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课堂

  • 中晚期帕金森病症状波动的治疗进展

    卫红涛;朱珠;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神经系统常见退行性疾病,在中晚期患者中常会出现症状波动和进行性加重,包括"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晨僵"等。近年来,随着对PD研究的进展,多种新药、新复方药与新剂型进入临床研究与上市销售。这些药物或剂型有助于改善中晚期的症状波动,包括吸入性多巴胺补充剂,透皮吸收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贴剂,以及一些已上市药物通过更改剂型,应用缓控释技术改善药物的吸收速率,以达到延长作用时间从而持续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目的。此外,对中晚期PD的治疗还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来改善症状波动。针对PD及患者的共病,治疗精细而又复杂,需要进行全程管理,药师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PD症状波动的治疗进展。

    2020年02期 v.2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论著

  • 人参多糖对乙醇依赖小鼠戒断行为及血浆ACTH和皮质醇的影响

    卢梦;王鑫;宋伍;周东月;王慧玲;魏琳;卞男;李雪婷;郭焱;

    目的探究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s,GSP)对乙醇依赖小鼠戒断行为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GSP 3个剂量组(100、200、400 mg/kg)腹腔注射2.5 g/kg乙醇(20%,v/v),连续15 d,并于最后一次给予乙醇后24 h进行明暗箱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乙醇戒断症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ACTH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中、高剂量GSP显著提高乙醇依赖戒断小鼠在明暗室中穿梭次数和在明室内停留时间以及进入开臂次数比和在开臂停留时间比。此外,GSP中、高剂量组小鼠戒断症状评分低于模型组。ELISA结果显示,GSP能显著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增加ACTH含量。结论 GSP可能通过调节ACTH和皮质醇的含量改善乙醇戒断引起的焦虑相关行为。

    2020年02期 v.2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人参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张艳;马莉;杨爽;潘广雯;樊榕;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45只SD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为A组,采用人参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为B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为C组,比较三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 C组移植前后的逃避潜伏期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前逃避潜伏期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A组和B组的逃避潜伏期成绩较移植前降低,A组、B组逃避潜伏期成绩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B组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采用人参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神经元再生,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2020年02期 v.23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1 ]
  • 丁苯酞软胶囊对颈动脉狭窄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Smac蛋白的影响

    黄优;陈海云;何超明;庞明武;颜博;王景;李华坚;高唯一;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探讨丁苯酞对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次级线粒体源性caspase激活因子(Smac)蛋白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颈动脉狭窄模型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丁苯酞组、中剂量丁苯酞组和高剂量丁苯酞组,每组15只。平衡木实验(BB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mac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丁苯酞组、中剂量丁苯酞组、高剂量丁苯酞组SD大鼠BBT评分为1.07±0.12、5.64±1.06、4.84±0.82、4.13±0.65、3.76±0.52,凋亡指数分别为0.00±0.00、0.75±0.18、0.62±0.14、0.47±0.10、0.32±0.07,Smac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076±0.012、0.852±0.143、0.705±0.127、0.382±0.073、0.115±0.02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Smac蛋白表达,抑制颈动脉狭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2020年02期 v.2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VEGF通过NF-κB通路对内皮细胞血清类黏蛋白1表达的影响

    陈琳;周经霞;曾超胜;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内皮细胞血清类黏蛋白(ORM)1表达的影响,探讨转录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ORM1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分析P65蛋白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ORM1和P65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ORM1基因的2~(-△△Ct)值分别为0.324±0.053、0.252±0.042、0.192±0.034、0.166±0.02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细胞核内的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细胞核内P65蛋白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27±0.114、0.316±0.065、0.242±0.038、0.105±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RM1蛋白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74±0.142、0.462±0.083、0.305±0.047、0.126±0.0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ORM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是VEGF致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2020年02期 v.2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石榴皮鞣质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影响的研究

    潘正波;张海涛;蔡海荣;胡恩平;刘晟;

