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军卫;刘补兴;胡小铭;李烨;刘正敏;蔡清风;
目的探究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对胶质瘤细胞U87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苦马豆素(0、4、8、12μg/mL)培养U87细胞系,依次命名为对照组、苦马豆素低剂量组、苦马豆素中剂量组、苦马豆素高剂量组,培养48 h后,采用细胞染色观察其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87细胞的凋亡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caspase 3、HSP90和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U87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胞体上有突起向周围延伸,染色质均匀分布;苦马豆素中剂量组和苦马豆素高剂量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和细胞核体积明显缩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内染色质固缩,有的细胞出现凋亡小体。苦马豆素中剂量组和苦马豆素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苦马豆素中剂量组和苦马豆素高剂量组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苦马豆素中剂量组和苦马豆素高剂量组HSP90、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苦马豆素能够抑制HSP90/AKT信号通路中HSP90和AKT蛋白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U87凋亡,推测苦马豆素是通过抑制HSP90/AK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胶质瘤细胞U87凋亡。
2018年03期 v.21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季泽娟;张春旭;郭占豪;刘方娜;刘鑫;
目的探究抑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表达后竹叶总黄酮对H2O2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损伤的减轻作用。方法 M3T3-E1成骨细胞培养后分为5组,正常组、损伤组、药物处理组、空白转染组、Nox4转染组。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钙结节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细胞成骨能力;MTT法检测M3T3-E1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M3T3-E1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ox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比较,损伤组、空白转染组SOD含量降低,MDA、LDH、ROS含量升高。ALP染色显示,损伤组成骨细胞大量损伤,数量明显减少,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数量有所增加。茜红素染色显示,损伤组细胞钙结节数量减少,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细胞钙结节数量增多。与损伤组、空白转染组比较,药物组、NOX4转染组ALP活性升高。MTT显示,损伤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细胞活力升高。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损伤组、空白转染组细胞出现大量凋亡,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凋亡程度较轻。Western blot显示,药物处理组、Nox4转染组M3T3-E1细胞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竹叶总黄酮对H_2O_2诱导的成骨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4蛋白表达有关。
2018年03期 v.21 246-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汤建军;李恒平;韩小乐;林晶晶;
目的探讨花椒毒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F-κB/iNOS)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3 h组、12 h组,模型3 h组、12 h组,花椒毒酚低剂量(5 mg/kg)3 h组、12 h组,花椒毒酚高剂量(10 mg/kg)3 h组、12 h组,每组8只;采用5%牛黄胆酸钠(2 mL/kg)注入胰胆管进行SAP造模,正常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于术后3、12 h收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胰腺组织和脑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和脑组织HE染色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NO、NF-κB p65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NF-κB p65、iNOS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3、12 h胰腺组织HE染色评分、血浆淀粉酶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花椒毒酚高、低剂量组胰腺组织HE染色评分、血浆淀粉酶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3、12 h脑组织HE染色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花椒毒酚高低剂量组胰腺组织、脑组织HE染色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3、12 h血清NO、NF-κB p65水平及脑组织NF-κB p65、iN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花椒毒酚高、低剂量组各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花椒毒酚能够通过降低SAP大鼠脑组织NF-κB、iNOS蛋白表达,发挥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年03期 v.21 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5 ] - 熊睿;汪晓泊;殷生芝;海应措;张晓雯;朱楠;王小明;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创伤大鼠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只SD大鼠为A组(正常对照组),30只SD大鼠构建双侧股骨离断创伤大鼠模型,分为B组(创伤对照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组)、D组(延迟肠内营养组),于肠内营养7 d后,分别测量CD3~+、CD4~+、CD8~+水平及β-EP、TNF-α、IL-10水平。结果 B组术后CD4~+细胞数量与CD4~+/CD8~+比值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和D组CD4~+与CD4~+/CD8~+比值相对于A组均有下降(P<0.05),但均高于B组(P<0.05),C组CD4~+与CD4~+/CD8~+比值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组β-EP、TNF-α、IL-10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β-E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C组β-E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大鼠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调节大鼠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2018年03期 v.21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 柳胜贤;王芳;刘格琳;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采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COH)进行排卵,对照组在排卵过程中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 1 200 IU/d口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子获得总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妊娠期间合并症、早期流产率、分娩孕周、胎儿早产率、新生儿体重、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卵子质量相关指标(平均获得卵子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流产率、胎儿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妊娠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新生儿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对PCOS患者的卵子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妊娠成功患者早期流产率和胎儿早产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2018年03期 v.21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3 ] - 张丽芳;安琳;
目的评价在无防护性交后72~120 h内服用醋酸优力司特片(30 mg)用于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非对照的研究设计。受试者在无防护性交72~120 h内(不含72 h)服用试验药物,分别在第1次月经后5~7 d、12~14 d及第2次月经后5~7 d对受试者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并对受试者在筛选期和服药后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本试验共计入组473例受试者,预期妊娠率为7.55%,实际观察妊娠率为1.27%(95%CI 0.26%~2.28%),阻止分数为83.2%。473例中有57例受试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脱落的不良事件。结论醋酸优力司特用于无保护性生活后72~120 h紧急避孕是有效的,其安全性良好。
2018年03期 v.21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 - 侯杰;
