗效优于c IFNα-2b联合NUC。

    2018年09期 v.21 1033-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5 ]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电图影响的研究

    王鸣遒;陈洪波;候晶星;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入院及治疗24 h后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电功率VP-P(uv)分别为169. 1±81. 1和463. 4±97. 7,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分别为14. 3%±5. 2%和63. 5%±21. 6%,偶联百分比分别为96. 2%±3. 8%和79. 1%±11. 2%。治疗组胃电功率、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胃电主功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有明显的影响。

    2018年09期 v.21 1037-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及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影响

    包贯虹;鲁海燕;余丹青;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患者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影响。方法 76例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IC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FABP、DAO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血清IFABP、DAO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最终有69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脱漏7例(对照组34例,脱漏3例;治疗组35例,脱漏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升高(P <0. 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均下降(P <0. 01,P <0. 05),且治疗组IFABP、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2. 86%vs. 55. 88%,P <0. 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FABP、DAO水平均与疗效等级呈明显负相关(r=-0. 687、-0. 723,P <0. 01)。结论 IC患者血清IFABP、DAO水平升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FABP及DAO水平、改善肠黏膜功能有关。

    2018年09期 v.21 1040-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2 ]
  • 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金文英;李林;

    目的研究羟考酮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羟考酮组(Q组)和羟考酮联合TAPB组(QT组),每组40例。Q组关腹前静注羟考酮0. 1 mg/kg,然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 QT组关腹前静注羟考酮0. 1 mg/kg,然后连接PCIA,并予手术结束即刻TAPB(双侧给予0. 375%罗哌卡因各15 ml)。两组PCIA均为羟考酮0. 8 mg/(kg·100 ml),背景剂量为2. 0 ml/h,病人自控剂量为0. 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记录并比较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 h时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12 h内PCIA按压次数。结果与Q组比较,QT组患者术后T1~T3时VAS评分降低(P <0. 05);术后12 h内Q组PCIA按压次数多于QT组(P <0. 05);两组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P <0. 05),Q组血糖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QT组(P <0. 05); Q组和QT组患者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APB时未出现脏器损伤及腹壁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羟考酮联合TAPB可提高PCIA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

    2018年09期 v.21 1043-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2 ]

药学研究

  • LC-MS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

    涂碎萍;李获;陈岷;张丽娟;钟磊;陈璐;

    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5-FU)浓度。方法采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静脉泵注18~30 h的外周静脉血,以5-溴尿嘧啶(5-Br)为内标,Dikma-C_(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甲醇-去离子水(45∶55);柱温:35℃;流速:0. 3 ml/min。以负离子模式(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R)检测5-FU血药浓度,计算患者AUC值。结果 5-FU在1 000~16. 8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10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 0%~8. 7%、2. 0%~8. 0%,提取回收率为93. 20%~99. 9%。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血药浓度测定。

    2018年09期 v.21 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6 ]
  • 丹皮酚GC-MS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易承学;曹杰;徐虹;徐希明;余江南;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丹皮酚含量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丹皮酚平衡溶解度的测定,为设计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以联苯为内标,DB-5MS(30 m×0. 25 mm,0. 25μm)为毛细管色谱柱,高纯氦气为载气,流速为1. 0 ml/min,选择特征离子m/z 151和m/z 154分别对丹皮酚和联苯定量。应用该法测定丹皮酚在15种有机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丹皮酚在25. 1~401. 6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 999 5);精密度、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 6%和1. 8%;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 0%、99. 7%、102. 3%,RSD分别为2. 3%、1. 9%、2. 5%(n=3)。丹皮酚在有机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较好,其中在正丁酸乙酯中最大,为376. 8 mg/g,在乙二醇中最小,为21. 5 mg/g。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好,为丹皮酚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丹皮酚水溶解性较差,但在某些有机溶剂如正丁酸乙酯和油酸乙酯中的平衡溶解度较大。

    2018年09期 v.21 1052-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临床药学

  • 多中心1351名外科医生预防应激性溃疡认知度和处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邢晓璇;褚燕琦;侯凯旋;王可;闫素英;

    目的了解外科医生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相关知识、主观态度、处方行为及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影响医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处方频率的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研问卷,采用横断面现场调研的方法开展问卷调研,调查问卷由闭合性问题、评分题、多项选择题组成,共28道题,其中闭合性问题由单选题和李斯特量表评分题组成。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围手术期使用抑酸药预防SU知识得分、主观态度、处方行为;是否参加过SU培训、知识获取途径、预防SU指南了解程度等。结果共发放1 374份问卷,收回1 37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 351份,有效率为98%。SU危险因素9个问题中,23. 56%的医生所有题目均未答对,50. 07%答对1~2题,20. 2%的医生答对3~4题,仅6. 2%的医生答对5题以上。其中手术时间> 4 h的风险因素认知度最高,88. 16%医生误将胃食管反流病史作为风险因素。可能导致SU的6项危险因素中,回答正确率在80%~98%之间,但对限定条件回答的正确率仅为13%~2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教学医院、医院级别、阅读指南和科室影响外科医生SU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程度。处方行为中,816(64. 51%)名医生存在高处方行为,449(35. 49%)名医生存在低处方行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学历、教学医院、认为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很有意义、认为预防用药是开药习惯、担心出血被投诉与开药频率高有关。结论目前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存在3个主要问题,分别为处方频率高、医生风险因素知识认知度低和指南了解程度不高。建议通过专题培训,提高抑酸药的合理使用水平。

