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刘魏然;王宇喆;韩天壮;陈志忠;钱亭;尹化斌;

    目的观察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FK228和氟尿嘧啶(5-FU)处理HepG2细胞48 h,采用CCK-8法观察比较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将5μg/L FK228和25μg/ml 5-FU分别单独或联合作用于2种肝癌细胞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内实验构建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FK228 (1 mg/kg)和5-FU (20 mg/kg),比较FK228对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20±0.24)μg/L,而5-FU的IC_(50)值为(117.50±8.40)μg/ml;FK228联合5-FU处理组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FK228可以显著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且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给药20 d后,FK228组、5-FU组、联合给药组及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344.71±118.87)、(351.97±73.46)、(220.36±72.12)、(639.76±241.47)mm~3。FK228组、5-FU组、联合给药组的裸鼠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K228对肝癌细胞的体内促凋亡作用并不明显(P>0.05),但与5-FU联合应用后,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和5-FU组相比,FK228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内的血管生成(P<0.05)。结论 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应用后,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K228与5-FU联合应用,可以明显促进HepG2肝癌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2020年06期 v.23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6 ]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大鼠海马区脑组织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媛媛;周锦;曹惠鹃;张铁铮;孙莹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大鼠血清和海马区脑组织炎性因子水平、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致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在水合氯醛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及尾动脉穿刺置管,不进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组(CPB组):同Sham组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置管后,行CPB 1 h。右美托咪定+CPB组(DC组):CPB前15 min内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5μg/kg,然后在CPB过程中以5μg/(kg·h)的速度泵注1 h,其余同CPB组。于T1(CPB前)、T2(CPB1 h)、T3(停CPB后2 h)、T4(停CPB后6 h),经股静脉采血离心后获得血清供ELISA检测S100-β、IL-6和TNF-α水平。于T4时取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应用ELISA检测海马区脑组织IL-6和TNF-α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T2~T4时,CPB组和DC组血清中S100-β、IL-6、TNF-α水平高于Sham组(P<0.05);DC组血清中S100-β、IL-6、TNF-α水平低于CPB组(P<0.05)。与Sham组比较,T4时,CPB组和DC组海马区脑组织IL-6和TNF-α水平、TLR4和NF-κB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CPB组比较,T4时,DC组海马区脑组织IL-6和TNF-α水平、TLR4和NF-κB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抑制TLR4信号转导通路,减少其下游IL-6、TNF-α水平和NF-κB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2020年06期 v.23 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依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邢诒喜;陈维飞;姚奇岑;林千祺;梁金;黄美琼;张瑞城;

    目的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探讨依那普利对肾脏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10 mg/(kg·d)]依那普利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20 mg/(kg·d)]依那普利组(高剂量组),每组15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分别为0.12±0.02、4.12±0.61、3.11±0.34、2.47±0.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损伤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1)。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分别为0.26±0.05、3.64±0.53、2.48±0.36、1.83±0.22,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65、TGF-β1和Smad3蛋白相对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依那普利可以抑制NF-κB/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抗肾间质纤维化。

    2020年06期 v.23 49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小儿伤科泡腾颗粒对闭合性骨折模型大鼠治疗效果研究

    温慧敏;尹小娟;杨沙;冯光富;陈诗韵;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伤科汤剂与小儿伤科泡腾颗粒对闭合性骨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5只幼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骨折器建立大鼠胫骨闭合性骨折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汤剂组和颗粒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手法复位固定后,对照组大鼠采用温开水灌胃作为对照,汤剂组大鼠采用小儿伤科汤剂灌胃治疗,颗粒组大鼠采用小儿伤科泡腾颗粒灌胃治疗。分别在治疗14 d、28 d、35 d时,每组处死5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同时对患肢进行X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以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标准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治疗14 d时,三组大鼠血清钙、血清磷、血清AL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时,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血清钙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35 d时,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血清AL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三组大鼠Lane-Sandh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35 d时,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Lane-Sandhu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汤剂组和颗粒组大鼠Lane-Sandh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伤科汤剂与小儿伤科泡腾颗粒治疗闭合性骨折模型大鼠效果相当。