    目的探讨石榴皮鞣质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以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为靶细胞,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石榴皮鞣质对体外培养的PC-3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无基质胶)检测石榴皮鞣质对PC-3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有基质胶)检测石榴皮鞣质对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裸鼠肺转移模型检测石榴皮鞣质对PC-3细胞体内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PC-3细胞的运动性,随着石榴皮鞣质浓度增加,其抑制PC-3细胞运动能力也逐渐增强,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无基质胶)显示,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PC-3细胞运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石榴皮鞣质浓度增加,其降低PC-3细胞运动性也逐渐增强(P<0.05);Transwell小室(有基质胶)侵袭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含有不同浓度石榴皮鞣质的实验组中,PC-3细胞穿膜细胞数即抑制其侵袭性得到有效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侵袭性能力也逐渐增强(P<0.05);此外,裸鼠肺转移模型结果显示,石榴皮鞣质能够抑制PC-3细胞的侵袭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石榴皮鞣质浓度增加,PC-3细胞形成的肺转移瘤减少(P<0.05)。结论石榴皮鞣质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

    2020年02期 v.23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0 ]
  • 他克莫司与环孢素主导肝移植术后免疫治疗致肾损伤的队列研究

    赵敏;李亚娟;景桂霞;高媛;张文瑞;王鸽;沙保勇;高巍;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期内(术后8 d)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肝移植患者,年龄18~75岁,术后均接受8 d以上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即在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并将患者分为他克莫司组或环孢素组。排除多次肝移植、住院期间因手术并发症原因死亡患者。比较患者的基本信息后,用R语言统计系统进行肾功能相关指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排除1年内进行2次肝移植患者1例,住院期间因手术并发症原因死亡患者1例,最终入组91例患者。术前和用药前肾功能指标相比较,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可以导致肾损伤。用药前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采用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与环孢素组比较:他克莫司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9.63 ml/(min·1.73 m~2)(95%CI:7.20~32.06,P<0.01);调整混杂因素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性别后,他克莫司组肌酐降低8.58μmol/L(95%CI:-14.87~-2.30,P<0.01);他克莫司组尿素氮降低1.57 mmol/L(95%CI:-2.92~-0.22,P<0.05);他克莫司组尿酸降低44.55μmol/L(95%CI:-73.76~-15.34,P<0.01)。结论肝移植手术本身可以导致肾损伤,在术后免疫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期内,他克莫司对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环孢素。

    2020年02期 v.23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基于PPK研究的癫痫患儿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分析

    李惟滔;王鸣璐;陶玉瑛;赵明明;肇丽梅;

    目的通过分析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探讨影响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结果共纳入11篇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人口学特征(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等)、血液生化指标、遗传因素、合并用药和剂量等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估算。年龄、身高与体重等显著影响分布容积;体重、体表面积与合并用药等影响体内清除率。结论已发表的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中,药动学参数估计值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程度的个体间变异,有必要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对患儿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2020年02期 v.23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糖尿病合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因素探讨

    郭凤静;郭旭;曹珊珊;樊雅青;张大庆;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DM合并SCAD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服降脂药史、高血压病史、心梗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空腹、餐后4 h血脂、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生化指标。统计分析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DM合并SCAD患者。纳入患者血清hs-cTnT中位数水平为0.009 ng/ml,P25、P75分别为0.006、0.012 ng/ml,血清hs-cTnT检出率为98.21%(110/112),其中,16.07%的检测结果超过正常上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M合并SCAD患者血清hs-cTnT与NT-proBNP (r=0.284,P=0.003)水平呈正相关。餐后血清三酰甘油(TG)[(2.27±1.06) mmol/L vs.(1.59±0.78) mmol/L,P<0.001]、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0.69±0.29) mmol/L vs.(0.56±0.29) mmol/L,P<0.001]水平较空腹明显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TnT水平与餐后4 h TG水平(r=0.399,P<0.001)、RLP-C水平(r=0.242,P=0.012)、体重(r=0.233,P=0.01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r=0.294,P=0.002)、空腹血糖(FBG)水平(r=0.224,P=0.021)呈正相关,与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0.367,P<0.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r=-0.226,P=0.021)、平均血小板体积(r=-0.223,P=0.020)呈负相关。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餐后TG水平(OR=1.785,P=0.031)、FBG (OR=1.630,P=0.005)、Hcy (OR=1.119,P=0.021)是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DM合并SCAD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并有可能增加心功能不全和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血清餐后TG、FBG及Hcy水平是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02期 v.23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与人工骨人体局部释放对比分析