目的评价曼月乐联合GnRH-α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经我院确诊的1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曼月乐联合GnRH-α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曼月乐联合优思明治疗组,71例)。试验组应用曼月乐联合达菲林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曼月乐联合优思明治疗。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月经量和痛经VA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月经量[(38.7±8.3)mL vs.(40.1±6.9)mL,P=0.789]和痛经VAS评分(2.1±0.5 vs.1.7±0.4,P=0.6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6±28.9)cm~3 vs.(237.3±31.0)cm~3,P=0.211],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薄[(4.0±0.6)mm vs.(5.2±0.9)mm,P=0.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曼月乐环脱落(4.2%vs.18.3%,P=0.008)及阴道不规则出血(9.9%vs.22.5%,P=0.040)情况均较对照组少。结论曼月乐联合GnRH-α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18年03期 v.21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01 ] - 许涛;王慧莹;徐爱茹;赵楚敏;宋月霞;李莉;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儿茶酚抑素水平对房颤发生的意义,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房颤患者78例,将其作为房颤组,依据其类型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PAF组)49例及慢性房颤组(CAF组)29例;选取同期合并疾病相似,但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入院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同时追踪随访治疗1个月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依据房颤组患者随访时房颤是否转复,将其分为转复组(C组)及房颤发作组(D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心率增快,收缩压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房前后径(LAD)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F组与PA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转复组LVEF较房颤发作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茶酚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变化可影响房颤的发生,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房颤形成潜在的独立预测因素,且心房颤动与儿茶酚抑素的关系不受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2018年03期 v.21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0 ] - 王海良;王守涛;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7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6只,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12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再分为动脉硬化组(AS组)12只和药物组(R组)12只。CON组肌注生理盐水、花生油灌胃2次、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生理盐水灌胃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AS组肌注维生素D3 300 kU/kg、含尼古丁25 mg/kg花生油灌胃2次、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生理盐水灌胃加高脂饲料喂养4周。R组在AS组基础上,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用瑞舒伐他汀[5 mg/(kg·d)]灌胃4周,同时进行高脂饮食。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壁病理形态、巨噬细胞极化情况和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CON组的胸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斑块形成。AS组内膜明显增厚,有斑块形成。R组内膜增厚,较AS组减轻。AS组CD86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和R组,R组CD86明显高于CON组,R组CD168水平明显高于AS组和CON组,AS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CON组和R组,R组IFN-γ明显高于CON组,R组IL-4水平明显高于AS组和CON组,结论瑞舒伐他汀除了有强效降脂作用,还能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抑制粥样斑块形成,防止AS发生。
2018年03期 v.21 27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5 ] - 赵筱娟;李红莉;安文军;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和普通肝素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4例尿毒症长期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RCA组与普通肝素抗凝组(对照组),每组22例,检测各组透析开始时与透析刚刚结束后的体内、体外APTT时间,体内血清游离钙、血钠、碳酸氢根浓度,以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透析开始时与透析刚刚结束后,RCA组体内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体外APT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及透析刚刚结束,RCA组患者体外检测的游离钙浓度均明显低于体内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体内与体外的游离钙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开始与结束时,两组患者体内Na~+、K~+、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在浓度透析结束时比透析开始时显著下降(P<0.01);RCA组HCO_3~-指标在透析结束后比透析开始时浓度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透析器凝血比例与严重程度相似(P>0.05),均无透析器严重凝血情况发生。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内凝血系统与电解质水平无影响,疗效可靠,适合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的透析治疗。
2018年03期 v.21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92 ] - 王慧涵;邹月娟;薛雷;廖爱军;杨威;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应用替加环素治疗的13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分析其感染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有9例(69%)感染得到控制,4例(31%)患者无效。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2例(15%)。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反复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效果不佳,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替加环素治疗。
2018年03期 v.21 282-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8 ] - 张艳;张梓健;潘广雯;杨爽;马莉;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 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 d;研究组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5 mg/次,1次/d,连续给药28 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给药同对照组。结果两组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完成率均为100.00%。两组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HAMD、NIHSS、SF-36、SCL-90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SCL-90、NIHSS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幅度以及SF-36量表评分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帕罗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2018年03期 v.21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48 ] - 李志刚;于金辉;李明颖;王振元;
目的研究骶管麻醉联合地西泮、阿托品预处理对择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患者生命体征、牵拉反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至2016年行择期PPH术的患者104例,并应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在PPH术术前1 h使用适量的地西泮、阿托品行预处理,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同量的生理盐水行预处理,对所有患者行骶管麻醉以及PPH术,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MAP、HR、SpO2、VAS评分、牵拉反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时的牵拉反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后的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行PPH术后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PH术患者在术前1 h行骶管麻醉联合地西泮、阿托品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PPH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更好地控制患者生命体征,有利于患者术中的安全,而且其术后的并发症更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临床上宜大力推广。
2018年03期 v.21 289-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2 ] - 王迎莉;王志方;刘旭龙;王俊伟;
目的评价溶栓加抗凝在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ICU发生肺血栓栓塞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配合华法林;观察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 mg溶栓加普通肝素配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肺动脉压(PAP)及出血相关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O_2、PCO_2、PAP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出血情况较对照组略高,均为可控性出血,对生命不造成影响。结论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可改善患者氧合及降低肺动脉压,改善临床症状。
2018年03期 v.21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9 ] - 聂东红;
目的探究α-硫辛酸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0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110例)和常规治疗组(9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300 mg+生理盐水100 mL,1次/d静脉输液,联合海昆肾喜胶囊2粒,3次/d口服,用药1个月。于联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羟化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4 h尿蛋白定量(UAER)。结果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BUN、Scr、UAER含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cr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8-OHdG、MDA含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SOD含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海昆肾喜胶囊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推荐临床使用。
2018年03期 v.21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20 ]