    2020年06期 v.23 494-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盐酸小檗碱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卢毅;林建喜;莫启旺;张晓;俞凌;岑斌;俞鹏奎;吴极钟荣;邓金平;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丙酸睾酮诱导建立前列腺增生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选择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小檗碱低剂量(10 mg/ml)组、盐酸小檗碱中剂量(20 mg/ml)组、盐酸小檗碱高剂量(40 mg/ml)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每日尿量及10 d累计尿量,计算给药前后各组小鼠体重减轻值,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TNF-α、IL-6、IL-10及IL-1β水平,取小鼠前列腺组织并计算脏器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VEGF、AKT、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累计尿量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每日尿量逐渐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连续给药10 d后,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减轻值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体内TNF-α、IL-6、IL-10及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脏器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整齐,腺体乳头向腔内扩张明显缩小,盐酸小檗碱中、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细胞形态圆润,结节样增生少见,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小鼠的前列腺组织腺体乳头无异常突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VEGF及AKT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caspase-12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能够抑制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前列腺组织VEGF、AKT及caspase-12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2020年06期 v.23 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1 ]
  •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及5-HT3aR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范梦男;张博;陈苏宁;

    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及5-羟色胺受体(5-HT3a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改良郭氏夹尾刺激法联合张氏不规则喂食法复制FD大鼠模型,阳性对照药选用莫沙必利片,中药干预以胃痛消痞方灌胃治疗。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WB法观察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5-HT3aR蛋白的变化。结果造模组大鼠一般状态差,胃内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降低,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5-HT3aR蛋白表达降低(P<0.05);胃痛消痞方组及西药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胃窦及下丘脑组织中5-HT3aR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能促进FD大鼠胃肠动力,上调5-HT3aR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2020年06期 v.23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3 ]
  • 痰热清注射液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联合杀菌活性研究

    张雯霞;陈君灏;张珏;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对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联合杀菌活性,探索临床治疗该耐药细菌所致感染的新方案。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和亚胺培南对20株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稀释法测定其对痰热清注射液与亚胺培南的体外联合敏感试验,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判断联合效果。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其中的2株细菌进行体外联合杀菌试验研究。结果 20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其MIC范围为4~256 mg/L,对痰热清注射液的MIC值为15.6~500μl/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5%(11/20)的菌株对该两药组合呈协同作用,35%(7/20)的菌株呈相加作用,10%(2/20)的菌株为无关作用,所有菌株联合皆未产生拮抗作用。随后的联合杀菌试验亦证实上述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可用于治疗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所致感染。

    2020年06期 v.23 506-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宋琳;韩芸;魏丽群;郭开峰;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乐山市中医医院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第1天)、卡铂注射液(AUC 5~6,第1天)静脉滴注,试验组联合应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7.5 mg/kg,第1天)静脉滴注。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0%vs.33.33%,90.24%vs.71.79%,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细胞因子(bFGF)明显低于对照组[(256.54±42.45) ng/L vs.(314.45±50.21) ng/L,(13.45±2.24) ng/L vs.(18.12±3.41) ng/L,P<0.0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8.60±4.21) ng/ml vs.(35.45±5.12) ng/ml,(42.12±6.20) U/ml vs.(57.20±7.12) U/ml,17.56±3.24 vs.24.12±4.25,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血压、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有助于提高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降低肿瘤标志物等因素有关。

    2020年06期 v.23 510-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27 ]
  • ACE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治疗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居海宁;葛俊纬;江冰;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治疗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缬沙坦治疗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共82例。收集年龄、性别、体重及入院时心功能指标,并检测分析ACE I/D、G2350A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位点基因分型与缬沙坦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随着治疗后随访时间的延长,ACE I/D基因中DD、II基因型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下降(P<0.05)。与ACE ID型、DD型比较,II型治疗后9、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升高(P<0.05);ACE G2350A基因中GG、GA基因型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下降(P<0.05)。与ACE GG型、GA型比较,AA型治疗后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复发患者比较,未复发患者心功能、LVEF、BNP以及ACE G2350A基因中AA基因型比例和I/D基因中II基因比例明显升高,SBP明显下降(P<0.05)。BNP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Ⅱ级)、I/D位点基因分型(II)、G2350A位点基因分型(AA)则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ACE I/D基因和G2350A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治疗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密切相关,且2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协同作用,可为个性化临床用药方案的确定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2020年06期 v.23 514-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穴位注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霍焰;贾娜;陈淑艳;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8例)应用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通气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变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2%vs. 7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_1、FVC、PEF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和全程护理干预,可控制哮喘发作,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经济效比高。

    2020年06期 v.23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 ]
  • 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对脂肪变性的影响研究

    阙扬铭;朱华丽;周雪峰;李兵兵;吴佳燕;刘海燕;