    毛璐;张伯松;董迪;姜璐;齐文渊;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对比万古霉素骨水泥及人工骨的局部释放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创伤骨科先后进行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及万古霉素人工骨植入术的16例骨感染患者,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04.50±306.52)、(278.68±136.18) ml,局部累计释放率为5.60%±3.61%、19.12%±9.86%,最大释放速度为(6.1±4.4)、(20.8±9.5) mg/h,全身血药浓度C_(max)为(0.66±0.34)、(1.39±0.98) mg/L。结论万古霉素人工骨和骨水泥植入人体后均能获得很高的局部药物治疗浓度,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安全性较好。人工骨较骨水泥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总体释放量、释放率、释放速度及植入后全身的药物浓度均高于万古霉素骨水泥。

    2020年02期 v.23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基于1H-NMR的七叶皂苷致静脉炎代谢组学研究

    张晓兰;江翊国;沈黎;张学会;潘晨;赵萍;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导致静脉炎患者与未发生静脉炎患者血液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旨在发现容易发生静脉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方法收集因骨折入院需要静脉滴注七叶皂苷的患者,在用药前抽取血样,根据患者后续发生静脉炎或未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分为2组,采用~1H-NMR分析,寻找两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差异代谢物寻找代谢通路。结果容易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血清中肌醇、甲醇含量明显升高,但亮氨酸、赖氨酸、磷酸肌酸、苯基丙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将这6种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提示容易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能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结论注射七叶皂苷后容易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能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

    2020年02期 v.2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口服降糖药处方中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调查分析

    张莉;汪龙;邢亚群;程军;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中联合用药存在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6月1-30日门诊含口服降糖药的处方,筛选出联合用药的处方。依据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和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及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报道,查询并记录联合用药中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所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结果共查阅1 540张处方,其中联合用药处方1 332张,发现746例次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涉及的细胞色素P450(CYP)酶有CYP2C9、CYP2C8和CYP3A4,相关转运体有P-gp、OATP1B1和OATP1B3。处方中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例次较多的口服降糖药为瑞格列奈(327例,43.8%)、二甲双胍(264例,35.4%)和格列齐特(90例,12.1%)。结论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中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较为常见,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避免患者联合应用已有文献报道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020年02期 v.23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9 ]
  • 蒙特卡罗模拟优化CRKP感染时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

    操玮;王小庆;李丽;

    目的依据美罗培南PK/PD理论,优化美罗培南治疗CRKP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借助文献中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应用Crystal Ball软件对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进行50 000次模拟,比较不同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达标率,优选最佳给药方案。结果设定的10种方案中,只有0.5 g (q3h)、0.5 g (q4h)静脉滴注给药方案有达标的可能性,CFR分别为4.85%和29.52%,低于目标值90%;2种持续静脉输液2、2.5、3 h,PTA、CFR均大于90%;MIC和半衰期在模拟预测影响因素约占40%。结论治疗CRKP可选择0.5 g (q3h)和0.5 g (q4h)给药方案,且持续静脉滴注2、2.5、3 h。

    2020年02期 v.2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6 ]
  • 七氟烷麻醉下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肛瘘手术的临床观察

    郝冬;张锦;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对婴幼儿肛瘘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行肛瘘手术的6个月~3岁患儿共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为七氟烷+骶管组:七氟烷诱导后将0.25%布比卡因按0.5 ml/kg缓慢注入骶管腔内,术中七氟烷维持1.0~1.2 MAC值;B组为七氟烷组:七氟烷诱导后用0.25%布比卡因肛周局部阻滞,术中七氟烷维持1.3~1.5 MAC值,两组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患儿入室时(T_0)、切皮时(T_1)、苏醒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时的躁动发生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术后2 h、8 h分别进行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评分。结果 A组T_1时HR、MAP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2时HR、MAP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1、T_2时HR、MAP高于T_0时(P<0.05);B组T_1、T_2时HR、MAP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较B组缩短(P<0.05);A组术后2 h、8 h FLACC评分优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尿潴留病例。结论七氟烷麻醉下行骶管阻滞应用于婴幼儿肛瘘手术,术中循环更加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2020年02期 v.23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心电图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高宇;李学超;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在小儿心电图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0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均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进行镇静处理,A组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2.0μg/kg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患儿镇静效果及生命体征、镇静并发症及其对心电图检查的影响。结果 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唤醒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较A组缩短(P<0.05),两组镇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镇静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心率下降发生。所有患儿成功完成心电图检查。结论对于小儿心电图检查,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起效快,能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无并发症发生。