    2018年09期 v.21 1056-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方志远;骆静;李倩;廉江平;丰航;

    目的分析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肝硬化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化。方法统计分析2016年我院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及抗感染治疗相关数据,结合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59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中,16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7. 6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发热待查、肠道和腹腔感染。共计325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 5%,其中预防用药49. 2%,治疗用药50. 8%,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33. 94%。抗菌药物使用以静脉用药为主,单药治疗占84. 6%,平均用药疗程(7. 50±4. 59) d,最长30 d。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西丁,其次是头孢替安和头孢甲肟;在使用频率较高的10种抗菌药物中,8种药物的DUI值≤1。结论肝硬化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患者药物选择不当、个别药物剂量偏大等现象,且存在病原学送检率低、用药疗程不规范等不合理现象。

    2018年09期 v.21 1062-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7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18年09期 v.21 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

    2018年09期 v.21 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综述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进展

    郭凤静;张大庆;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变异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FH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性大,但目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FH患者的遗传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FH患者的认识,规范FH的诊治。

    2018年09期 v.21 1066-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0 ]

药房·药事管理

  •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

    张远;何霞;串俊兰;钟磊;喻冬柯;熊萱;

    目的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为例,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搜索和分析可能导致(艾司)西酞普兰个体化差异的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因和位点选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常用免费生物信息学数据库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以"西酞普兰OR艾司西酞普兰"用于基因的筛选。利用将筛选到的基因名称输入ClinVar数据库,筛选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以"西酞普兰OR艾司西酞普兰AND基因多态性"的搜索方式搜索PubMed和CBM文献数据并统计和比较搜索到的基因名称及出现频率。结果从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选取了共有的4个基因,在ClinVar中搜索到了这4个基因与临床药物应答相关的共19个多态性位点。而从PubMed上搜索到的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个基因与GeneCards、UniProtKB和PharmGKB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搜索到的共有基因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利用GeneCards、UniProtKB、PharmGKB搜索基因+ClinVar搜索多态性位点的模式,能更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相关性更大的基因和多态性位点,相比搜索文献数据库的方式,能节约更多时间和精力,对研究设计阶段和统计阶段的数据降维处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2018年09期 v.21 1073-1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9 ]
  • 妊娠期妇女用药说明书的特殊人群标注及与药学数据库的比较

    何晓静;季颖;李晓冰;菅凌燕;

    目的掌握妇女妊娠期常用药物的用药安全信息并比较其与药学数据库信息的差异,为妊娠期的妇女合理用药提供正确的参考意见。方法通过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妇产科门急诊处方中常用药物135种,对所收集的药物说明书中妊娠期的用法用量、用药安全、药代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TOXNET数据库和MICROMEDEX SOLUTIONS数据库内容的差异。结果 135种本院妊娠女性患者常用药品的说明书"妊娠期的用法用量"项标注的统计中,标注率为15. 6%;在"妊娠期用药安全"项标注的统计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标注"、"无"、"尚不明确",标注率分别是55. 6%、17. 0%、14. 8%,在"妊娠期药代动力学"项标注的统计中,标注率为6. 7%。化学药的说明书中妊娠期用药安全标注率明显高于中成药(P <0. 05);进口化学药的说明书中妊娠期的用法用量、用药安全和药代动力学标注率均明显高于国产化学药(P <0. 05)。与药品说明书比较,TOXNET和MICROMEDEX SOLUTIONS数据库提供信息更及时全面。结论药品说明书中存在"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相关内容缺失的问题。药师既要掌握药品说明书,又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数据库有关药品信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服务。

    2018年09期 v.21 1077-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1 ]
  •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及强化监管的对策

    刘学平;王春艳;高珣;刘婷婷;徐凯;

    目的强化监管措施,提高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方法总结目前我国中药饮片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中药饮片存在混伪品代用、掺伪,染色、增重,含量测定不合格,有害物质残留等质量问题,主要原因为中药种植不规范、生产企业不规范,流通市场混乱,监管能力不足等。结论应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生产、流通领域监管,建立中药材流通溯源体系,转变监管理念等方法,加强中药饮片综合监管,从而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2018年09期 v.21 1081-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64 ]

短篇报道

  • 阿帕替尼引起支气管-食管瘘一例

    梁晓宇;苗秋丽;张越;张四喜;

    患者,男,喉癌术后1年余,喉癌复发,放疗后4个月,PET-CT提示喉癌复发,化疗1个疗程后,二次复发,化疗2个疗程后,二次进展,行相关靶向治疗,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1个月后,出现支气管-食管瘘。

    2018年09期 v.21 1085-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东北制药企业简介

    <正>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制药"),前身为东北制药总厂,始建于1946年,迄今已走过70多个年头。公司现有员工近1万人,总资产97.6亿元,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是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集团。东北制药是中国重要的药品生产与出口基地,设有医药研究院、设计院和质量检验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聚集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顶尖级专家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研、生产、经营、培训

    2018年09期 v.21 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