    目的探讨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PST)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对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取20只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小鼠予以正常饮食用来参照NAFLD模型的成功建立。观察组小鼠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shRNA(AD-shRNA)对肝脏MPST进行干预,对照组小鼠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小鼠处死后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并测定肝组织MPST、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胱硫醚γ裂解酶(CSE)表达与肝脏中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硫化氢(H_2S)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小鼠肝脏MPST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FFA、TG、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肝脏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出现肝细胞炎性表现;观察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弥漫性减轻,炎性肝细胞减少。观察组小鼠肝脏SREBP-1、FAS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CSE的m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H_2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_2S在MPST对脂肪肝的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介导作用,且与SREBP-1相关通路抑制有关。

    2020年06期 v.23 52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哺乳期乳腺脓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研究

    蒋斓;刘婷婷;李晓勤;

    目的研究哺乳期乳腺脓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乳腺科哺乳期妇女发生乳腺脓肿后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0株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64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mecA、hla、pvl、clfA、nuc、sea、psm-mec基因。结果 MRSA和MSSA菌株对青霉素(≥90.6%)和红霉素(≥59.4%)的耐药率较高,对利福平、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莫西沙星、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98.3%)。MRSA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 (P<0.05)。60株MRSA经mecA基因检测均为阳性,64株MSSA均为阴性。Hla、clfA、nuc毒力因子在MSSA和MRSA中均具有较高的携带率(≥98.3%),MRSA携带毒力因子pvl明显低于MSSA (P<0.05)。结论 MRSA携带mecA基因,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MSSA;MRSA毒力因子pvl携带率低于MSSA,临床应针对哺乳期乳腺脓肿进行MRSA防控,同时需监测MSSA携带毒力基因的状况,评估患者的预后。

    2020年06期 v.23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朱文婷;赵瑞珍;程翰林;吕亚红;孙铭浚;

    目的通过分析越鞠丸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其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越鞠丸中的5味中药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检索化学活性物质,筛选出药物作用于人体的靶点蛋白。应用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平台(Genecards)预测抑郁症的作用靶点。将所得活性成分与靶点应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出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形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平台形成蛋白互作网络,然后分别通过Bioconductor平台、R语言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形成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结果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化学成分主要有26个,共同靶点90个,通过PPI蛋白互作关系,得到15个核心基因,分别为MAPK1、AKT1、HSP90AA1、IL6、FOS、MAPK14、MAPK8、ESR1、NR3C1、STAT1、VEGFA、EGF、IL1B、AR、IL2;GO富集分析结果包括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营养水平应答、膜筏、儿茶酚胺结合等;KEGG富集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越鞠丸可通过调节MAPK10、MAPK8、AKT1、MAPK1、MAPK14、FOS、IL6、CASP8、CASP3等靶点基因,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来实现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神经保护,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2020年06期 v.23 530-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7 ]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对下肢骨肿瘤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赵博;杨晨;高娜;卢锡华;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麻下肢骨肿瘤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择期行下肢骨肿瘤切除术患者,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组)和罗哌卡因(B组)。D组应用右美托咪定1.5μg/k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B组应用0.33%罗哌卡因30 ml。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使用止血带前(T0),使用止血带30 min (T1)、60 min (T2)、90 min (T3),撤除止血带后5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同时在T0、T1、T2、T3、T4时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1~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IL-6、IL-8水平均高于T0时(P<0.05);D组T1~T4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IL-6、IL-8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下肢骨肿瘤患者术中止血带反应,同时具有降低应激反应、稳定循环功能的作用。

    2020年06期 v.23 536-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8 ]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骨科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研究

    陈爱芳;项余华;罗苹;叶月利;留成胜;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应用于全麻骨科手术中对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ASAⅠ~Ⅱ级的全麻骨科手术患者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5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5 mg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200 ml生理盐水,入静脉自控镇痛泵,在此基础上,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4μg/(kg·h),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应用1、2、3μg/kg右美托咪定。对比三组患者术后2 h (T_0)、12 h (T_1)、24 h (T_2)、48 h (T_3)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_1、T_2时患者VAS评分低于T_0时,T_3时VAS评分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低剂量组VAS评分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T_1~T_2时,中剂量组VAS评分低于高剂量组(P<0.05);T_3时,中剂量组、高剂量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低、中、高剂量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g/kg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较好,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2020年06期 v.23 539-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3 ]