    2020年02期 v.23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维生素D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炎症因子的影响

    曹军华;朱磊;朱俊岭;祁伯祥;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炎症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2例IHS患儿及60例正常儿童血清,检测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及血清维生素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水平。IHS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2例)和维生素D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口服,2 000 IU/d)。治疗10 d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IHS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F-κB、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D组患儿口服维生素D_3滴剂治疗10 d后,患儿维生素D水平升高(P<0.01);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IS组患儿NF-κB、IL-6、TNF-α及肝功能均显著改善(P<0.01),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S患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IHS患儿的炎性反应,减轻肝损伤,有益于患儿预后。

    2020年02期 v.23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8 ]

药学研究

  • ICP-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制草乌药材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聚类分析

    胡国辉;谭丽盈;梁文能;

    目的建立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制草乌子药材中Pb、Cd、Cr、Cu、Hg、As等6种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并采用聚类分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测定时选取同位素~(208)Pb和~(202)Hg以~(209)Bi作为内标物,~(114)Cd以~(115)In作为内标物,~(63)Cu、~(52)Cr以~(47)Sc作为内标物,~(75)As以Ge作为内标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制草乌药材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不同产地的制草乌中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发现部分产地的制草乌药材中有镉、砷和汞等元素超标现象,不同产地的制草乌药材中6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6种金属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3.99%~97.96%之间,RSD在0.94%~2.66%之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用于不同产地制草乌药材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评价。

    2020年02期 v.2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1 ]
  • 响应面试验设计优选山楂最佳蜜制工艺

    敖楠楠;才谦;曲扬;叶斌斌;姜明月;郑彧;

    目的优选山楂最佳蜜制工艺。方法以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原花青素B2、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加蜜量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100 g山楂加入15 g炼蜜,100℃下烘制90 min为最佳条件,测得多糖含量为40.2 mg/g,儿茶素含量为0.65 mg/g,表儿茶素含量为1.1 mg/g,原花青素B2含量为1.0 mg/g,金丝桃苷含量为0.57 mg/g,异槲皮苷含量为0.54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山楂蜜制的研究。

    2020年02期 v.23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安全用药

  • 一例贲门癌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分析

    贾贝;乔涌起;范琳琳;王浩;袁振南;戴媛媛;

    目的通过1例药品不良反应探讨肿瘤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服用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服用阿帕替尼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贲门癌患者,对其进行药学问诊,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药物治疗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以及防范方法。结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与服用阿帕替尼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对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肿瘤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教育,尤其是长期院外用药的患者,正确应对和处理不良反应,识别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防范用药风险。

    2020年02期 v.23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7 ]

综述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潘旭旭;孙若文;王弘;

    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是由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对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的攻击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及生成减少的一类疾病。由于血小板糖蛋白不同,自身抗体介导的ITP在清除血小板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就ITP免疫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多项新型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2020年02期 v.23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0 ]
  • IDO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毛耀南;于萍;任敬慧;蔡进;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是人体色氨酸降解为犬尿氨酸的限速酶,在分解色氨酸的代谢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发生代谢后,色氨酸消耗以及犬尿氨酸增加均会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逃逸。因此,IDO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近年来,IDO小分子抑制剂引起广泛关注并活跃在药物研究及交易市场。本文主要针对IDO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进展进行阐述,总结其研究现状。

    2020年02期 v.23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读者·作者·编者

  • 更正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20年第1期"鞘内应用辅助药物复合局部麻醉药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研究进展"一文,其通信作者为"张延卓"。特此更正。

    2020年02期 v.23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9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20年02期 v.23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

    2020年02期 v.23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