药学研究

  • HPLC-DAD法同时测定柴黄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

    杜明珏;蔡建红;钱丽;侯剑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柴黄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Gemini-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柴黄颗粒中黄芩苷在6.096~304.8 ng (r=1.000 0)、汉黄芩苷在3.438~171.9 ng (r=0.999 9)、黄芩素在1.964~98.2 ng (r=0.999 7)、汉黄芩素在0.916~45.8 ng (r=0.999 8)、柴胡皂苷a在21.6~1 080.0 ng (r=0.999 9)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6%(RSD=1.65%)、96.59%(RSD=1.30%)、92.33%(RSD=1.92%)、94.87%(RSD=1.42%)、96.77%(RSD=1.7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的优点,可用于柴黄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2020年06期 v.23 54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1 ]

临床药学

  • 一例多药联合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体会

    王天琳;马玉宝;李渊源;夏蕾;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患者的药学监护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药联合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患者的全程药物综合管理,对患者体温异常进行了药学鉴别,对不典型表现进行了机制分析,为再次面对类似病例提供了合理用药建议。结果经过抗精神病药停药和减量后,患者体温下降,转归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监护过程中,应具备识别、鉴别药品不良反应的敏锐能力,切实帮助临床团队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药物风险。

    2020年06期 v.23 54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3 ]
  • 医药联合门诊肾病综合征患者药学服务路径建立及实践

    李璐璐;邓体瑛;郭珩;张韶辉;

    目的通过建立医药联合门诊肾病综合征患者药学服务工作路径,保证肾病综合征患者药学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方法建立肾病综合征患者药学门诊服务模式,包括药物治疗评估、药物重整、用药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药物治疗管理,并将咨询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点明确化。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咨询问题集中于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与饮食、用法用量3个方面,合计占比56.6%。通过制定肾病综合征患者药学路径,113例患者药物依从性、满意度提升[(5.25±1.30) vs.(6.29±1.21),80.5%vs.92.0%)],并参与用药干预9例。结论建立医药联合门诊药学服务工作路径,可以增加患者药物依从性、满意度,实现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的传承、促进药学服务规范化。

    2020年06期 v.23 55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3 ]
  • 临床药师对我院鼻饲医嘱前置审核规则的干预效果分析

    王子民;姜德春;刘琛;崔晓辉;褚燕琦;闫素英;邵晨;

    目的分析我院鼻饲医嘱的常见问题,评价临床药师对医嘱前置审核系统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2月鼻饲医嘱情况,分析不合理医嘱。临床药师改进医嘱审核系统,进行用药指导宣教。分析干预后(2019年3-4月)鼻饲医嘱的情况,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前:1-2月鼻饲医嘱5 598条,不合理医嘱总条数462条(8.25%)。前置审核系统共生成318条提示,正确提示181条(占56.92%),医生接受136条。临床药师干预后:3-4月鼻饲医嘱6 530条,不合理医嘱228条(占3.49%),干预后不合理医嘱显著减少(P<0.01)。前置审核系统共生成190条提示,正确提示176条(占92.63%),其中医生接受171条(90.00%),干预后医生接受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改进医嘱前置审核系统,提高了系统审核能力以及医生对系统的依从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20年06期 v.23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0 ]

综述

  •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大剂量甲氨蝶呤药物毒性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孟岑;卢雨昕;徐刚;郝良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剂量MTX是ALL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常常产生如溃疡性口炎、恶心、发热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现有研究指出,相关基因通过影响药物代谢酶、靶点、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MTX的代谢。本文对可能影响MTX代谢的多种基因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出MTX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2020年06期 v.23 56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5 ]
  • 丙戊酸中毒临床救治的文献分析

    李炳东;刘彤;张雪梅;

    丙戊酸是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可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对双向情感障碍也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丙戊酸呈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常规需要监测血药浓度。近年来,多有丙戊酸中毒的报道,但关于其中毒的解救,尚无标准的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80-2019年文献报道的有关丙戊酸中毒的病例及相关指南推荐,从体外循环、卡尼汀补充及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相互作用3个方面,讨论了丙戊酸中毒的救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0年06期 v.23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指南解读

  • 美国预防儿童偏头痛药物治疗与紧急治疗指南解读

    吴婧;薛菲;王春燕;

    2019年8月,美国神经病学会(ANN)和美国头痛学会(AHS)共同发布了预防儿童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指南和儿童青少年偏头痛的紧急治疗指南,作为2004年发表的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治疗指南的更新。本文对这两部指南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简要解读。

    2020年06期 v.23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20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最新药学动态、治疗学中的药物评估、药物不良反应、药品检验以及

    2020年06期 v.23 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3)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指导;(4)药物发生

    2020年06期 v.23 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